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莹 女士

汇丰晋信医疗先锋基金 拟任基金经理

40年前,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先后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我国培养高端医疗器械设计和制造人才。40年后,这一横跨众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不仅诞生了多位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创始人,也培育了一大批一二级市场的医疗产业投资人和基金经理,而汇丰晋信医疗先锋基金 拟任基金经理 骆莹 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这位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分享她从工科生到医药研究员再到拟任基金经理的投研成长之路。

Q:大家都对你的专业非常感兴趣,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医学专业嘛?

骆莹:我本科就读于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既不是学生物的,也不是学医学的,它其实是学工程的,是一个工科专业。

这个专业它主要学的内容是包括生物、医学、还有很多编程的内容,包括信号处理、数字成像等等。40年前政府设立这个专业的目标是想振兴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因为当时我们的医疗设备是被外资高度垄断的,比如监护、超声、CT等等,都被外资高度垄断。所以希望通过开设这个专业,在医疗设备的国产化上打开一个突破口。

Q: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

骆莹:当时选这个专业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这个专业学的东西最多,它是个交叉学科,既学生物,也学医学,同时也学工程类的东西,包括编程、解剖与生理、生化物化等等,基本所有的基础学科它都会涉及,所以学的东西会非常多。我觉得学这样一个专业应该能给我以后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打好非常坚实的基础。

Q:本科毕业后为何报考了金融硕士,当时是否考虑过未来会做医药行业的投资?

骆莹:一方面,通过在本科阶段接触一些经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类的书籍,我慢慢发现金融投资可能是我的兴趣所在。

另一方面,我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国内的医疗器械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就业机会相对偏少。而想进海外大厂的话就需要继续去海外深造硕士甚至博士。但那时候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国深造也遇到了一些障碍。

两相权衡之下,我决定还是先转换赛道。而且我觉得随着未来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我本科所学的内容在投资领域同样有机会发挥作用。

Q:毕业后加入券商研究所担任医药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骆莹:帮助非常大,因为医疗行业是一个研究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

打个比方,许多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是相对同质化的。同一行业内的产品是类似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也基本差不多。你只要了解一家,其他基本都可以触类旁通。

但医疗这个行业非常复杂,不同子行业之间的同质性非常弱。我们知道整个医疗行业本身的壁垒就很高,非医疗企业很难进入医疗行业。同时医疗行业内部还分很多细分赛道,这些细分赛道之间的壁垒也很高。

举个例子,A股的创新药龙头公司,几千亿市值,其实也只是做肿瘤、麻醉、造影三种品类。既不涉及创新药的其他品类,也不涉及医疗器械或者疫苗等其他子行业,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医疗行业里跨赛道经营的门槛非常高。

这就使得你每研究一个子行业,甚至每研究一家公司,可能都要从头学起,公司和公司之间,子行业和子行业之间,可以借鉴的东西非常少,因此医疗行业的研究成本是比较高的,需要不停地去学习。

而幸运的是,我所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恰好是一个交叉学科,既包含了医药,也包含了生物和医疗器械,让我拥有了比较广的知识面,也相对能更容易理解各个子行之间经营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差异。

Q:从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到经济学硕士,再到医药行业分析师和投资经理,你如何给自己的能力圈不断升级?

骆莹:概括来说,我觉得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医学的语言,硕士学的是财务的语言,有了这两个基础以后,就可以和医疗上市公司去做沟通。

当上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以后,提升的是自己“投资的语言”。我不但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全貌,还需要把它和股价对应起来。很多时候并不是基本面好股价就一定能涨。因此什么样的基本面应该对应什么样的股价?我会通过不断地复盘,去理解市场和行业运行的内在逻辑,逐渐去沉淀和积累这种能力。

Q:在当研究员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经验教训?

骆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推荐过一个仿制药的龙头。当时觉得它业绩很好,估值也便宜,未来还会有新产品获批,因此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后来随着仿制药集采,整个行业都进入了调整期,而它无论是研发效率还是转型速度都没有跟上行业,导致它慢慢被市场边缘化了,股价和市值也不断萎缩。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类缺乏创新能力的医疗企业往往是“时间的敌人”,是医疗行业里的“逆水行舟者”,它再便宜也没有用。从这以后我也认识到,在医疗行业里,必须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才可能保证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如果研发或者创新的速度太慢,就会不断往后退。

Q:做研究和做投资的过程中,有没有压力?如何化解这种压力?

骆莹:压力当然有,尤其是做投资以后,需要对持有人负责,压力会比当研究员的时候更大。

我主要通过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去化解这种压力。尤其是通过不断学习来加深对行业的理解,理解这个行业的内在运行逻辑是什么?护城河在哪里?风险又在哪里?

比方说医药行业最本质的逻辑其实就是创新,要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然后才能获得的客户和市场。

以白内障的人工晶体为例。最开始的人工晶体是用飞机的前挡板材料做的,是一个硬质材料。要把它装到眼睛里伤口就会比较大,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修养和愈合伤口。第二代的人工晶体就是一个软软的像硅胶一样的材料,通过一根导管就能植入。晶体装在导管里面,然后开一个一毫米的小口子,把导管插进去再把晶体释放出来。这样一来伤口就非常小,整个术后愈合的过程就短很多了。而现在最新的人工晶体还带有视力矫正功能,植入的同时可以治好你的近视。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HPV疫苗。从推出以来经历了2价、4价、9价等等,推出了9价以后就几乎没有人打2价了。

通过这样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产品就可以有更好的价格,也会有更好的客户接受度。所以医药行业的核心不是收入多少、利润多少、增速多少,而是你能不能开发出下一个新产品,下一个爆款产品。新产品对老产品永远是降维打击。这也是我们重视的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来源。

Q:你觉得做研究和做投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骆莹:我觉得主要区别在于两点。

首先,研究需要搞清楚“是什么”。你需要对上市公司基本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投资更注重“为什么”,工作的重点在于为上市公司定价,搞清楚它值多少钱,为什么值这个价?

其次,研究更注重“个股”,而投资更注重“组合”。研究的时候你可以同时看好很多个股。但投资的时候,你需要对你看好的几十只个股进行管理,分配各个股票的权重,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不断调仓。

另外从我的角度来说,在做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风险的管理,为我的持有人控制好回撤,尽力提升持有人的投资体验。

Q:你是学习医疗器械专业出身的,在投资过程中是否会对医疗器械有所偏好?

骆莹:医疗行业的各条赛道都涌现了非常多的好公司和好机会,我们也都会关注。但从医疗器械当前的投资机会来看,我觉得这个细分行业的确有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医疗器械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国产化的空间都非常大,属于“在增量市场中做增量”,行业竞争结构相对比较健康。

另一方面,相对药品来说,医疗器械的迭代成本更低,因此相应的盈利能力会更好,确定性也会更高。

打个比方,从iPhone4一直到现在的iPhone12,你可以认为它的底层设计都没有太大改变,只是屏幕更大了,摄像头更好了,系统用起来更方便了,速度更快了等等,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相对比较平稳,没有特别多的颠覆性变化。

医疗器械的升级就和iPhone类似,我的性能更好一点、功能更多一点、体积更小一点、价格更低一点、使用更简单一点,这些改进和升级是相对容易的,只需要在原先的产品上进行不断迭代,失败的概率也比较低。

但是药品要做这种迭代就很难。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款药品都需要从头做起,原先的产品和经验对企业来说基本没有用,而且还有一定的失败概率。

所以药企的研发成本往往会比医疗设备企业高很多,面对的不确定性也要更大。

Q:现在每天会花多长时间来保持学习?

骆莹:在具体投资交易之余,大概80~90%的时间都在学习。主要会通过调研、卖方的路演,专家的路演,然后各种公告、年报,招股书,有时也会看一些专业的期刊和杂志。

我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我觉得我就像一个医药公司一样,总是想给自己构建更宽的护城河。所以在本科选专业的时候,我会选一个最难读的专业,专业课特别的多、特别的难。然后在深造遇阻的时候,也是希望通过自身专业和金融投资的结合,能够在未来给自己打造更强的竞争力。在硕士毕业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其实当时选择还是挺多的,但我选择了卖方研究员,要知道卖方研究员其实非常辛苦,用现在的话来说,经常“996”甚至“007”,其实也是想要给自己构建一个更宽的护城河。

Q:入行近10年,你觉得自己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骆莹:通过对于行业认知的加深,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淡定了,没有那么浮躁,更加相信长期的力量,更愿意做“时间的朋友”。

其实长期来看,投资医药行业赚的就是两种钱:第一种就是认知的钱,第二种就是时间的钱。所以我觉得投资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躺赢”,相对看淡行业短期波动,重点把握住长期大趋势和大方向。

风险提示

本文件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不属于基金的法定公开披露信息或基金宣传推介材料。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敬请投资人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本文件的著作权归汇丰晋信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者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对本文件进行复制、发表、引用、刊登和修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