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指数在涨而基金却没赚到钱?由于处置效应的存在,投资者往往会过早卖出上涨的基金,而对下跌的基金持有过长时间。投资中需克服恐惧,战胜贪婪。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最核心的不是战胜市场,而是战胜自己。

处置效应

指数明明在涨,为什么我买的基金赚不了钱?明星基金经理9年10倍回报,怎么轮到我买的时候就只配“站岗”好多年?其实,这在行为金融学里,显示出的就是一个明显的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表现为过早卖出上涨的股票,而对下跌的股票持有过长时间。
如图所示,A是已经卖出结算的收益分布(平仓盈亏),B是还在持有中的收益分布(浮动盈亏)。分布图的左侧显示大额亏损部分,A显然要小于B,这意味着,个体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已经大额亏损的股票而不是止损(或者说割肉)。
图片

来源:What Makes Investors Trade,Mark Grinblatt.

散户投资者买跌卖涨

此外, 散户投资者整体上表现更偏向于买跌卖涨,而不是追涨杀跌。

而放到现实投资市场的基民/股民当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总是长期被走势差的基金/股票套牢,在回本后却迫不及待地选择赎回/抛售。

以一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来举个例子。2015年6月底至2019年11月底,在此期间,沪深300指数剧烈波动,在经历了2015年牛市之后开始回落。其中,2016年1月沪深300指数环比下跌26%,创4年间月度最大跌幅。此后指数缓慢爬升上4000点,时隔两年,在2018年新年之后再次开启“深V”回撤。这轮回撤一直持续到2019年初,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沪深300走势,2018年跌势惊人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时间:2015年6月-2019年11月

在此期间,某知名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账户也经历了大额的申购和赎回。

如下图所示,2016年前10个月,受市场行情影响,个人投资者情绪低迷,此明星基金经理掌管的私募产品新买入者寥寥,却持续发生赎回,产品净赎回额超10亿元。但事实上,自2016年1月发生了深度回撤后,沪深300指数在其后的10个月稳定攀升,截至11月底,累计上涨了20%。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个人投资者选择了“卖涨”,没有坚持持有而是止盈离场。更遗憾的是,沪深300指数在2017年一整年都保持上涨趋势,在2016年的基础上又继续上涨了近30%。但再多的超额都与这10亿赎回资金无关了。
市场稳定时赎回额反而更大了图片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时间:2015年6月-2019年11月

良好的指数走势也引发了“买基热”。2017年上半年,此知名基金经理产品的新买入市值增长了28亿元,后又在2018年1月单月猛增近百亿元。但不巧的是,刚买入就碰上了熊市,指数跌了超1000点。直到2019年初,深V行情结束,此后指数稳步回升,“卖涨”效应再次显现,这次,近40亿资金主动赎回,深刻解释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

战胜自己,而非市场

那该怎么做才能有机会跑赢市场呢?历史总是在重复,或许我们可以从过往的亏损中吸取教训。
在市场进入繁荣的时候,永远对市场中的风险保持敬畏之心,不追求短期一时的高回报;在风险事件没有出现时,不要想着它会自己消失,毕竟,“随着我们打空枪的次数增多,下一次中弹的概率却在慢慢地增加”。

克服恐惧,战胜贪婪。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最核心的不是战胜市场,而是战胜自己。而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净值大幅回撤时砍仓就意味着失去翻盘的机会。
某百亿私募透露,“行业中止损线有的是0.7,有的是0.8。如果设得太高,在今年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就可能触及止损线,也就比较难操作。”部分私募基金出现一些清盘或接近清盘的产品,可能是仓位管理不佳导致跌破止损线造成的,也可能是止损线定得太高,波动大一些就触碰止损线;还有可能是产品到期不续就清算。

因此,有些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实际上不设平仓线。在机构看来,在偏左侧交易操作风格下,净值的波动比较大,而在净值大幅回撤时砍仓就意味着失去翻盘的机会。因此,这些机构已和长期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大部分产品都不设平仓线。

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入市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