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第一个大事件,是降准落地。
这次是全面降准,幅度是0.5%,预计会释放超万亿的流动性,之前周三的GCH表述上的调整,已经暗示了,只不过这次落地相当快。
超预期的部分,就是从定向到全面,因为市场普遍预期只是定向,全面降准,范围更大,算上乘数效应,当然药效也更猛了。
然而,利好归利好,但周三预告刚出,第二天周四,银行股是大跌的,解释下跌的逻辑也很迷,说是降准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向实体经济让利,所以是利空。
只能说,短期的心理博弈一直在进化,只求一阶导数很容易进多头陷阱,这也是我不喜欢事件驱动逻辑下,看到利好就去追高的交易模式,现在的A股,已经没那么单纯了。
但话说回来,网传降准是因为实体经济不好,要让银行更多让利的逻辑,我是不认的,太过牵强,这就好像技术上本来要下跌,生拉硬凑的一个理由。
归根结底,还是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股市是更多反映流动性的松紧,还是更多反映经济前景。
我一直认为,二者都有,但大多数时候,前者的影响力明显更大,也更直接,至少在A股还是如此。
所以,讨论这个降准是利空,还是利好,完全是无稽之谈,放水还能是利空吗?
只是资本市场本身,在短期内会如何去演绎这个预期,就不是绝对的了,毕竟交易层面上,很多因素会影响,上班族押注确定性更高的周期就好。
只能说,中长线,这个动作是有一定纠偏流动性预期的作用,因为这会儿,美联储还正在想着要不要提前关紧水龙头,咱就突然反将一军。
一方面,是要支持小微企业,帮助经济体中的薄弱部门去实现复苏。
另一方面,也是表个态,形成一个对冲,人家要收,不代表咱也一定要收,就这么简单。
预期管理到位了,资本市场才会好,这个动作一出来,很多之前立的FLAG,就要调整了。
不得不说,结构性牛市,螺旋上升的闭环,这波操作很到位,有色代表的大宗商品都已经直接表示了,其他的还会远吗?
第二个大事件,是对岸又拉黑名单了,这次是23家。
就四个字,“审美疲劳”,七伤拳打得没有什么花头了,我也记不清,整个贸易争端全过程,到底拉了多少个黑名单了。
要说影响,不能说没有,但以很早进黑名单的海康威视为例,股价走势几乎没什么大动静,最多一两个波动以表敬意,大趋势还是没变的。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黑名单不一定就是利空,甚至可能是利好,能不能渡劫成功,还看自身的造血基因强不强。
本周复盘:大盘继续分化,白马权重仍然在夯实底部,但更能代表后排个股的中证1000、国证2000、同花顺全A等指数,最近是真的节节新高。
下面是中证1000,上面是沪深300,虽然去年三季度开始分化,但今年逐步追赶,年内的超额收益还是跑赢了的。
结构性牛市,风水轮流转,即便是在宽基指数上,都会有节奏地提前和滞后,所以现在跌得多的,也不用心灰意冷,好东西拿住就好。
比如恒生科技指数,它和老美的纳斯达克,以及国内的科、创二板,都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也是目前能代表科技和成长的所有同类指数中,估值相对最低的了。
短期内的负面事件会有所打压,比如滴滴事件所引发的有关互联网公司数据安全的忧虑,以及本周末虎牙、斗鱼的合并被总局禁止所引发的有关反垄断的担忧,这已经是既定事实,无可改变。
但中长期内,私以为还是要更多地回到基本面和业绩增速上来看。
至少在我看来,很多大厂,已经半个身子在岸上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罚单其实约等于保护费的缴交凭证,剩下来的,你们都懂。
故而,这个剪刀差带来的更多的是机会,而不是风险,最终业绩追上来,该新高还是要继续新高的,这个可以参考美股的FAANG。
因此,当下我还是坚定看多的,短线波动,忽视就好。
长线板块:有色、券商、银行
中线板块:物业、港股科技
# “强社融+降准”原因何在?#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