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无人驾驶领域有一个经典的“电车悖论”,而“电车悖论”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其涉及到的并不是简单的算法问题,而是更重要的道德问题。原本并没有这么多辩论,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道德

在车祸中,人们不得已要牺牲谁的时候,每个人会依赖自己的道德做决定。所以在全社会,看到的是一个多样化的选择结果:有的人更保护乘客,有的人更保护路人,有的人先保护老人、有的先保护小孩、妇女等等。

而到了人工智能时,就将原本分散的问题、落到每个人的头上是随机的问题变成了算法下的固定问题。即人为设计的人工智能,成批地把道德观念统一地固定在了一个地方,就变成了“系统性地牺牲谁”的问题。而系统性保护谁、牺牲谁就产生了的巨大的、引发辩论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图片

事实上,尽管人工智能的理论和算法渐趋成熟,但人工智能依旧是一个新生的领域,这也使得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还在形成之中,而这个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效用,技术价值观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发展的应以科技向善为方向,在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同时,也要精准防范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平衡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关系,坚持人工智能向善,持续提升有关算法规则、数据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治理能力,为人工智能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显然,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便利、更高效率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模糊机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边界,导致诸如算法歧视、隐私保护、权利保障等风险问题,甚至会引发社会失业、威胁国家安全等严峻挑战。

一方面,过于严苛的治理方式会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导致任何技术创新都步履维艰。但另一方面,没有任何监管与规制的人工智能极易“走偏”,给人类社会带来风险与危害,与人工智能向善背离。

图片

因此,应当找到创新发展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平衡点,坚持安全可控的治理机制,将开放创新的技术发展并重,给予技术进步与市场创新适当的试错、调整空间,对人工智能发展既不简单粗暴、一刀切似地扼杀,也不任其自由泛滥

而是要充分发挥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效能,使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把握好治理原则,守住治理底线,确保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提升公众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时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