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58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

《资治通鉴》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处理问题时,考虑要尽量全面,不能仅从单一角度定论。综合考虑所有的回答,才能更接近于真相。这与美国管理学家摩斯科所述不谋而合,下面小盛就带大家具体来看看~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

在美国有一家制鞋厂,为了扩大市场,老板派市场经理A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进行调研。A到达后,发现当地人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于是马上告诉老板:“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所以没有市场。”老板收到反馈后,思索良久,接着派了市场经理B去做同样的工作。面对同样的情况,B却表现出十分欣喜,“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一百万双鞋子过来。”

同样的经过与情况,两位市场经理的观点和看法却截然相反。可见,第一时间得出的结论未必完全准确或者说符合心理预期。

Image 对此,美国管理学家摩斯科提出: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具体来看,摩斯科定理主张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当你询问问题时,他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不假思考或者随意应付,只有继续追问下去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回到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理A反馈的内容是真实的,并没有弄虚作假。但是主观思维影响,单一人员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很难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可以看到,从不同思维、角度出发,对于同一事物会得到不同结论,例如我们熟知的“盲人摸象”——由局部感知推断全貌是容易产生偏颇的。

 

将摩斯科定理运用到调研,或者解决其他问题中,可以提示我们寻求答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反复包根问底的验证后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尤其市场调研,是一个庞杂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准确全面的市场调查后,才能就此推出自己的产品或者某项新战略,以保证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投资也是如此,仅仅以某一种因素作为投资选择的判断,很容易造成失误。举两个例子来看

1、警惕“高收益”

我们在选择基金产品时,看到某只基金当下的高收益,并不能作为该基金业绩表现的代表,还要通过更多的信息去验证,比如长期的业绩表现、过往波动大小、基金经理在管产品的总体表现等等。只有综合分析有效信息,才能更接近于真实。得到接近真实的产品信息后,再根据投资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自身因素进行产品选择,未必最高收益的就是最合适的,与自身情况匹配的才是最好的。

2、警惕“人云亦云”

通过某些“熟人”,或者“投资专家”了解到的一些所谓非公开信息,不要毫无思考的轻信。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真实性、信息传播的目的,都是要去思考的因素,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可见,不断地深入学习,提升独立判断的能力在投资选择中是十分必要的。近期,各大基金公司的三季报逐步披露完毕,大家也可以参考基金投资标的、基金经理的运作策略、后市展望等进一步了解到产品背后的信息,深入研究,提升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找到适合的产品。

Image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投资小白晋级为王者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速成的。在学习投资的初期,面对众多信息不知道该如何分辨时,不妨将资金交给专业人士打理,或者选择一份长期定投,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为自己减负——减少追涨杀跌的烦恼,静待时间玫瑰。

往期精彩

【盛趣谈】视网膜效应:越关注什么就越出现什么

【盛趣谈】怎样学会谦虚?卢维斯定理了解一下~ 【盛趣谈】托利得定律: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盛趣谈】定位效应:凡是认定的,就不想改变 【盛趣谈】“半兴奋”状态最佳,有趣的倒U型假说了解一下~ 【盛趣谈】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盛趣谈】为什么容易受到“第一印象”影响?首因效应了解一下 【盛趣谈】什么阻碍了你成功的步伐?木桶效应必须榜上有名 【盛趣谈】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布利丹效应了解一下~ 【盛趣谈】如何构建最佳整体?米格25——25效应了解一下~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盛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