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yYuChe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承接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构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如今,全球面临第4轮产业迁移,中国低端制造“内移”“外迁”,加速向高端迈进,“产业升级”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大趋势,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

站在当前时点,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制造业面临怎样的现状?制造业的未来出路在哪?相关投资机会怎样把握?本期言值,我们邀请了国联安“国民基金经理”刘斌,以及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承超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

Q

我们的基金经理刘斌中长期看好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基金中也重仓了不少制造业的公司,先请两位老师谈谈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和展望。

刘斌:我们看好中国制造业的中长期发展机会,中国制造业经历了模仿、消化、简单规模扩张等阶段,目前已进入创造性发展的阶段,很多细分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甚至个别领域处于引领地位,比如锂电池相关产业,以及已经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的家电、通讯设备等典型制造业。

20年前这两个行业主流的玩家都是美日欧的公司,中国企业处于模仿阶段(当时我们叫山寨),很多时尚人士以使用山寨产品为耻;大概10年前山寨产品大量的消失,本土企业品牌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如家电中的格力、美的、海尔等,手机中的华为、OPPO、VIVO及小米,当然也有一些当时比较著名的品牌后来掉了队。

大概从5年前开始,手机行业逐渐发力,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大幅提升,曾经市占率第一的三星率先被挤出市场,苹果的份额也见顶回落,今天我们都知道很多国产品牌在一些性能上已经超越了洋品牌。

包承超

1)我们之前研究是什么构筑了中国制造业的护城河,通过比较优势、产业的聚集效应强度等一系列指标,可以看到中国的制造业通过“聚集-升级-外迁”实现竞争力增强的进程;

2)全球横向比较下,我国制造业体系大而全,产业配套优势较强,过去十年产业链完善度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明显优于产业外迁的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如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体量上相比其他国家也有明显优势。

3)目前我国制造业龙头已具备全球竞争的基础,这次疫情为我国制造业出海,尤其是切入海外供应链提供契机。

Q

从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看,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从低端向中高端,从劳动密集到资本、技术密集的变迁,能否介绍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

刘斌:我们都知道1949年时所谓中国工业的基础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东等个别城市,都是殖民地时期的产物,1949年以来经历了几段发展,最开始是规模化的引入苏联的重工业,而后又经历了一个自主发展的阶段,再下来就是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全面的引入了美欧日的制造业。

最开始我们通过技术引进、资本引进、以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手段引进了西方的制造业,大体上也可以分几个阶段,80年代的乡镇企业的轻工业,以棉纺织业和小五金为代表,90年代外向型的“出口创汇”产业,也是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如玩具、纺织相关、简单电子加工业等;到了21世纪第一个10年,重化工业大规模兴起,如建材、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家电等,部分领域至今方兴未艾,最近10年则是以电子、医药、消费品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

包承超: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总量层面还是结构层面都是息息相关的,早起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人口红利,人工成本较低,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轻工业积累下制造业的基础,之后城镇化逐渐起步,重化工业在内需支撑下飞速发展,随人均收入、人均受教育程度提升,消费崛起、“工程师红利”显现,同时也有海外逆全球化的倒逼,我们的电子、医药、消费等中高端制造业也开始崛起。

Q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政府也出台文件在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请问两位怎么看待产能过剩问题?

刘斌:过去10年我们经常听到的各种产能过剩情况,尤其近几年所谓的供给侧改革也是针对过剩产能的,但对于过剩产能我们业不能笼统的去说,要具体的去考虑,比如某些行业整体供过于求,导致竞争加剧,某些行业曾经出现过全行业亏损。

但当我们更具体的去看的时候,又会发现即使是全行业亏损的时候,也有一些具体的公司能够盈利,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家公司有更好的生产设备,更优秀的管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比如几年前的建材、染料等行业。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知道产能过剩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为从绝对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总是提升的,我们想要享有的物质总是短缺的,只是说生产和分配出现了问题,只是在某些环节某些领域出现了相对的过剩,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具体的环节和领域进行调整,当这样的调整完成的时候,我们的整体生产率又会有提高,总产出又会有提升,全体国民的福利也会有所提升。

包承超:从产能过剩到出清,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经历程,也是行业龙头孕育的过程。

Q

从企业角度,能否用一两个例子讲讲中国制造业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有着怎样的发展路径?又是怎样解决产能问题的?

刘斌:过去10年里中国比较成功的行业当属通讯和家电,当然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我们主要说一说这两个大行业。通讯行业的起步大概在20多年前,是从程控电话交换机开始的,当年的华为类似乡镇企业,完全不像是国际大厂(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但华为通过提供现场服务入手,不断地占领蚕食市场,也不断的进行研发以提高技术水平,到10年前在大型通讯设备上以达到国际厂商同等水平。

最近10年华为利用自己在设备领域积累的技术和资本优势,进入通讯终端既消费电子领域,也一举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在5G领域成为引领着。

华为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发展历程,引进外资、学习技术、吸收改进、扩大市场并积累技术和资本,自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其实家电产业也是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过程,20你年前中国的有很多家电企业,但几乎都是和国外厂商的合资企业,而到了今天合资家电企业基本销声匿迹,家电龙头企业也成了国际龙头厂商。

包承超:是否过剩由行业的供需决定,华为的崛起伴随的是新消费的崛起,而钢铁、家电产能的过剩则是因为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已经过去。

华为的崛起和钢铁、家电产能的过剩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匹配。与日本当年制造业发展的路径相似。

Q

鉴古知今,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方向在哪?

刘斌:未来是由过去和现在孕育的,我们制造业的未来一定是和我们的发展历程和我们今天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来共同影响的。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其独特的特征,比如日本、韩国七八十年代的制造业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国际贸易,依赖于全球的大市场发展起来的。

我们90年代沿海的发展也有这个特征,但本世纪以来,国内市场成为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的主力,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未来与其他国家发展最大的不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这么多人口众多的国家进入工业化,而中国做到的了。

英国、美国、日本的发展都依托全球市场,依托向落后地区倾销工业商品,而中国更多的是国内市场的自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不同之处可能是无需过多依赖于全球市场就能发展出世界级的企业,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也会带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特征,越来越多满足中国独有的市场需求,从而又将这些创新输出到全世界,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包承超:美日等国家,在自身制造业高端化的同时,中低端产业不断迁出,与海外不同,我国制造业中低端与高端同步发展,中低端虽有部分迁出,多数产业链还是在不断完善,得益于庞大的内需支持和较低的高素质人口数;目前一些出清后的,龙头优势较强的行业已经具备出海基础。

Q

每轮制造业的转移升级,除了对全球工业格局带来大的影响,也带来了丰富的投资机会,从长期角度,中国制造业的投资机会主要在哪些方面?

刘斌:在我们看来,中国未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来自于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中国制造业当前正在摆脱美欧日制造业附庸的地位,逐渐成为独立的力量。怎么理解?如果我们不能完整的掌握一个产业链,链条上的的核心部分如果是被外人掌握,那么我们必然是这个产业链上的的附庸,我们只能被动的选择顺应。而当我们一旦掌握了全产业链后,我们就成为主导者,我们就能够制定行业的标准,就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

截至目前我们在一些细分行业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比如先前我们提到的5G,又比如化工行业的MDI,部分工程机械,以及一些中国特色的消费品。在未来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脱离美欧日附庸的地位,成为真正的全球龙头企业,,这样的企业是我们研究发现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我们工作的中心。

包承超

1)长短期结合,我国目前垄断性不强,行业空间较大,比较优势持续提升,短期出口景气较高的行业最优,主要包括一些汽车零部件、机械细分行业;

2)我国垄断性较强,目前全球份额已较高行业,后续可明显受益于出口景气,当前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值得关注,包括一些贱金属、纺织品、手工具等传统制造。

他们都在看......

“五穷六绝七翻身”魔咒会来吗?如何应对?

言值 | 直击刘斌的“国民”特质

占据上海车展新车“半壁江山”,新能源风口或将到来?

 如果觉得本文好看的话,

请在文末点一下“好看”哦~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资料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资料所提供的资讯均根据或来自可靠来源,但并不保证其准确和完整性,仅供参考,不构成对读者的实质性建议。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该基金业绩的保证。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核准并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该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判断、推荐和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国联安稳健的更多信息

↓↓↓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让更多人了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