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diss过FOF和基金投顾,苦口婆心劝新基民不要轻易购买。

有人说,因为你自己做组合,所以屁股决定脑袋,所以觉得FOF和基金投顾不行。

其中我一个公募的朋友在吃饭的时候提到一个理论很得罪人:全公募基金行业最优秀的人都不在FOF部门或者基金投顾部门,所以这些产品不行。

这个很片面,我后来反思了一下,大部分做组合的自媒体大V其实论平均投研实力肯定比不上公募FOF大佬或者基金投顾大佬,但很多冒尖的基金组合表现确实吊打全市场的FOF和基金投顾。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买什么基金,当我开始跟他讲风险偏好等理论的时候,他摆摆手说:你说的这些东西我其实听不太懂,我认可你比我专业得多,就想知道你买了什么,我跟着一起买,然后你卖的时候跟我说一声就行了。我的要求也不高,年化12%的收益率就可以。

我说那你直接跟投我的组合就行了,但长期年化12%我可能没有能力做到,能做到的基金经理都没几个。

他又问,你卖出的时候会自动帮我卖出吗?

我说不会,你需要自己操作。

他说,为什么这么不智能?平台连这种功能都无法实现。

我苦笑:不是不能实现,而是不合规,帮助你自动买卖是需要基金投顾牌照的,这是唯一合法的代客理财牌照。

隔三差五就有人提出一模一样的问题,我每次都要解释一遍,所以趁着这次发文一次性讲一讲。

基金组合、FOF和基金投顾是什么,有什么异同?我尽量用通俗的大白话跟你们讲这三者的区别。

基金组合就是博主在第三方销售平台上,按照自己的偏好、审美或者某种规则选取几只基金构建一个组合,可以供大家跟投,你跟投的时候是按照主理人设置的比例去买入特定的基金。比如主理人采用等权重方法构建了一个组合,五只基金都是20%的比例,你买入了1000块钱,其实就是每个基金各买了200块。当然如果组合成立的时间比较长,基金净值的增长各有差异,会导致占比出现差异,但总体差不多还是那样。当主理人卖出或者调仓的时候,系统会通知你,主理人是如何调仓的,你如果要跟随主理人,就需要手动去调仓,相当于还是你自己是执行了买入卖出的指令。

不能自动跟随主理人的动作调仓,这是组合最大的缺点,但也是合规的死穴,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你这么想,如果你跟随的组合执行了加仓操作,你的银行卡在你没有再次确认的情况下划走了你的钱,执行了加仓,可怕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方销售平台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调仓的时候给用户弹窗、发短信提醒,告诉你,你跟投的组合发生了调仓动作,要不要一键跟随?

FOF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专门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大家不是经常说分散投资吗?那我直接成立一只基金,帮你分散投资,你只需要买我这一只基金就可以了。FOF讲究的是一个资产配置,目的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平滑收益。

但FOF这个东西,自出生以来就是一个逻辑不能自洽的怪胎。

1、大家不都说基金要长期持有吗?既然长期持有,那平滑波动的意义何在?我直接长期持有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不香吗?

2、你问十个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至少九个人说自己不择时,那为什么FOF要通过所谓的资产配置(也就是择时)去平滑收益呢?

3、FOF基金经理应该是上帝视角做资产配置,那为什么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最后当了管理层或者去奔私,而没有绩优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去转做FOF?

如果你仔细思考了这些底层逻辑,就明白为什么国内的FOF做不起来了。我买股票基金,起码能直观看到底层资产,而买FOF,底层资产对于我而言是某种程度的黑箱。正常的投资组合其实配置5~8只基金产品就可以了,但FOF会买一堆基金,有必要那么分散吗?把简单的产品复杂化,冠以各种专业名词,再收一道手续费,卖给不明真相的散户朋友。

相比较而言,基金投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它的投资体验可能比FOF稍微强一点,因为基金投顾是会测试你的风险偏好的,FOF则不会。基金投顾不是单一的标准化产品,会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给出多种策略供选择(其实也是标准化的料理包,只不过选择多了一些)。

相对于FOF而言,基金投顾更加白盒一些,有调仓动作会告知用户(远不如基金组合那么及时),而FOF只有每季度的定期报告。

硬伤是,不论是FOF还是基金投顾都会有重复收管理费的问题,而且用户去看FOF或者基金投顾组合的底仓也比较麻烦。

当然有人会说,FOF和基金投顾会通过购买自家基金产品去节省管理费,但这样一搞,很多产品就没意思了,买了一堆自家的产品,属于过度自信,除非你产品线特别全,你们看看业内有几家有资格做。你不光要股票、债券、指数都很牛,各种风格都要有牛人:比如主动权益里面,要在成长、价值、平衡等各种风格有各自的牛人,债券要在纯债、可转债、固收+里面有各自的牛人,指数里面要有做宽基的、行业的、增强的、SmartBeta的等。

明明5~8个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你买十几二十只产品,请问夏普比率提高了多少,波动率下降了多少?

现阶段,FOF和基金投顾产品并没有优化得特别好,FOF还处于利用用户心智不成熟和信息不对称去售卖的阶段,募集情况可能还可以,但大部分产品长不大,也不被广大用户认可;基金投顾也处于一种期待吃牌照红利的状态,如果寄希望于监管整治第三方平台基金组合的方式去壮大基金投顾,其实并不现实。第一规模太小,监管思路是抓大放小,本就脆弱的基金市场会因此失去更多活跃度,而且我也不觉得这个东西违规,人家毕竟还不是代客理财,当然如果有懂法规的可以跟我说说。第二是用户现阶段对于买方投顾的模式还不够认可,心智成熟、投资经验丰富的用户都不会去买这个东西,心智不成熟的用户直接在渠道的引导下就买新基金去了(卖方投顾),所以客群不是很明确。

另外,现在一大堆公募基金自己都开了免费的基金组合,历史业绩还不错,甚至远超自家的FOF和基金投顾组合。像交银施罗德的“稳稳的幸福”,还有中欧基金的“股票全明星”,都是非常著名的基金组合,保有量非常大,已经融入了公司品牌,你觉得现在让它们撤掉自己的免费组合,会有人愿意吗?

我是以一个外行人的视角来看的,真正的好东西是用户用脚投票投出来的。

我在此也说一下为什么我的组合都是能选C都选C:

1、组合存在的意义是平滑收益、保证流动性,长期持有更适合单独选几个大牛基金经理去跟,我希望跟投人在需要用钱的时候能毫不犹豫赎回,损耗更小,在有闲钱的时候也可以大胆投入;

2、跟投我组合的人大多数是年轻人,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可能今年就要买车,明年就要买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所以你希望年轻人一开始做投资就长期持有,磕,不太现实,当然我更不提倡没有足够经验的人去频繁做波段;

3、之前看了一个报告,说基民持有一只基金平均的时长只有40多天,你都选A,赎回的时候费用会增加,但如果选了C,申购费全免,体验好,赎回的时候也不心疼,我觉得大家跟投后觉得体验不好,去赎回也没关系,毕竟大家持有基金的平均天数也没多长时间,何必和整个市场对抗,年轻人也需要多试错。

我之前看了下自己的组合申购赎回的情况,发现1月2月都是净申购,申购多,赎回也多,2月尤其疯狂,在有大额赎回的情况下,组合保有量依然翻番;到了3月,申购和赎回都开始大幅减少,最后净申购还是增长的。

想起之前招商中证白酒的那个单季度申购赎回情况,换手率非常惊人,相信大师兄侯昊更懂这种感觉。

基金组合、FOF和基金投顾的差异:找到匹配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

做组合的初衷是什么?

首先是周围的朋友知道我对基金有一些简单的研究,无非是想要跟着一起买,我觉得一遍遍解释起来很麻烦,所以不如做个组合,你们既然不想听逻辑,又相信我,那就跟着我买,我也投了真金白银,最初只是想帮朋友批量解决买什么的问题,为了偷懒。因为你告诉别人XX基金好,别人会冷不丁问你一句:你买了吗?你为什么没买,还推荐我我?我怎么相信你买了?

其次是我希望让自己的一些“观察”结果有一些落地,我不敢用“研究”这个词,本民工这种水平实在不敢说自己是“研究基金”的。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即便做完风险测评,大部分人对自己的风险偏好认知还是不够准确。没啥别的解决办法,实践出真知,多买基金/多炒股,仓位下重一点,大跌的时候自己感到恐慌,那时候你对自己的风险偏好心里就有数了。大家慢慢就会刷新认知,不是每个人都想挣大钱的,心脏受不了。

其实很多自媒体博主输出的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博主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可以接触到很多业内人士甚至基金经理,包括我也会经常和行业里面的一些前辈交流学习;第二是解决用户的惰性,这个很简单,学习是反人性的,所以很多人不爱看书也不爱总结思考,他们甚至从来不会主动看季报,自媒体博主通过自己的学习,花费自己的时间,然后输出一些核心的结论或者逻辑,替大家节省时间。

好了,我还想说明一下,虽然我讲了,我对FOF和基金投顾存在一些看起来不够友善的看法,但是我也希望这两个行业发展更好,能更好服务广大的基民。但如果FOF和基金投顾要想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一场革命性的创新,核心是解决逻辑不能自洽的问题,真正做好用户体验。我不是为了捧组合而“踩”FOF和基金投顾。如果你是一个彻底想当甩手掌柜的人,找一个合适的FOF,或者基金投顾,不定期投一笔钱进去就行了,这未必是收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是最省时省力的。

最后,也非常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基金组合,跟投并没有额外的费用;当然,如果你觉得我选基金的能力还不错,可以单独去买你看得上的产品,你从直销渠道购买,理论上是费率最低的。坦诚来说,我的组合做得绝不是市面上最好的,但就关注和跟投人数而言确实做到了前1%;好在我能一直陪伴大家,给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价值——也许是一些投资上的小问题,也可能只是一些情绪价值,也许是一些破段子。我也有很多逻辑不能自洽的地方,还需要不断进化自己的方法论。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