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投资或者对基金研究较多的小伙伴,应该对“仓位”一词不算陌生。我们常听到的诸如“空仓踏空”、“满仓套牢”、“半仓上车”…等等说法,都算是对仓位的管理。

仓位管理一般在股票投资上运用较多,站在基民角度看的话,我们可以把“投向基金的资金占全部可投资金的比例”看作是基金投资上的仓位。


举个栗子,如果你有10万元的闲钱可以用作基金投资,投了3万,留下7万元,此时的基金仓位就是30%,属于适度轻仓;如果投了9万元,就属于重仓;10万元全投了,那就是满仓无疑了。

仓位管理,一种控制风险的方式

投资路上,我们没法控制市场走向、控制股票价格,但我们可以控制仓位,买多少或者卖多少,仓位控制是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手段之一。

最近市场波动大,手里基金跟着遭殃,就会有人觉得:早知道不满仓干了,这下亏惨了……如果早早控制仓位,在下跌市亏损的幅度也会相对较小。

同样遭遇市场大跌,两位投资者可投资金都是10000元。基民A全部满仓买入某基金,基民B买入该基金的资金是5000元,若买入的基金下跌了10%,前者亏损1000元,后者亏损500元。后者的亏损体感会相关好一些,可能也更能忍受暂时浮亏。

仓位多少适宜?因人而异!

基金投资的仓位管理因人而异,几乎每个人的仓位都是不同的,不同人对于仓位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仓位的判断与个人自身情况而定,可以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对现在的基金仓位会不会感到不舒服?

这是一个相对体感的判断方式,也是间接测试你的风险可承受范围。 假设投资者投入基金的仓位是50%,当基金下跌10%时,你是否能够承受,但是如果市场继续下跌,下跌20%的时候,你是否还能接受。如果此时已经茶饭不思了,那可能当前50%的仓位与你而言过高了点。

第二,用来买基金的钱打算长期持有还是短期?

长期持有的话仓位可以适当高一些,如果短期的话,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基金净值起伏大可能性比较高,仓位不建议过高。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基金投资仓位?

基金投资的仓位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同样是五成仓位,对于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持有的心理体验和操作方法是有较大差距的。我们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发现适合自己的哪一种仓位。

如果从仓位管理方式看,三个建议供大家参考下:

1、任何时候都要慎重满仓

从市场数据看,过去10年,如果能每一年满仓排名第一的资产,收益足够诱人,但大类资产轮动从未停止,房子、股票、债券、黄金等常见投资品的赚钱效应一直在轮动。2015年排名第一的是股票基金,而次年2016年股票基金倒亏-10.1%。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整理;数据截至2020年12月23日

注:房价为一线城市房价指数;黄金为COMEX黄金连续合约;股票基金为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定期存款为一年期定期存款。

满仓操作相当于把手头上的“子弹”都打上,一切交给市场,风险太高,一旦持有的基金亏损,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极端情况下,如果基金净值下跌50%,需要翻倍才能回本;如果下跌70%,则需要翻三倍多才回本。

2、适当谨慎加仓

站在长期投资角度,如果我们持有某只优秀基金、追随的是位优秀基金经理,在底仓基础上,当市场发生较大回调时,可以考虑适当逢低加仓,逐步提升仓位,但并不是为了去抄底,博反弹,赚一波就走。

虽然底部点位难以预测,但不同市场点位/基金区间净值可作为一个加仓的参考, 比如当上证指数下降至3200点下,根据实际可使用资金情况加X%比例;当指数进一步下跌至3000点下的时候,可再投资XX%。跟进自己的资金安排,制定一套自适用的仓位管理方式。

3、较长时间内,学会锁仓

基金是长期投资,但也有人忍不住频繁择时交易,当持仓基金有5%收益时就手痒难耐,急于过快落袋为安,当持仓基金跌了2%时又急于“脱手”,反而频频错过“牛基”。

但是依据基金短期涨跌来进行择时仓位管理难度不小,中信证券在2004年至2020年逐周绘制了每日表现,其中上涨周用红色标注、下跌周用蓝色标注,按日来看,54%时间是上涨的;按周来看,56%时间是上涨的,想踏准红色方格,又完美躲过蓝色方格,非常折腾。

(来源:中信证券,2004年至2020年)

在非重仓情况下,我们可能长时间内都要学会“锁仓”,以免错过更多的收益。

写在最后:

当我们开始买基金时,很多时候是对于高收益的向往,可能自动忽视背后的风险。仓位管理更像是事前准备工作,每个人风险偏好不一,仓位管理可以很灵活,在基金投资中做好仓位管理,纪律投资,至少当我们应对市场大起大落时不慌,投资判断、操作更加理性从容。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信批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井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井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

@天天精华君 @问答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