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盛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让人眼前一亮。出生于1986年的该公司研究部总监郭堃升任公司副总经理。

《论语子罕》有记载: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公募基金行业,80后基金经理俨然成了中流砥柱,但如郭堃这般年纪便能执掌公募投研部门的,则寥寥无几。

郭堃缘何中年得志,成为业内最年轻的副总之一,是偶然还是必然。基于此,晓资管接下来将聊一聊郭堃其人其事。

起步:底盘扎实的研究员

公开资料显示,郭堃于2011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本硕毕业后,入职阳光资管,正式开启证券从业生涯。从当初的青葱岁月到如今步入中年,郭堃在投研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年之久。

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资产管理行业向来是高学历和高智商人才密集的地方。任何人要想从这群聪明的脑袋中脱颖而出,后天的努力与坚持肯定少不了。

郭堃又是其中最努力的一小撮人之一。他在同事眼中是拼命三郎,其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调研上,一个月至少有15天都在外面跑上市公司、参加策略会。在多年前的一次内部聚会上,当同事在KTV包厢里K着主打歌时,他居然还能坐在边上专心致志地写着调研报告。

在郭堃眼中:“投研就像春天的播种,而深度调研才有秋天的收成。研究的广度决定播种的范围,研究的深度决定盈利水平。”

在险资工作的那些年,郭堃每一天都在学习、调研,致力于对自己所跟踪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做到深入了解;同时,对其他有关联的领域,实现研究层面的横向扩张。他一开始担任新能源、电力设备、家电行业研究员;到了2013年,因勤奋和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肯定,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

对于深度调研的要诀,郭堃提到了四个字:“见微知著”。在他看来,真正的深度研究是判断公司现在的能力,是否可以长期复制,这需要对这个公司的本质有所理解,这才是差异化的深度研究。

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尤为看重企业管理层对工作细节的把控。包括股权的变迁、管理团队的搭建以及激励机制等等。

为了能够清晰了解到这些经营细节,郭堃经常深入到企业与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细致交流,了解到他们最真实的看法。他认为:“企业的管理层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和最终的方向。在投资的过程中,这是战略层面的问题,决定了基金经理愿不愿意去持有。”

何为知著?在投资收益的获取上,郭堃觉得:研究员在给基金经理推荐标的之后,要积极跟踪企业在行业不同阶段的经营表现。研究员的这一贡献,极有可能决定了基金经理什么时候去投资这个企业,也决定了阶段性投资权重的变化。

那么,如何把握企业基本面在生命成长周期的变化?郭堃的观点是:“研究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去跟这种产业的交流磨合,可以是案头的,也可以是调研,也可以是去做访谈,提高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度,随时做到清晰把握产业发展脉络。”

成长:持续绩优的基金经理

郭堃行研执业多年,打下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基础,为未来的投资工作筑造了深深的护城河。

2015年5月,郭堃转战公募,加入泓德基金,并于2015年10月起担任泓德战略转型基金经理。

在泓德基金的四年间,郭堃经历了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也见证了市场风格频繁切换。在这期间,郭堃管理产品长期业绩表现十分优异,所有产品累计业绩均保持在市场前15%。

证券市场跌宕起伏,经历过无数次的短期剧烈波动后,郭堃不断在思考:如何做到在变化中不被“市场先生”左右,获得可持续的长期收益。

对于这道难题,在他看来,如果找不到最优的解题方法,至少可以排除一些不适合自己操作风格的做法。他认为,权益投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些偏门的招数可能会带来基金净值短期的快速增长,但最终还是会还回去的。

所谓偏门,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重押单一赛道,博取短期高收益。在不断切换的市场环境中,投资收益很难长期持续,为了尽可能让业绩保持长期持续增长,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郭堃选择了均衡配置的投资策略。

投资犹如捕鱼,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郭堃的投资组合中,均衡配置仿若其编织的一张大网,在有鱼的地方广泛撒网,重点捕捞。

自管理公募产品以来,通过基于深度调研基础上进行均衡配置、长期投资。自2020年5月,加入长盛基金后,他的能力圈提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截至2021年6月底,郭堃个人公募管理规模合计56亿,他还承担着社保基金组合的管理。自2020年5月郭堃管理长盛同盛以来,累计回报达95.01%,超过同期上证指数涨幅75.25个百分点。

自2015年11月至今,根据wind公开数据,郭堃管理公募基金产品管理5年以来年化回报16.43%,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wind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

当然,再优秀的投资高手投资也难免犯错,一旦看错和做错,应对方式上高手会比众人更能够放下自己的执念。郭堃认为,一旦发现公司偏离了最初的想法,或者在接触了公司越来越多人之后,感觉公司和自己一开始理解的有较大偏离。在这种情况下,会毫不犹豫把公司调整出的组合。

磨砺:均衡成长旗手

投资是一场积小成大的远征。成长股大师菲利普费雪曾说:“我持有14只赚大钱的股票,最短的时间是8年,最长的有30年。我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到赚许多次小钱上面,我需要巨大的回报。为此,我愿意等待。”

在投资的过程中,郭堃与费雪的投资理念不尽相同,但他同样认为,时间是有价值的。郭堃相对偏好成长类行业及公司,通过长期持有成长性行业,郭堃在过去五年赚取了显著的超额收益。郭堃认为:“投资的本质在于对行业需求周期和产能周期的分析判断,选择处于供需关系边际改善的时点的行业或者公司。”

除了配置成长性行业之外,在郭堃的持仓中也有周期性行业的身影。对此,郭堃提到:“为了应对市场的波动,以及配置的均衡,会在仓位当中配置周期性行业,例如2020年三季度,在成长行业溢价过高时增加了周期性行业比例。在仓位当中,成长性行业一般占其持仓70%-90%,周期性行业占其持仓10%-30%。”

在成长与周期基调确定后,工作的重点就落到选股层面。在成长性赛道当中,郭堃会重点关注需求端可以看到持续扩张,供给端可以看到格局逐渐清晰以及集中度不断提升的企业。

但无论成长性行业,还是周期性行业,郭堃要求选择超越行业增长的优质公司。即便是周期行业,也要选择具备自身成长逻辑的标的。郭堃提到:“重仓公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逻辑验证,才会逐渐提高持仓权重。重仓之后若非长期逻辑破坏或者估值过高,一般会选择较长时间持有。”

在中观行业构建组合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成长与周期的匹配,郭堃要求行业分布均衡全面,不过分迷恋单一赛道,不重仓单一个股。观察郭堃五年以来前十大持仓,他行业分布一直较为多元化,通常均包含制造、消费、医药、TMT、金融等行业,在投资初期未成名时,郭堃即偏好成长,恪守均衡,如今则更会扛起均衡成长的投资旗帜,继续前行。

不变:责任与担当


作为中生代基金经理,郭堃明显的白发让他略显老成,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浮躁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超然的成熟和理性。

现如今,郭堃还有着长盛基金副总的另一个身份。他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他提到:“我自己其实一直还是以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一部分投资的职责,又有一部分管理的职责,但如果两个去权衡的话,我依然还是会把投资放在前面的。”

从绩优基金经理到副总,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作为基金经理的责任与担当。

立足当下,郭堃认为:“当前流动性处于一个很尴尬或者说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状态,市场当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郭堃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具体操作中,郭堃提到“成长跟周期在现在这个阶段,没有明显占优,在操作中,第一要去控制一下仓位;第二个在整体上会把整个组合做得更加均匀一些,在成长性的行业当中,寻找盈利增长或者股票下跌带来的估值消化。”

关于组合当中成长与周期的结构配比,郭堃提到:“结构上现在可能是成长主体,周期辅助,未来两三年我觉得成长机会应该是大于周期的,所以将更趋向于构建一个一个更偏成长的这样的一个组合,用时间换空间,为投资者赚取长期收益。”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