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来源:高顿金融分析师

近两年,绝对是基金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从2019年底的14.8万亿元到2020年底的19.89万亿元,一年时间一口气涨了5.09万亿,增幅34.39%。

尽管2021年市场震荡,但向上的趋势一如既往。全行业自1月底总规模突破20万亿之后就势如破竹,截至8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攀升至24.02万亿元,首次突破24万亿,再次刷新创历史最高纪录

Image

图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与火爆行情相呼应的是,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基金经理队伍也在不断吐故纳新。

Image

229位基金经理离任为哪般?

先来说“吐故”。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229位基金经理离职。对比历史同期,今年的基金经理离职数量仅次于2015年,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有业内人士称,在公募行业大发展,产品数量激增,基金经理快速扩容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们基于各种因素选择离职,导致的离职数量上升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在婚姻里有所谓的“七年之痒”,而在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限上也具备这样类似的特征,不过,没七年那么长。那是几年呢?

你知道,现在市场上哪个任职年限的基金经理最少吗?

答:3-4年

此前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在基金经理群体中,任职年限处于3-4年的基金经理仅占比11.94%;而任职在3年以内的基金经理占比超45%,任职在4年以上的投资老将也有42.36%。

Image

图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来看,整个行业的平均值约为3.3年,我们姑且称之为“三年之痒”吧。

而基金经理“三年之痒”的现象反映了一个更本质的原因:即基金经理从群体维度来看存在一个明显的生命周期。

一些基金经理可能由于早期业绩不佳而提前出局,一些基金经理从“拼搏阶段”熬过来了,开始过渡到“业绩求稳阶段”,更有一些极其出色的基金经理会在某一年跨入“人生新阶段”晋升为公司高管或跳槽离开。

Image

图源:中银证券研报

综上,基金经理“出走”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种:

一、业绩太差,被迫下岗

大部分基金公司有着这样不成文的规定:若连续两年业绩同类排名在后1/4,基金经理就会被“劝退”。如果“劝不走”,将被迫降职为研究员,两者的年薪那是十万级和百万级的差别。想想,还是走吧!

二、业绩出色,被人强挖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一些薪资竞争力不足的中小基金公司。此前,有家小公募的基金经理刚一冒尖,就被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盯上,以500万年薪挖墙脚。

三、公司混乱,变动频繁

主要是基金经理无法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而离职,这种情况在出现高层变动后尤为常见。如新华基金在经历股权变动之后,人事变动频频,原总经理刘全胜、原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崔建波等老将接二连三地告别。

四、谋求发展,展翅高飞

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大多数基金经理选择“奔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的“公奔私”案例约有10起。

Image

新聘442人

基金公司打响“人才争夺战”

有人下山,自然有人上山。接下来说说“纳新”。

虽说有200多位基金经理离任,但可喜的是,今年以来新聘任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了442位。而去年同期新上任的基金经理数量为339人,同比增长30%。

大型基金公司由于产品数量增加较多,人才缺口也更大一些。嘉实基金又一次在“人才争夺战”中领先,今年以来新聘基金经理多达15人。

此外,鹏华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新任基金经理的数量都超过10人。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基金经理的新老更迭一直都在发生,而伴随着公募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重塑投研体系,新鲜血液自然不可或缺。

为了招揽人才,不论是头部基金公司还是成长型基金公司都是不惜砸下百万级薪酬

某前十公募基金的权益基金经理招聘信息,要求五年经验以上,业绩稳定在市场前三分之一的分位值,开出的报酬在300万-500万年薪之间。

Image

图源:猎聘网

某成长型公募基金为权益基金经理开出“100-15k”的高薪,要求五年经验以上,金融、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基金管理经验,并拥有良好投资业绩......

Image

图源:猎聘网

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成为百万年薪的基金经理绝非易事。

Image

如何成为基金经理?

公募基金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所以想做基金经理可不是一蹴而就

基金经理可分为两派,研究员出身的研究派,和交易员出身的实战派。但无论哪派,最盛产基金经理的专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经济,工商管理,管理,计算机以及理工科

Image

这基本上是“专业全覆盖了吧”!所以,学什么专业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要有一颗持续的好奇心,并且落实到行动上,持续进步。像前文提到的崔宸龙是材料学博士、葛兰是生物医学博士。

嘉实基金的吴越,本硕七年,在复旦学的都是数学。后来他回忆起当年的转型,曾这样说道:“专业不对口,我只能拼命地考证,把CFA等全部都考过。大三大四开始不断实习,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拿奖学金。只有把这些客观上的、物质上的条件做得尽善尽美一些,我才能够把我的简历投进这个行业来,被大家认可。”

本科读理工科,研究生阶段读金融,这个转型是行业比较认可的”吴越补充道。因为你的金融知识只决定了你的下限,而你的上限是由一些专业知识之外的、基本层面的东西决定的。

当然,光有专业背景还不够,想踏入行业门槛,首先你的学历要够硬!

首先,你的学历要够硬!数据显示,2700多位基金经理中,有85%是硕士学历,10%是博士学历。盛产基金经理的前五大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当然,有专业认证背书那就更好了,像“CFA等优先”的要求在招聘中也是屡见不鲜。

Image

图源:猎聘网

另外,你的技能质素要够硬!基金经理需要有很强的数量分析和投资预测能力,能够在各式各样的投资项目中做出最具有升值空间和潜力的投资组合;还要有极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压力承受力。

以上还只是准备工作,从踏入门槛到成为一名基金经理,你还得经过4-5年得锤炼。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的晋升路线是毕业后先在券商或基金公司做基础研究员,然后升职基金经理助理,经过几年基础历练后才会独立负责一只基金的管理。

一般而言,大机构倾向于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内部培养,有的中小机构缺乏相应投研团队支撑,倾向于请“外来的和尚”,从大机构跳槽过来的研究员,很快能晋升为基金经理。

但是不管你的履历多么耀眼,过往经历多么辉煌,只要业绩不好,那面临的只有一个选择——离职。

所以说,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下来的战士,任牛熊轮回,屹立不倒,历经各种极端情况,久经考验。他们拥有过人的天赋、专业的技能、强大的意志力以及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

正因为如此,基金公司才会开出几百万的年薪来招揽他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本文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