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上海证券报<保险行业的“下蹲”是为了“起跳”蓄势>
今年以来,在半导体、新能源车和有色金属板块风生水起之时,保险板块却颇为沉寂,甚至有投资者发出感慨:“保险股都不保险了吗?”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及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在保费增速低于预期的同时,还要面对巨额保险赔付,因此整个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事态果真这么严重吗?确实,如果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保险股的持续下行,反映了投资者对保险行业未来增长的担忧。但是,如果以中长期视角来观察,无论是政策支持层面还是市场需求层面,保险行业仍有长期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首先,从行业自身角度来看,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保费增速低于预期,甚至同比出现下滑,并成为投资者看淡保险板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探究保费增速下滑成因时不难发现,这其实与近年来保险行业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追求长期发展”的转型不无关系。
在“稳规模、调结构、练内功、谋长远”的改革发展思路下,各保险公司持续不断地从“拉长负债久期、优化缴费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增加保障内容、提升绩优代理人占比”等方面优化业务结构,大量压缩趸交型低价值保险业务,提升期交型高价值保险业务占比,以提升新单业务价值。
因此,保费增速下滑与保险行业的转型密切相关。由于保险公司压缩了趸交型保险业务,导致代理人、银保这两大保险渠道的销售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理财产品更丰富的一线城市,习惯了把保险产品与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进行比较的金融消费者,转而购买其他金融产品,从而造成部分客户的流失。保费收入被分流,保费增长也必然承压。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转型势在必行。基于对行业规律的把握和对市场形势的预判,保险行业从上至下深谙,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宏观环境和市场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支撑保险行业上一轮增长的红利与动能日渐式微,这使保险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悄然生变,传统大进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越是在环境不确定时期,越要保有耐心。就在整个保险行业面临转型阵痛的同时,一些向好迹象也开始出现。笔者从行业内了解到,正是因为深谙改革的不易,保险行业费用乱投放现象明显收敛,保险产品的设计也更加多元化。从上市保险公司日前公布的上半年保费成绩单来看,环比数据显示,相较于今年5月,6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收入均已出现大幅度反弹。
尽管今年以来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出现下滑,但是从宏观大环境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和中产人群数量的增加,商业保险的渗透率必然会逐步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处于落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政府部门正在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因势利导地推动商业保险担当起缓解社会养老、医疗压力的重任,以此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展望未来,诸如增额终身寿、养老年金两全产品、长期医疗险、定期寿险等仍有长期增长空间。
应该看到,此次保险行业的转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发展过程。虽说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保险公司也不能被动等待,更不能抄近道、走捷径。目前的情况是,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但在保险公司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粗放的发展经营模式,代理人的销售能力、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思路相对落后,不足以满足客户的保障需求,从而陷入了“供求错配”的矛盾中。
因此,当我们跳出眼前困境看待行业发展前景时,会发现保险行业的市场并没有丢,若要赢得市场,变革才是唯一的出路。正因如此,保险公司眼下最需要的是:在坚持“保险姓保”的基础上,从同质化产品销售、价格竞争,向差异化、专业化转变;结合服务场景、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挖掘保费新增长点,提升产品溢价和竞争力、加强客户黏性、推动保单销售。比如,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变迁带来了养老、健康领域需求的增长,考虑到老年人在养老、医疗、长期照护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需求,保险公司有必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对长期护理险等涉老保险业务发展的推动,并积极探索与医养结合的新型保险服务模式,不断挖掘老龄客户的潜在价值。
综上所述,市场应该辩证、理性地看待当前保险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既要看到转型所面临困境,也要看到保险行业仍具备巨大发展空间和长期增长动力。目前,虽然保费承压,但保险行业正在加快转型,通过产品体系化建设满足不同客群需求。转型难免有阵痛,下蹲,是为了跳得更高。一旦度过了初期的阵痛,理顺了发展思路,反而能轻装上阵。唯有价值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公司才会成长地更健康;唯有回归保障型业务,才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才是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仍有理由对保险行业长期发展保持乐观。
(作者系上海证券报资深记者)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新华保险(601336)
- 中国人寿(601628)
- 建信大安全战略精选股票(001473)
- 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009147)
- 建信消费升级混合(000056)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