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日消息面没什么动静,大多是旧闻更新,但也不妨一看。
1)Biden的基础设施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基建计划又向前迈进一步,这几个交易日,工程机械板块已经有所异动了,虽然技术上看是短线的超跌反弹,但利好就是利好,没别说的。
工程机械这轮超强周期,真正追溯起来,要到5年前,也就是2016年,三一重工、潍柴动力都是在那会见底后启动的,中间虽然有波折,但每次波动结束后,依然是新高了,说明多头趋势没变,这种行情,能吃下多少,其实看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从头拿到尾的毕竟还是少数,最终还是有赚就好。
至于当下,即便有上述利好,但在此轮大调整过后,私以为周期末端的颓势已经相当明显了。
所以,不要有执念,每一次的冲高其实都可以是脱身的机会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处于周期末端的股票或板块,这时候介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周期终归是周期,不能因为涨起来了,就乌鸦变凤凰,就当成长来看了,这就不对。
2)央视发声“缺芯”不是“炒芯”
结合时下对房地产的调控来看,这届监管层,其实对各行各业的炒作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最近被抓的“深房理”,玩房产众筹和代持、套取信贷资金炒房、偷税漏税等等,其实就是重拳出击了。
而“深房理”这次,其实就是做了个深圳房市的REITs,只不过中间没人监管,各种野蛮生长,资金规模已经到了监管层无法坐视不理的地步。
上面的态度就很明确,别乱炒作,什么东西都是一视同仁。炒房、炒鞋、炒手办以及这次的炒芯,玩过火是必然要被狠狠打击的。
其中什么潜台词,不用我说了吧?请到合法且有监管的Casino来玩,此处匿名举荐我A。
蓄水池的转换,是历史大势,要好好把握。
3)坊间又有传闻,券商投行部门要涨薪
这种事情,既然敢传,多半就是无风不起浪,没有业务和业绩是必然没脸涨薪的,倒推一下,自然是业绩很爆炸,业务扩张很快,需要吸引人才了。
现有万亿的量能水平,加上注册制下IPO的连珠炮,不管经纪业务还是投行业务,OK的。
更何况,现在主板的注册制都还没来呢?也只是科、创二板在实行注册制。
不过讲真,涨薪的的确确是对员工好,对股东不好的一个事儿,但如果背景交代清楚,好像也可以接受了。
4)韩国互联网银行Kakao Bank上市后跃居为市值最高的韩国银行
为什么突然说这个呢?
因为是有中国资本参与的,腾讯参股了Kakao Bank,蚂蚁参股的Kakao Pay(韩版支付宝?)也即将上市,算是国内互联网大厂在连续的反垄断打压过后,为数不多的利好,聊以宽慰。
其实,真正的互联网巨头,现在就是守好一亩三分地,成熟的业务,保证好现金流,然后不断投资套现,强大的成长后劲,其实还是来自于投资。
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别把反垄断看太负面了,如果没有它,何来的好价格呢?
至于这周末阿里的那个超级大瓜,现在还不下什么定论,毕竟最强Tony林生斌的故事在前,盲目站队,真的很容易被利用。
现在吃瓜,最好还是理性一些,不是谁先说,谁先占领舆论高地,谁就是对的,这些年的无情反转,我是已经看过不少了。
本周复盘:上周急跌过后,本周超跌反弹,各大指数收复了不少关键均线,情绪上看不悲观,可以继续看多做多。
只是最近海外的疫情十分反复,数据又开始升起来了,但这个问题,是有很多角度来看的,经济复苏是受到打压,比如顺周期板块,全面恢复自然是遥遥无期,所以股价也只是照常反映。
抛开经济复苏这个视角,从流动性上来看,其实越是反复,经济生活越是无法常态化,最终放水的欲望就会越发强烈,之前那个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会议,其实与此是不谋而合的。
言下之意,就是疫情的反复还存在,一时没法战胜,那么就还有动力去放水,通过大量的水去稀释经济体中的毒性,和人类一得流感,就被医生念叨着要多喝水,是并无二致的。
反过来的剧本,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目前看,另一个剧本,好像才真是遥遥无期了,变异毒株着实是有点厉害。
总结一下,在流动性仍旧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我是会继续看多做多超跌赛道和科技成长的,结构性牛市,接着奏乐接着舞就好。
除此之外,最好要回避一下部分处于周期末端的板块和个股,如果真心喜欢,也可以再等等,总之现在不是什么理想的买点。
长线板块:券商、银行
中线板块:物业、港股科技
# “空”声四起,半导体股撑得住吗?#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