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近期减持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之后,中国人寿再减持银行股。
5月17日晚间,杭州银行公告称,股东中国人寿计划减持公司不超过1%股权。
盘点银行股东变化里的机构资金的增减仓情况不难发现,尽管部分险资在减持,但今年一季度末,多家公募基金、外资明显增配银行股仓位。截至今年3月末,基金对银行业持仓市值位列各行业第5,整体持仓比例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张坤、朱少醒、谢治宇、周应波在内的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加仓银行股。
为何国家队、公募基金在买买买,险资却出手卖出?数位业内人士在受访时指出,这是由不同机构资金的考核机制和资产配置策略不同决定的。险资追求绝对收益,且银行股仓位占比较高,部分险资卖出是“兑现收益”的财务操作,可能是均衡资产多元化配置,不宜简单视作看空信号。
5月17日晚间,杭州银行(600926.SH)披露股东减持公告显示,股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发来《关于减持杭州银行股份计划的函》。
该函显示,中国人寿计划自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11月2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合计不超过5930.20万(含本数),即不超过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
截至公告披露日,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股份总数2.85亿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4.80%。根据中国人寿在公司IPO期间作出的承诺,锁定期满后,中国人寿减持公司股份时,应提前通知公司并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方可继续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亦不低于经除权除息调整后的公司发行价。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未变动,具体来看,外资股东持股占比15.57%,其次是杭州市财政局、红狮控股集团、杭州市财开投资集团(杭州国资)、中国人寿、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人寿、苏州苏高新科产业发展、杭州河合电器股份、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今年一季度新进),持股占比分别是11.86%、11.81%、6.88%、4.8%、4.58%、3.97%、3%、2.58%和1.99%。
今年4月27日晚间,杭州银行披露2020年报及一季报显示,疫情影响之下,该行仍实现去年营收同比增长15.87%,实现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8%;中收占比扩大,理财、财富管理业务增长亮眼;去年末,杭州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 1.96%和 1.98%,同比提升0.03、0.13 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77亿元,同比增长14.15%,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25.18亿元,同比增长16.33%。
截至一季度末,杭州银行资产规模已逼近1.17万亿元;同时保持不良贷款率降至1.07%,拨备覆盖率升至469.54%。
记者注意到,这不是中国人寿第一次减持银行股,减持对象主要为国有大行。
港交所披露易显示,今年5月7日,中国人寿减持农业银行2000万港股股,每股作价3.0466港元、总金额为6093.2万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27.607亿股,最新持股比例降至8.98%。而4月12日,中国人寿已以平均每股3.0684港元的价格卖出农业银行H股2000万股,涉及资金约6136.8万港元;彼时减持后,中国人寿持股比例由11.02%降至10.96%。
此外,截至一季度末,从股东变更信息看,中国人寿还减持邮储银行约7.98亿股,减仓幅度达23.9%,但目前中国人寿仍然是邮储银行第三大股东。同时,中国人寿还分别完成减持中国银行2.89亿股和1.72亿股。不过,在完成一系列减持后,中国人寿旗下的资金也大幅加仓工商银行合计约5亿股。
明星基金经理加仓银行股
盘点银行股东变化里的机构资金的增减仓情况不难发现,尽管部分外资在减持,但今年一季度末,多家公募基金在增配银行股仓位。
券商中国此前也有报道,去年中旬一度遭到公募基金“嫌弃”的银行股,重回资产配置视野。估值偏低的国有大行以及差异化优势明显、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较好的股份行和城商行,获得主动型基金持仓青睐。
中国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基金对银行业重仓持股的总市值为1233.88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3.44%,持仓市值位列各行业第5;一季度末,主动基金对银行业持仓占比为5.68%,比去年末提升2.35个百分点,整体持仓比例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处于2011年以来的中等水平。
截至今年3月末,共有29家上市银行股被公募基金重仓,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招行、兴业、平安、宁波银行和工商银行。
此外,外资也明显增配银行股。wind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外资通过陆股通持有A股29只银行股,新进成为邮储银行、长沙银行、江阴银行等6家银行股东,加仓20只银行股。
险资缘何出手卖出?
“险资和其他的机构资金,考核机制有差异的。实际上去年中国人寿也一直在低位增持银行股,险资追求绝对收益,淡化考核短期的相对收益。当前时点,对银行股的持仓其实也不低了,险资也有可能基于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判断调整仓位。”东吴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马祥云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分析,相比之下,公募主要考核相对收益,比如年初市场回调时可能会增持银行股作为防御操作。
另一位华东某券商资管人士的看法类似,“个股操作、兑现收益很正常,险资追求绝对收益,且银行股仓位占比较高,考核机制和策略决定的。”他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今年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银行经营业绩回暖以及经济复苏预期增长,银行股表现较好,减持是正常的财务操作。
在他看来,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从2018年以来以不同的节奏和规模,持续减持银行股,但它由于本身持有较大体量的银行股,适度买入、卖出、调仓,也是在平衡多元化资产配置。
那么,作为机构资金的重要部分,险资当前减仓银行股,会给二级市场释放什么信号,对银行股市场表现有什么影响吗?
“不会有太大影响。”马祥云直言,险资也有自己的投资节奏,只要不是超大规模的减持,不至于对整体板块形成冲击。对银行股的后续表现,他认为,一季度贷款利率上行已经印证逻辑,行业基本面向好,后续继续看好银行股全年的表现。
- 天弘中证银行ETF联接C(001595)
- 杭州银行(600926)
- 招商银行(600036)
- 兴业银行(601166)
- 中国银行(601988)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