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市场钢铁需求也持续恢复。据世界钢协10月份发布的短期预测,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继续增长4.5%,达到18.554亿吨;2022年将继续增长2.2%,达到18.964亿吨。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9.8%,今年有望达到8%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但也要看到,目前各国疫情走势和经济恢复进程分化,外部环境各种风险挑战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钢材需求增长和出口面临不确定因素。

“双控”“双碳”工作力度加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多个政府部门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加以布置,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今年初以来,国家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强能源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年粗钢产量不高于去年的目标以及限制钢材大量出口的产业政策,特别是8月份以来,有关省市纷纷出台新一轮能源监管措施,再加上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资源、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企业降本增效难度增加。下半年以来,在各种措施的作用下,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回落,目前在120美元/吨左右波动,但仍处于高位。同时,煤炭和焦炭供需关系偏紧,价格出现大幅快速上涨。特别是9月份以来,由于电力供应紧张,钢铁企业减产、停产增多,企业成本费用都将大幅增加,成本上升压力短期难以改变,钢铁企业盈利水平面临下降趋势。

钢铁行业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促进钢铁行业全年实现良好开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去产能、压减产量,资源保障等重点工作,全行业高度关注,要积极推进。下一阶段,钢铁行业将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不断提升国内钢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适配性,继续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着重解决三大行业痛点,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产能产量“双控”、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和“双碳”目标,要求钢铁行业必须减量发展。钢铁企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严控钢铁产能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转变发展理念,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维护去产能成果,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持续优化和改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重点推进“降成本、防风险、提质量、稳效益”等各项工作,努力促进行业平稳运行。

二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受上游资源供给端垄断性不断增强的制约,叠加行业集中度低的影响,铁矿石、煤炭、焦炭、废钢等资源能源的战略保障至关重要。要加强体系建设和沟通交流,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从增加铁素供给、改进定价机制、完善期货市场规则等方面,加快解决铁矿石保障相关问题。完善废钢资源加工配送体系,促进合标再生钢铁原料的规模化回收加工利用。同时,加强与房地产、机械、汽车、造船等下游行业的沟通合作,共建和谐产业链,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抓住国家构建强大内需体系、推动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给钢铁行业带来的机遇,主动适应下游需求变化,聚焦先进工艺技术、新材料研发、绿色低碳等领域,增强科技创新的发展后劲。组织有关力量,协同推进关键低碳冶金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继续有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科学、规范、合理地开展评估监测及公示工作,加快实现超低排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广绿色设计产品,推动绿色消费,共同谋划钢铁低碳转型。

四是对标国际一流,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对标挖潜是钢铁企业强基固本和保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结构调整、降本增效的永恒主题。面对原燃材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绿色、低碳投入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要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工作,勇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站在更高的视角谋划布局,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五是加快数字化建设,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加快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能力的智能工厂。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多基地协同制造,在工业互联网框架下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设计共享、生产共享,多维度打造“智造工厂”。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