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刚刚完成战略投资的叮当快药,已经马不停蹄奔向二级市场。”来源 投资家 作者 赵思蕊

刚刚完成战略投资的叮当快药,已经马不停蹄奔向二级市场。

投资家网获悉,互联网“医疗+医药”健康到家服务平台叮当快药,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中金与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若顺利登陆港股市场,叮当快药将成为继1药网、阿里健康、平安健康、京东健康后又一家互联网大健康上市公司。

图片

不过,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赛道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期:一方面,随着国家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医疗赛道持续扩容,行业玩家们迎来洗牌出清时刻。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基本消退,资本市场开始下调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业绩增长预期。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丁香园、微医等行业独角兽纷纷谋划上市融资。

在此背景下,过去三年多烧光20亿的叮当快药,能否成为二级市场的宠儿?

公开资料显示,叮当快药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款基于O2O的药物上门配送平台,协助药店提供便民服务需求的第三方信息展示平台,并推出叮当中医服务,与中医馆打通,提供在线预约、咨询等业务。

叮当快药的诞生,本质上算是应运而生。2014年,O2O浪潮席卷国内各行各业,老牌OTC药企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从中嗅到商机,二次创业成立了叮当快药。

彼时,国内医药零售领域O2O热风刮起,药给力、药快好、快方送药等医药O2O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投身其中,市场竞争格外激烈。

图片

资本随即扎堆入场,推动医药O2O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然而,平台同质化严重,使得医药O2O行业迎来混战局面:各平台通过砸钱补贴抢占市场,没有实力的平台只能淘汰出局。

不过,医药商品属于低频需求,“烧钱换市场”的传统互联网打法,并未带领各平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反而让整个医药O2O行业陷入增长困局。

面对此情此景,叮当快药逐步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打法,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如今回顾发现,叮当快药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线下药店合作。叮当快药提出全天候28分钟内免费配送,引发外界关注。但与线下药店合作中出现的某些状况,让叮当快药意识到这种轻资产模式并不可取。

例如,并非所有线下药店都是24小时开放,而且线下药店对客单价较低的药品会选择不予配送,这进一步造成线上与线下的割裂,叮当快药无法保证所有订单在28分钟内配送到家。

第二阶段,自建智慧药店。进入2016年,叮当快药开始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布局线下智慧药房连锁店,当年年底北京市场日订单突破2万单,但自建成本及配送成本也节节攀升。

图片

第三阶段,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在具备线上APP和线下智慧药房的情况下,叮当快药尝试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入慢性病及健康管理场景,同时通过大白机器人及自动售药机等终端设备,探索家庭场景和社区场景。

作为医药O2O行业的杰出代表,叮当快药还是资本的宠儿,其中不乏明星资本的加持。

天眼查显示,叮当快药在过去6年间累计完成7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30亿元,投资方包括TPG、泰康人寿、海尔医疗、招银国际、国药中金、软银中国、同道资本等知名投行。

图片

今年6月8日,叮当快药完成新一轮融资,规模达2.2亿美元,由TPG、奥博资本、鸿为资本联合领投,璞林资本、兰馨亚洲、夏焱资本、盈科资本等机构跟投。

叮当快药董事长杨文龙表示:“借助本轮融资,叮当快药将推进实施‘医+检+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紧跟疫情常态化时代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新趋势,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提供依托互联网的多场景、一站式问诊、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药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轮融资前夕,叮当快药刚刚经历了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的情况。

图片

今年5月20日,叮当快药运营主体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徐军、俞雷、罗萌等11名董事、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其中俞雷为叮当快药CEO,冯刚为东南亚事业部总经理。

本次退出的机构股东中,泰康人寿、北京中关村龙门基金投资中心、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祺瓴股权投资中心等股东是2020年12月31日的新进股东,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快进快出”。

此外,叮当快药的注册资本也由9947.68万元减少至5294.12万元,经营范围新增了物业管理、出租办公用房。

叮当快药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叠加公司注册资本大幅缩水,引发外界质疑。坊间纷纷猜测:叮当快药或因业绩不达预期,即将沦为资本的弃儿。

面对舆论压力,泰康人寿发布公告解释称,减资退出是为了让叮当快药调整股权架构,以符合境外上市要求。

紧随其后,叮当快药火速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随即又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叮当快药盈利状况不佳也是不争的事实。

伴随招股书的披露,叮当快药的一系列经营数据得以曝光,也让外界看到了叮当快药光鲜亮丽的A面和一言难尽的B面。

目前,叮当快药在快药业务上建立了全通路接入网络,包含14个城市的302个智慧药房网络,药品可于28分钟内派送至患者,平台还提供24小时药剂师购买指导。

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的骑手队伍达2200名,将公司从4000多家制药及药品分销企业采购的产品从其药房配送到用户手中。

图片

叮当快药当前主营业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O2O送药上门服务,二是线下的实体药店叮当智慧药房。叮当快药还提供定期送货、预订单送货、线下提货等送货方式。

针对慢性病等医疗场景,叮当快药为用户提供在线医生诊疗服务,医疗团队主要包括16名全职及58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以及包括397名药剂师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叮当快药的平台在线医生诊疗服务分别录得共计10万、220万、440万以及130万次在线咨询。

2018年至2020年,叮当快药的快药服务供应分别录得合共1.41亿笔、2.64亿笔、4.05亿笔订单,复合年增长率达69.3%。2021年第一季度,快药服务供应录得1.29亿笔订单。

图片

订单增长推动收入提升,2018年至2020年,叮当快药的收入分别为5.846亿元、12.76亿元、22.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2%;2021年第一季度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55.9%。

同期毛利也稳步增长,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叮当快药的毛利分别为2.4亿元、4.7亿元、7.6亿元及2.3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41.1%、36.8%、34.4%及30.4%。

叮当快药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成本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大家可以看到,近年来公司毛利率逐年下滑,赚钱能力越来越差。

实际上,叮当快药一直深陷亏损泥潭,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03亿元、2.74亿元、9.20亿元及7.64亿元,过去3年多巨亏超20亿元。

得益于多方资本的助力,叮当快药在医药O2O领域闯出了一番天地,但由于公司多年来仍未实现盈利,难免令投资人失望,抓紧时间上市融资,成为解决当前困境的必要手段。

目前,已进入医药O2O竞争的下半场,留下来的都是重量级选手,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孵化出来的医药O2O平台,已经成为叮当快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早在数年前,马云就断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刘强东也表示:“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没把握,但这件事做好了,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对于医药O2O,大佬们可谓用心良苦,不惜砸下大笔真金白银抢夺市场份额,如今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均已成功上市。与它们相比,叮当快药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图片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让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重新站到了风口之上,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也开始下场竞技。

公开资料显示,疫情爆发后,仅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中央级部委发布的支持互联网医疗与健康的通知、文件或方案就多达14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2181亿元,预期在2030年将达到4.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9%。

资本再度聚焦互联网医疗赛道,掀起新一轮投融资与上市热潮。据IT桔子统计,去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数量为922起,投资金额高达3497亿元,投资规模同比增长48.9%。

经过前期的行业大洗牌,资源日益向头部企业靠拢。去年至今,微医已完成三轮融资,金额超7.5亿美元。今年6月,药师帮和叮当快药分别进行了新一轮融资。

虽然一级市场对互联网医疗公司热情不减,但二级市场的态度已悄然生变。由于国内疫情基本消退,投资者们逐渐回归理性,近期多家券商下调了阿里健康的评级与目标价。

即便如此,互联网医疗公司仍在加速冲刺二级市场,目前微医正处于港交所递表阶段,丁香园等行业独角兽也相继谋划上市融资。

在IPO赛道上,叮当快药面临的外部压力并不小,但结合公司“烧钱求市场”,以及至今未盈利的现状,除了上市融资这条路,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