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

5月12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低开,随后维持低位横盘震荡,盘面上,数字货币概念领跌。盘中,指数先后拉升,沪指率先转涨,汽车概念股集体走强,银行、证券等金融股短线走高;临近午盘,指数上升动力不足,在涨跌之间震荡切换,煤炭、钢铁等周期股小幅上涨;军工、化工板块回落。午后,指数再度集体拉升,先后翻红,芯片概念股再度爆发,医美概念现涨停潮,临近收盘,指数涨幅不断扩大,最终集体收涨。总体来看,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两市合计成交7655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涨,两市逾2900个股上涨,北向资金今日小幅净卖出4.28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报3462.75点,涨0.61%,成交额为3493亿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3903亿元);深成指报14064.87点,涨0.70%,成交额为4216亿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4529亿元);创指报2960.36点,涨1.34%,成交额为1384亿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1341亿元)。

板块上,汽车、生物科技、石油天然气等板块涨幅居前,家用电器、房地产、公用事业等板块跌幅居前。

恒仔叨叨:受外围股市下跌的影响,今日两市小幅低开,在经历了早盘的震荡之后,午后拉升翻红,涨幅不断扩大,最终收涨。今日市场行情亮点多多,市场情绪回暖,活跃度也不断提高。遗憾的是今日量能较前期再度缩减,指数持续反弹的空间或会受限。未来市场或围绕个别热点题材上涨,暂时还难以出现新的增长主线。

从技术上看,今天大盘成功突破3450小平台压力,上证指数再次回到了典型的箱体区间的安全范围之内,可以说系统性风险暂时解除,但继续向上拓展的话,挑战3500点整数是难关。就目前缩量的情况看来,上攻过程中做好受阻回落的心理准备。

目前我国通胀风险总体可控,资金面维持合理充裕,宏观环境较为稳定。A股市场在连续下跌调整后,风险有所释放,市场出现反弹回暖,但在向上承压且成交量萎缩的现状下,不能过分乐观,指数或有整理可能,需谨慎参与。预计短期内周期股表现依然优于成长股,而六七月开始至整个下半年,成长股或优于周期股。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待市场企稳后再进行操作,关注科技、医药、消费超跌反弹的机会。

港股

5月12日,恒指高开后走势震荡,一度翻绿;盘中,恒指拉升转涨,但又再度走弱,临近午盘,恒指翻绿后又一次触底反弹;午后恒指不再低迷,维持上行,临近收盘,涨幅不断扩大,最终恒生指数收涨0.78%,报28231.04点;恒生国企指数涨1.20%,报10556.57点;恒生科技指数涨2.76%,报7861.18点。

大市成交1609.1亿港元,南向资金全日净买入98.10亿港元。

板块上,零售业、技术设备、软件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食物、运输、保险等板块跌幅居前。

恒仔叨叨:港股今日终于止跌,重拾涨势,南向资金更是爆买近100亿,港股市场活力再度迸发。近期,由于受到市场监管收紧以及通胀担忧等多重因素影响,恒生科技指数承压下跌较大。尽管市场困难重重,但多家权威机构依旧对港股给予乐观看法,看好中国科技股,表示短期的不确定性不改长远的增长潜力,新机遇正在不断酝酿。

虽在五一节后经历接连震荡,但港股整体走向依旧被广泛看好: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增速均在持续改善,叠加中概股集中回归港股和大批新经济企业挂牌上市预期,因此从估值和汇率的角度来看,港股仍然具有突出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目前,旧经济受益于经济恢复,企业盈利预期同步改善,叠加前期估值较低,投资回报率边际提升。短期可关注低估值蓝筹股和受益于经济恢复的传统经济板块,如金融、地产、周期等板块;中长期来看,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科技+消费是转型大方向,因此重点关注新经济、消费等中长期向好逻辑板块趁低吸纳的机会。

债市

5月12日,国债期货收盘涨跌不一,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2%,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5月12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Wind数据显示,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涨跌不一,隔夜品种上行1.3bp报1.951%,7天期下行4.9bp报2.029%,14天期上行4.6bp报2.032%,1个月期下行0.3bp报2.429%。

恒仔叨叨: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货币政策仍以稳为主,我国目前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认为美债收益率上行和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有限且可控。此外,央行呼吁市场关注政策利率,无需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虽然央行明确指出当前市场最关注的国内外风险因素是通胀风险和美债利率上行风险,认为当前我国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近期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叠加5月地方债发行和缴税等多方面的影响,资金面或仍有冲击,央行的支持力度仍备受瞩目,投资者需持续关注。

好“基”速递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