最近随着市场震荡,大家对于“降低收益预期”的说法已经不陌生了,但每天看着账户里的净值波动,不少人心里难免还是有些打鼓的。

因此,有人觉得不妨先空仓,等行情趋势出来后再追进来做“确定性投资”;也有人认为可以按照“顶底模型”来高抛低吸,在小小的波动里也能收获利润……不过,更多的人还是“不动如山”,认为比起未来市场的涨幅空间,当前的坚守是值得的。

市场中人,各有各的“焦虑”。其实,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归根结底取决于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行情,以及该秉持怎样的投资理念。

市场或将震荡向上

我们先来看看市场情况吧。股市大幅下挫的一季度终于过去了,对于春节后A股的大幅调整,野村东方国际认为,美债收益率上行和全球通胀预期升温,仅是触发A股调整的一个导火索,更多是投资者过度追捧成长/消费股后的行为修正。不过,随着阳光明媚的人间四月天到来,市场也有了企稳的迹象。

平安证券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总体上,在经历了一季度通胀预期带来的波动之后,二季度经济复苏比较确定,因此风险资产的表现将好于避险资产,权益市场、大宗商品的整体表现将好于债券市场与贵金属。

整体来看,一方面是A股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回升,另一方面是去年“生拔估值”之后的估值回归,二者相互作用下,很可能形成震荡蓄势的格局,以时间来换取未来的空间。正如万家基金投研团队所认为,2021年国内经济可能是2018年以来最稳定的一年,二季度国内经济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市场有望对此形成正反馈,我们对于二季度市场的整体判断是“震荡向上”。

除了经济基本面之外,资金面也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这方面也是值得期待的。根据海通证券测算,未来潜在入市的公募基金的规模尚有1.1万亿元。此外今年北向资金已经净流入了1200亿元,且日均流量高达18亿,创历史新高,可见今年外资流入速度很快。

估值是市场的“锚”,对于不少人所担忧的“A股太贵”的问题,现在也有了新看点。据海通证券分析,从股市估值的国际对比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较海外股市的估值明显便宜,沪深300当前PE(TTM)为15倍,而海外主要市场的估值均在30倍以上。因此相较而言,A股并不能说“贵”,已有很好的性价比。

就连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也认为:“2020年是影响所有这些条件、并指示未来10年模样的决定性一年。未来10年,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的货币、股票和信贷市场将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长线投资赢面大

不少投资者虽然认可A股的长期价值,但依然为短期波动所困扰。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从行为金融学来说,投资者倾向于在市场波动下进行择时操作,既想躲过所有暴跌,又想抓住所有反弹,一通操作之后才安心。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躲过了暴跌也错过了反弹,追上了热点又遭遇了降温……

我们常听说:“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场”。实际上,暴涨点和暴跌点常常连续出现,为了试图避开跌幅最大的日子,而在一些短期时点频繁操作,反倒有可能使我们避开涨幅最大的日子。

比如2020是赚钱效应很好的一年,但上证指数在243个交易日中也有112天是下跌的,占比近50%,是不是出乎意料(数据来源wind)?短期的择时非常困难,但对于长期投资结果来说,并不关键。某理财平台最新发布的《一季度基民报告》发现,持有基金时长短于3个月的用户中,超7成是亏损的。而持有基金时长超过一年的用户中,近9成是赚钱的。

因此,投资者如果看好A股的未来,不妨放宽心态,淡化择时带来的投资焦虑感,面对自己看好的基金,可以坚持长期主义,或是定投买入。

这是因为,面对股市调整,采取定投的投资者非但不会在短期内离场,还会随着每月固定的投入而摊薄成本,客观上能够提高持基时间,进而提高盈利的概率。《一季度基民报告》也指出,采取一次性投入的基民中,45%的人持有单只基金不到半年;采用分批定投的基民中,超7成人持有单只基金时长在半年以上。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所谓“模糊的正确”,就是强调投资者应该忽略市场的噪音,理性认识市场的安全边际,从而把握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如果过于关注股指的任何细微变化,往往会忽视了市场的“大气候”变化。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正处于成长期的A股市场来说,无异于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