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的背景下,顺周期资产出现了较为可观的涨幅,像钢铁、煤炭、有色、银行等。年初至今(截至5月6日),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银行业涨幅达8.83%,排名第四。

因为要对实体经济提供重要的融资支持,银行的经营表现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只不过在周期传导链条上会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在经济复苏背景下,需求回暖,资源品等上游生产资料端会最先反应,随着中游企业端生产经营活动回归正轨,由此催生出信贷需求增多,银行作为信贷提供方,业务量就自然增加了。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宏观经济向好,企业能够稳定持续地经营,进而扩大生产,银行的贷款质量通常会改善;另一方面,在像今年货币和信贷政策没有大幅扩张、相对平稳的环境下,信贷资源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银行的议价能力会提高,利好净息差的表现。贷款质量和净息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基本面,这两大因素的向好,市场对银行的正向预期逐渐强烈,银行的顺周期性由此表现。但因为传导链条相对靠后,因此银行板块在行情的启动上往往不如资源品那么领先和迅速,然而在资源品行情衰竭的时候,银行的表现或更加持续。

除了顺周期性,银行低估值的价值属性也是它的另一大特色。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它们的长期估值水平很大程度上和盈利增速相关,但由于银行业采取吸储放贷的高负债、高杠杆运营模式,资产状况对利润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市场对像不良率等表征资产质量的指标也非常关注,因此银行的长期估值会受到盈利增长与资产质量的双重影响。2012年之后,中国GDP的增速进入常态化区间,银行业的盈利增速也随之下滑,估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制。2020年疫情冲击下,银行业让利实体,同时大力计提拨备以应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行业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银行的估值中枢进一步下移,达到历史底部,银行和低估值的“绑定”似乎显得愈发深入人心。

图1. 2012-2020年银行年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速(%)

图片

数据来源:聚源,截至2021-04-30

图2. 2020年以来银行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速(%)

图片

数据来源:聚源,截至2021-04-30


然而从基本面的情况来看,银行的估值压制或许显得有点“矫枉过正”了。正如前面的分析,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像不良率可以反映银行的估值水平,反过来,通过银行的估值水平我们也可以倒推出对应这个估值水平的不良率,即“隐含不良率”。隐含不良率的计算主要是针对PB小于1的银行股,PB小于1,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破净”——当前股价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反映了银行的真实不良资产在耗尽拨备后还会继续侵蚀其净资产。根据上市银行已经披露的2020年报信息,结合相应的估值水平,可以计算得到上市银行的平均隐含不良率为7.77%。但实际的平均不良率约为1.39%,即使把潜在不良的关注率也考虑进来,不良+关注的比率也只达到3.20%,远低于7.77%的水平,这说明当下银行确实是低估的。而且在经历了2020年的不良大力核销和盈利增速低谷之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盈利向上的弹性增强,我们可以看到已公布一季报的上市银行盈利大幅向好,净息差也企稳改善,因此现有的估值水平与银行基本面的数据表现是不太匹配的,银行的估值修复值得期待。

注:银行隐含不良率=【银行贷款减值准备+(1-当前PB)净资产)】贷款余额

图3. 银行平均净息差与不良贷款率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04-30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银行业的两大特性——周期属性和价值属性(低估值性),不同于资源品在周期传导上相对前端的位置,银行板块周期性的体现会相对靠后,鉴于当下经济复苏仍在持续,银行的周期性行情或还在行进当中。另外,结合银行的基本面情况看它的低估值水平,两者存在一定的错配,未来的估值修复仍具有较大的动力和空间,当下的银行板块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投资银行板块,请关注银行业ETF(512820)及其联接基金(A:007153,C:007154)~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中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业绩亦不构成未来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应当注意“买者自负”原则。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文所提及的个股信息均为市场公开资讯,不构成个股推介或任何投资建议。

中证银行ETF及对应联接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

中证银行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切必要措施以确保该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负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