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栋

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

10年证券从业经验,5.7年投资年限

2011年加入长城基金,历任电子、化工等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目前管理的基金产品:长城新兴产业、长城久富

Q1:首先,我们请陈良栋老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陈良栋,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2011年7月毕业后就加入了长城基金。从研究员做起,主要聚焦电子行业,经历了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后来同时研究化工行业,包括新材料公司和传统化工公司,有助于我熟悉更多公司类型。

总的来说,电子行业研究员的经历,让我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好的产业研究方法,化工研究则让我对更多类型公司的特点以及研究投资模式建立基础,这些都为我后来转做投资助益匪浅。

2015年11月,我开始担任基金经理,2017年3月管理第一只混合型基金,这只基金也是我管理时间最久的偏股混合型产品。期间,经历了牛熊转换,我的投资框架也逐渐成形。今年是我从业的第10年,我对自我的期许是,十年磨炼,希望以更好的心态、更从容的投资,为持有人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Q2:您是基于怎样的契机进入公募基金行业?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的专业背景,对您的投资有带来哪些帮助?

我本身对经济、金融就比较感兴趣,本科时也辅修了经济学作为第二学位,进入基金行业也是先从实习开始的。清华电子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习经历,让我不仅拥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对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技术路线技术壁垒也更容易理解,对更长远的产业趋势也有较好的判断力。

Q3:请介绍一下您的投资风格?

我的投资风格比较简单,因为我做过比较长时间的电子行业研究员,经历过消费电子中智能手机普及的大产业趋势,见证了很多股票业绩快速增长带来股价上涨,所以我的投资风格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成长股投资,二是在一个好的产业趋势下投资,简单来说就是“在好赛道中做成长股投资”。不过,好的产业趋势不仅仅出现在新兴行业,一些传统行业也有好的产业趋势。总体来说,就是在好的产业趋势下做成长股投资,这是我的投资风格标签。

Q4:很多基金经理都会说,投资首选赛道,然后在好赛道中再选好公司,这个逻辑清晰,也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好这两点并不容易。请具体谈谈您的投资方法论,您是如何把握景气行业,如何选择成长股?


具体到我的投资方法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确立“基于中观产业趋势寻找优质成长股”的投资理念,聚焦成长股投资。以产业中观研究为出发点,研究产业中长期发展演变的核心规律,跟踪竞争格局、市场供需、产品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寻找有竞争力并且受益于该变化和趋势的公司。第二,我总结了“三步选股法”,从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竞争格局良好、公司管理层优秀三个维度精选优质个股。首先,行业未来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或者公司收入规模相对行业规模很小,公司有望通过份额提升来获得增长,又或者公司有很强的横向和纵向扩张能力;其次,经过充分竞争后,商业模式和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明朗,一线企业相对二三线企业已经或者即将构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再次,管理层组织管理能力强和进取心足,专注于主业发展,对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有深刻理,并制定了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让公司竞争优势保持,甚至扩大。第三,打开估值容忍度,接纳更多新兴行业的公司。在这一框架之下,我过去两年挖掘了不少成长行业的大牛股。在具体投资中,我也会在看好长期空间的前提下,根据具体公司的长逻辑置信度、基本面、估值三个维度进行观察打分,从而判断买点、卖点以及加减仓的比例,而不是盲目地长期持有。

Q5:您对产业研究是更注重调研还是跟踪数据?

产业研究方面,调研与数据跟踪都会有,会把各种信息组合起来综合判断。不管是阅读深度报告还是找专家访谈,或者跟上市公司管理层交流,都会让我们对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产业研究类似于航母舰队,这些标的都是航母舰队带出来的机会,围绕它研究,可以加深对它的认识。上市公司或者专家、行业咨询机构、卖方报告,这些都是盲人摸象的某一面,不断去摸各个部位,对产业理解更深入,特别是大家情绪波动时,你心里更笃定一点。

另外,科技股跟消费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优质的消费股是长期确定性很高的标的,而科技股、成长股的实际胜率并不会特别高,有时候会被证伪,这也是科技股天然波动大的原因,所以要随时保持动态跟踪调整

Q6:您曾说过,结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发现投资机会可能更好,能否展开谈谈,怎么通过产业链去挖掘机会?

结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发现投资机会,这是一个有机的联合,这一套研究框架也主要是在研究电子产业链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像食品的产业链比较短,去终端蹲点就行了,但是电子产业,从生产设备、材料、到零部件、组件等都是一连串的,从某个点你就能知道总需求在哪。如果这家企业卖某个零部件,每个手机必须用,通过销售数据的好坏就能大概知道供需情况。一家公司说自己很厉害,你可以通过上游或者下游调研来验证,因为下游客户除了采购这家企业的东西,也会采购别家的,你可以通过下游调研论证他说的是否属实。

所有企业都带着自己的动机和主观判断,提供的信息也不一定是最客观的,你通过下游或者同行能得到相对更为客观的信息。如果只是一个点,他说什么你只能信,因为他跟外面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他跟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可以通过这些联系,通过跟产业链上下游聊,通过产业链研究,对它做出判断,这样会更客观,更准确。

Q7:近两个月来,科技股表现颇为亮眼,接下来行情会如何演绎?看好哪些科技类题材?

全球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反复,流动性预计也不会很快收缩,会有持续的结构性市场机会,看好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半导体、合成生物学方向。像当前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行业,虽然阶段性估值相对较高,但行业高景气度仍有望持续提升,值得长期布局。

Q8:您对科创板的投资怎么看?现在是布局比较好的时点吗?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从来料加工、轻工、电子产品组装、纺织等低附加值行业开始做起,到2010年以后,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是超额利润不高,产业附加值也决定了人均收入水平肯定不高。未来人均收入水平提升,肯定要做高附加值的东西,站在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或者提高人均产出效率和人均GDP的层面,单纯靠人做组装是不靠谱的。近年来,国内产业已经有了一些升级,人均产值在不断提高,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如今,美国站在全球制造业的最尖端,把高附加值产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把产业链上中低端和低附加值的外包给东亚或东南亚国家。我们想要站上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就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发展代表未来的高端产业。科创板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向的企业,同时,科创板将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包括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简单来说,科创板让优秀的代表未来的硬科技公司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就上市,所以未来其在二级市场的增长空间更大。所以,科创板一是服务中国经济升级转型,二是有很多早期优秀公司上市,你越早投资它,长期来看预期收益率就会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把波动抹去,它的收益肯定比传统行业高很多。当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出局,科创板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今年以来,科创板和创业板涨了很多,有投资者担心,现在这个位置会不会是一个历史高点?我觉得未来还会持续创新高。从相对估值来看,目前并不是非常高的位置,不过后续赚估值的钱会比较难,只能靠买好公司,赚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钱。

Q9:科创板企业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该如何筛选优秀科创企业?在参与科创板的过程中,如何对科创板企业的估值做清晰判断?

投资科创板企业的公募基金跟投资全市场的基金产品对比,投资逻辑和投资框架没有本质差异。科创板企业标的主要为代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具有更好的成长性,投资潜在回报可能更大,同时投资标的更多处在行业和公司自身发展初期,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更长远的判断力,以及及时的投资标的跟踪决策能力。

关于公司的筛选,我主要是基于公司未来3到5年的预期收入利润水平,给予当时阶段合理估值,得到公司目标市值,再以合理贴现率来倒推目前合理估值。市场大部分时间是聪明和理性的,科创板开市已两周年,整体估值目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中长期会有很多牛股走出来,但是也会分化严重,很多公司也可能发展不起来。总体来说,中国科创板可以对标美国纳斯达克,如果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科创板中将会出现很多发展壮大的公司,有望给投资人带来理想回报。

Q10:怎么看科创板当中一些亏损企业的投资价值?科创类企业的投资风险较高,对投资中的风险控制怎么看?


一些互联网、创新药企业,或者是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业务发展初期,在投入期,阶段性亏损并不代表没有价值,投资主要看企业未来能赚多少利润,带来多少现金流,我们的总体思路,还是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公司价值,如果有价值,股价还被低估,我们会纳入股票池。

关于科创板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我们主要通过深入的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研究,更准确地判断公司未来价值,不买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股票。总体通过行业相对分散、重仓个股紧密跟踪预判来降低风险。

Q11:最近很多人都在谈企业终局的思路,您在选股时怎么看企业终局?

我也会想,这一点比较重要。什么是终局思维?就是你现在做的投资决策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你现在对企业的研究,放眼未来5年、10年后是什么样子,然后以这个愿景为导向来反推,现在应该做什么,这就是终局思维。如果终局空间不大的话,剩下的就是博弈了,如果终局市值相对现在市值有很大空间,那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投资机会。终局空间测算一般是,根据行业空间、产业发展趋势它是不是受益,根据竞争格局它有没有份额,有一个终局收入,再根据竞争格局、技术发展趋势,确定一个终局利润估值和目标市值。其实,对整个行业的产业趋势、竞争格局分析也是为了得到这家公司的终局目标市值,再算空间够不够。如果现在市值是100亿,终局是150亿,而且是五年的终局,那么研究意义并不大。

Q12:您觉得自己跟市场上其他成长股选手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具有电子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多年的电子行业研究员经历,我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公司和产业会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有兴趣在这些方面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某个细分领域挖掘得更加深入。我希望看公司、看行业是有穿透力的。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如果在研究上能够更具有“穿透力”,对公司和产业会比市场看得更加长远,对终局的判断也会更加贴切。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