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日前出炉: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另有统计显示,国庆档电影票房43.87亿元,其中《长津湖》票房超32.05亿元,成国庆档票房冠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虽然总体来看,今年国庆期间的消费数据不算强劲,但与往年相比,今年国庆消费凸显出新趋势。据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国庆消费凸显四大趋势:一是本地消费、周边消费、居家消费成为新热点;二是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更加受到青睐;三是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热度不减;四是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体验式、场景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

受访业界专家认为,国庆假期的消费亮点显示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7%,继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因而预计下一阶段,消费将继续成为支持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力量,以及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基础。

假期消费仍不乏亮点

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消费结构来看,假日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成为主流。”

文旅部专项调查数据显示,49.1%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比去年提升4.1个百分点;88.3%的游客出游距离在300公里以内。飞猪数据显示,车程3小时以内的本地及周边游是主要推手,占国庆长假出游订单近六成。携程发布的《2021年国庆假期出游总结报告》数据也显示,今年国庆,省内游和跨省游出行占比各半。

王静文还表示,“疫情和天气无疑是影响出游的主要因素。5月以来,德尔塔变异毒株时常侵袭,疫情散发和严格防控渐成常态。国庆假期前夕,全国近30个省市发布了‘非必要不外出’的通知,倡导就地过节,针对中高风险地区明确核酸检测和隔离要求,使得长途出行热情被抑制。”

“国庆7天,本土新增病例维持在个位数水平,但新增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值为1182人,较9月的898人有所反弹。这也使线下接触为主的旅游消费受到较大冲击。此外,部分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也抑制了民众的出游热情。”王静文还补充解释说。不过,今年国庆出游的恢复程度弱于五一、端午和中秋节日期间的表现。有机构统计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但低于五一的103.2%、端午的98.7%和中秋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而五一、端午和中秋均在70%以上。

就此,安信证券有分析师指出,“这或许与近期福建、黑龙江、新疆等地疫情反复,以及防疫措施加强有关。”

然而,虽然如此,但今年假期消费仍然不乏亮点。

据王静文介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蔚然成风。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红色主题游持续受到年轻人欢迎。

同程旅游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红色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0%。去哪儿网统计显示,国庆假期订购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近20%,创近年新高。

二是主题乐园热度提升。“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这两大IP在假期中发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进而带动了全国各地的主题乐园热。”王静文说。

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国内Top50主题乐园总出票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近两成。而在支付宝发布的国庆消费热门景区榜中,主题乐园也占据了前五名。

三是电影票房快速反弹。数据显示,国庆7天,在《长津湖》这一主旋律影片的带动下,电影市场一扫暑期档和9月份的颓势,票房收入达到4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仅略低于2019年国庆档票房成绩,排名历史同期第二。

四是新型消费增长迅猛。苏宁易购发布的《2021国庆消费大数据》显示,国庆期间,苏宁易购全国门店订单增长86%,万元以上高端套系家电订单增长141%,智能家居销售增长101%。绿色、智能、健康等消费新趋势正在快速成长。

在王静文看来,“这些亮点显示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注重消费体验和服务品质的升级趋势仍在持续,如果不是受到疫情和天气情况的扰动,消费应该会有更亮眼的表现。”

今年消费增速或将呈现前高后低格局

进入10月份,市场对四季度消费走势比较关注。

王静文告诉记者,“预计四季度消费仍有可能回落。”在王静文看来,“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三四季度经济存在走弱的可能性,这将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影响消费能力;二是从央行的城镇储户调查来看,三季度居民的消费意愿下滑、储蓄意愿上升;三是进入秋冬季节之后,疫情存在散发的可能性;同时,冬奥会召开在即,疫情防控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其中,在居民的消费意愿上,王静文认为,“居民的消费意愿还有待整固。”

10月8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1%,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0.8%,比上季增加1.4个百分点。可见,居民的消费意愿有所下降。

因而王静文认为,“如果要进一步发挥消费潜力,就需要继续多措并举,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改善消费环境,包括推动线下服务业有序启动,培育和丰富线上消费场景;其次,要做好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只有保持就业稳定,居民才有持续的收入来源用于消费,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助企纾困政策;最后,要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汽车、家具家电、餐饮等大宗重点消费,以及线上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方面出台新的鼓励措施。”

在促消费政策方面,国家已出台支持政策:9月16日,商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到,为抓住“金九银十”、岁末年初消费旺季有利时机,在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确保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消费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述通知还强调,加力稳住大宗消费重点消费,这包括促进新车消费,扩大二手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以及提振餐饮消费。

有分析人士称,上述措施有利于四季度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上述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考虑到去年下半年消费逐月回升,今年消费增速总体将呈现前高后低格局,10月份乃至整个四季度消费仍将延续平稳恢复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4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2.5%左右,比2019年增长8%左右。”

在政策上,9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就此,王静文预计,“四季度可能还会出台新的促消费政策,以增强消费的压舱石作用。”

(编辑:孟庆伟 校对:张国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