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 百花齐放"

对于任何一家综合性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固收+”都是一条重要的业务线。

原因很简单。保守的基民不喜欢净值波动较大的权益基金,也不喜欢收益偏低的纯债基金。对于既想收益高一点,但又不想承担太大风险的客户来说,“固收+”产品是给他们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作为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猫头鹰的主要业务是将专业的基金筛选、评价、FOF 工具系统等服务提供给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从过去我们和机构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一些机构的诉求和保守的基民是相同的,他们也不想承担过大的风险,同样希望多一点收益。


当我们通过定量指标在全市场筛选“固收+”产品时,广发基金的“固收+”产品线吸引了猫头鹰的注意力。

先上一张图:

从上面那张图,我们看到,根据目标收益和最大回撤的不同配比关系,广发旗下“固收+”产品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理财替代型,追求年化收益3%-5%,最大回撤目标1%-2%。

第二类是均衡收益型,追求年化收益5%-8%、回撤控制在3%以内。

第三类是积极收益型,追求年化收益8%-15%,回撤控制在5%左右。

在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背后,基金经理是如何兼顾收益和风险?为了给客户提供好的持有体验,大型基金公司的“固收+”团队又是如何运作的?

下面,我们就以广发基金“固收+”团队为例来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广发基金“固收+”团队不仅有稳健严谨的后卫谭昌杰先生,有平衡灵活的中锋曾刚先生,还有积极进取的帅才张芊女士,这三位主力选手的能力优势互补,定位清晰。

下面,我们将分成三个大点,结合数据分析和电话调研,来分析广发“固收+”团队:

1、如何守住纯债基本盘?

2、如何利用股票和可转债实现“+”的效果?

3、协作:怎么做到1+1+1>3?

1

如何守住纯债基本盘?

“固收+”,顾名思义,固收是基础,首先是看基金经理们如何守住纯债的基本盘。

先谈谈团队长张芊女士。她入行19年,管理社保组合超过13年,管理公募基金超过8年,目前担任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放眼基金行业,张芊是为数不多的投研体系出身的女性高管,也是一位在资产配置方面颇有造诣的基金经理。

我们以张芊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聚鑫作为样本,在2014-2015年的利率牛市中,她在广发聚鑫的组合中加大了杠杆、拉长了久期,抓住了牛市的机会。不但如此,她还在2015年底降低杠杆和久期,及时锁定了收益,大开大合之间,展现了她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感知。

2015年以后,股票和转债逐渐进入了黄金期,张芊更为关注股票和可转债。体现在持仓中,广发聚鑫在纯债的配置比例降低,攻守兼备的转债占比提升。

接着,我们聊聊曾刚。他是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入行21年,管理公募基金超过12年。2020年9月,曾刚加入广发基金,在此之前,他是汇添富基金、华富基金旗下的固收大将。

我们以曾刚管理时间最长的公募产品——汇添富多元收益作为分析样本。我们发现,跟张芊一样,曾刚也在2014年的债券牛市充分运用了杠杆与久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同时,他在2015年牛市期间,提前降低信用债的杠杆,同时把久期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体现其灵活的投资风格。

若是结合曾刚在牛市下半场的操作,则更有说服力。为了规避转债的高波动,他主动放弃了牛市后期的收益。

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2015年曾刚竟然还增配了一点低波动的利率债,操作之细腻,值得再三回味。

这么看来,曾刚就是平衡灵活型选手,风险偏好介于积极和保守之间。

在“固收+”这个赛道中,谭昌杰因为稳健谨慎的风格,颇受渠道和客户认可。2008年毕业后,谭昌杰就加入广发基金,至今已有13年。他的性格相对保守,不喜欢冒险,做事很有耐心。因此,他所管理的产品也呈现出更纯粹的绝对收益风格。

谭昌杰的家庭理财中,主要配置的也都是追求绝对收益的中低风险产品,他认为,如果出现亏损,会影响到长期复利。因此,相比短期的高收益,他更希望获得稳健的、可持续的长期回报。

在猫头鹰看来,谭昌杰的特点是,确定能拿到的收益就一定拿到;有可能拿不到的收益,那就放弃。也就是说,他对收益的确定性,有执念。

我们以广发趋势优选作为样本,这只基金自2015年起就全面蛰伏,不做波段,规避了债券熊市。2017年下半年开始,他一点点拉长久期,前瞻性地把握住了2018年债牛的稳健收益。

“守住纯债基本面”,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因此,为了剖析他们的能力,我们有必要复盘2013-2015年的债市环境。

2013年:两轮“钱荒”冲击市场,叠加经济基本面回暖,这对基金经理的逆势布局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验。

2014年:债券牛市期间,货币政策是否会迎来宽松,是债券基金经理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后来看,直到2014年二季度,定向降准政策落地,货币政策才明显转向宽松。

2015年:年初地方债天量供给,A股经历少见的剧烈波动,长期利率下降到中性水平,市场风险显著上升。

我们看到,三位大将的风格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张芊手起刀落,完整拿下2015年的牛市行情,并且果断锁定收益;

曾刚选择左侧退出,规避高波动的下半场,提早止盈;

谭昌杰在2015年刚刚起步,没有着急上车,蛰伏三年,前瞻性布局2018年的债券牛市……

他们都在自己的风格范围内,体现出较好的宏观把握能力。

广发聚鑫、汇添富多元收益、广发趋势优选三只产品的运作,分别体现了张芊积极进取、曾刚平衡灵活和谭昌杰稳健严谨的风格。

调研中,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团队的谦虚和真诚,对纯债资产波动规律的深刻理解。

“债券市场是机构为主的市场,更需要从价值投资出发进行左肩操作。先自上而下研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债券供求,再看估值情况。”

——张芊

“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是比较典型的周期品,收益率有下限,也有上限,价值中枢相对稳定。对于这类中长期收益率中枢比较稳定的资产,我会争取在收益率比较高的时候买入,在收益率比较低的时候卖出,抓住大波段的机会。”

——谭昌杰

2

如何利用股票和可转债实现“+”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固收+”的“+”多数来自于股票和可转债,这是猫头鹰分析“固收+”基金的重点。

从股票和可转债的持仓来看,张芊、曾刚、谭昌杰,他们三位在“+”的实现路径,各不相同。

我们先从转债谈起。

回顾广发聚鑫自2013年成立以来的运作,2014-2015、2019-2021是转债的两次大行情,张芊的把握极为精准:她在2014年下半年陆续提升仓位,2015年5月高位清仓;她在2018年逆市加仓,弹药充足地迎接2019年开启的转债牛市,又在2021年大幅度降低可转债仓位,锁定收益。

在提及这两次成功的转债投资时,张芊保持了一贯的冷静谦虚:

“做债肯定要做择时,但没法保证每次都对。”

——张芊

可能,这就是专业投资人身上的特质:谦虚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曾刚管理的汇添富多元收益也捕捉到了两次转债牛市,他在转债上也是秉承“平衡灵活”的风格,当估值攀升、波动加大时止盈,不赚牛市后期的钱。

“我会紧密跟踪各个大类资产和不同板块的变化趋势,看逻辑的内在变化。就操作而言,我的风格比较灵活,但不激进:一方面,当某些资产进入大牛市时,配置比例并没有提到特别高;另一方面,当某类资产的估值达到相对高点时,我会在左侧逐步减仓,锁定收益。”

——曾刚

我们再谈股票。

显然,三位大将在股票上也各具特色。

张芊管理的广发聚鑫在股票仓位基本是顶格配置,显示出了很强的超额收益思维。她喜欢积极寻找个股的超额收益,亲自调研上市公司,从中长期视角寻找好赛道的成长型公司。

连续持仓多个季度的汇川技术,就是一个代表性案例。作为一位“固收+”基金经理,张芊在这只股票上的布局,比很多股票基金经理还早。

从她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发现,她从2020年一季度起即持有汇川技术,随后在基本面不断被验证后,持续提升仓位。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对买入时机把握得很好。(风险提示:数据仅做展示,不做个股推荐。)

根据猫头鹰捕基能手统计,2020年一季度,汇川技术的持有机构97家;到2021年一季度,持有机构变成了363家。可见,张芊的布局明显体现出了前瞻性。

“很多产业升级不是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而是要有一定的契机,让客户愿意给你机会。疫情提供了制造业升级的机会,因为疫情导致海外供给受限,原来很难获取海外核心客户的中国公司,利用这个契机走出国门。工控是这样,工程机械也是这样。”

——张芊

在股票投资上,曾刚管理的汇添富多元收益体现了平衡灵活的风格,他会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仓位,既有波段操作,也会捕捉个股的超额收益。

我们认为,曾刚重视行业景气度,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筛选景气度较高、受市场认可的行业或者赛道上,具体到标的选择上,则是以研究团队重点推荐的个股为主,比较少自下而上进行深度的公司研究。

跟前两位不同,谭昌杰的风格更为审慎稳健,他的广发聚宝混合在股票仓位的调节,展现出了他的股票择时能力。

例如:

他在2016年开年大跌以前谨慎加仓,此后仓位一路上升,完整捕捉到了2016~2017年的行情。

他在2018年市场回调阶段显著降低仓位,自2019年起大幅提升仓位,成功捕捉2019~2020年的牛市。

他在2020年末主动降低仓位,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春节后股市的快速回调……

这些操作,非常符合他稳健严谨的风格特性,风险厌恶特征一目了然。

“长期来看,择时肯定是胜率不高的策略,我一般每年只做1-2次,不会很多,因为择时会对组合的长期收益带来损耗,所以要尽量少做择时。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做一定的择时,有两个原因:一是被动择时,当市场下跌导致组合回撤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必须严格止损;二是主动择时,根据资产是能否带来绝对收益,根据预期回报的概率和幅度,选择合适的配置时点和力度。”

——谭昌杰

我们在交流中看到,谭昌杰对股票和债券两类资产的属性有独到的理解。

“股票和债券最大的差异在于价格弹性。股票的价格弹性很大,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弹性比较小,表现为箱体震荡。

对于我们这种绝对收益目标基金,执行这两类资产的交易策略是不一样的:我对于股票是越跌越卖,一般不做止盈,只做止损。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正好是反过来,可以越跌越买,一般只做止盈,不做止损。”

——谭昌杰

3

协作:怎么做到1+1+1>3?

写到这里,猫头鹰研究院非常好奇的一点是,广发基金的“固收+”是如何做到1+1+1>3的?

“如果投研平台能证明自己有持续贡献alpha的能力,在市场不极端的情况下,我可能都会保持10%左右的仓位努力去获取alpha。广发在权益方面的alpha能力很强,所以,对于股票底仓品种,我倾向于相对稳定持有。”

——曾刚

是的,广发基金最近几年在主动股票方面表现突出,确实有“持续贡献alpha”的底气。

从个体看,2019年以来,广发基金每年都有业绩领跑前十榜单的产品,分别由刘格菘、孙迪、郑澄然、林英睿和唐晓斌等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执掌。

从整体来看,广发基金主动权益近两年绝对收益达到127.59%,排名1/11;近三年绝对收益为126%,排名2/11。(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权益类基金大型公司绝对收益排行榜》,截至2021年6月30日)

我们认为,股票团队的支持,可以让“固收+”团队在股票上的研究和投资变得更容易些。

“广发基金建立了高效统一的投研平台,权益平台是共用的,分为宏观策略和行业研究。固收平台也分成策略和产品研究,其中策略研究分利率、信用、转债,产品研究主要是个体信用风险、可转债研究。广发基金尊重每位基金经理的个人选择,给大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张芊

张芊女士道出了真谛,广发基金在平台支撑方面确实做得非常用心:

在投资判断上,给基金经理很大的自由权限,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风格;

权益部门会为“固收+”团队推荐与产品定位相契合的股票,比如波动较低、下跌空间较小的稳健型标的;

不同部门的会议时间错位安排,方便各部门互相听会,信息共享;

广发基金还非常重视风险把控,并推出了行之有效的三级风控制度;

……

我们总结下来,广发基金在“固收+”业务的布局上,具有多元的投资风格,强大的平台支持,其背后的核心是两个字——包容。

只有包容的公司文化,才能让每个基金经理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并始终保持自身鲜明的风格,例如,张芊的积极进取,曾刚的平衡灵活,谭昌杰的稳健严谨等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兼容并蓄的公司文化,让广发基金的“固收+”产品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我们期待,广发基金的“固收+”团队能够继续为持有人创造更好的收益和持有体验。

猫头鹰研究院温馨提示

数据来源:猫头鹰捕基能手软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