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微博网友贴出的一份由松下半导体元器件(苏州)有限公司发出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指出,原本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被终止于2021年10月31日。短视频平台也有网友视频称,松下除了为受影响的员工发放了一笔补偿金外,还提供了转岗机会和再就业招聘会。
通过企业征信网站了解到,2021年11月05日,松下半导体元器件(苏州)有限公司因决议解散,已于2021年11月1日向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申请注销登记,同日清算组成立,要求债权人在2021年11月5日-2021年12月19日期间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
结合国内媒体信息,在前述苏州工厂关停后,其业务将合并到松下在苏州的其他工厂。
据了解,松下目前在江苏省约有15家公司(不完全统计),9家位于苏州。值得注意的是,邻近松下关停工厂的另一家公司——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也于不久前更名为松下汽车电子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向汽车电子转型。
日系厂商光环不再
大约在半个世纪前,日本制造几乎成为了科技创新和可靠品质象征。松下(Panasonic)于1952年与飞利浦成立合资公司,正式涉足半导体领域进入半导体行业,于1990年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公司。
彼时日系品牌在半导体领域也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尤其在1980~1990年间)。据市调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上榜1990年全球排名前10排名的半导体企业里,6席来自日本,NEC拿下榜首,Toshiba次之。
松下(Panasonic)于1952年与飞利浦成立合资公司,正式涉足半导体领域进入半导体行业,于1990年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公司。好景不长,随着经济泡沫破裂和以韩国、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半导体新秀的崛起,日本大厂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业绩节节败退。
为扭转颓势,亏损的半导体业务成了厂商们重点重组对象,或被拆分出售,或整合成立新公司。
昔日站在世界半导体头部的松下没能避免业绩连年下滑的趋势,试图扭转颓势无望,“悲观”的松下公司决定彻底退出该业务“自救”。
松下的“悲观”也不是空穴来风的。据市调机构IC Insights调查显示,1990年日本的半导体在全球的市占率达49%,但因投资判断的迟缓以及事业重组等因素而逐渐落后,在韩国与中国台湾企业的猛烈攻势下,2018年跌至7%。 2018年起,Gartner发布的全球半导体企业前十排行中已经没有日本厂商的踪影了。
在上一财年中(截至2019年3月份),松下半导体业务销售额为922亿日元(约合59.2亿元人民币 *2019-11汇率),运营亏损额高达235亿日元(合15亿元人民币)。
2019年4月,松下宣布将部分半导体业务出售给总部位于日本京都的同行罗姆半导体。同年11月底,将亏损的旗下半导体业务相关工厂、设施及股份出售给中国台湾微控制器厂商新唐科技公司,松下宣布将退出半导体事业,专注成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商。去年9月,新唐科技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松下旗下半导体业务(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 Ltd.,简称PSCS)的并购案。
当时业界认为,松下出售半导体业务具有标志性意义,即意味着日本将终结上世纪末的芯片制造龙头地位,松下等行业巨头成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和韩国的半导体公司。
王立夫表示:“该卖的都卖干净了,以前还有分立器件等,现在连自己的封装厂也全卖了。松下算是基本从半导体圈退出了。”而随着松下的退出,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结构调整也将告一段落。
目标明确:3年内省下1000亿日元
2019年,松下提出到2022年3月为止的3年内削减成本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的计划。同年11月22日,松下社长津贺一弘在东京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正依据中期战略对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除了具体业务改造、成本优化方面外,对于不再有竞争力的业务,松下将采取止损措施,例如11月21宣布将停止生产液晶面板业务,或者放宽合作条件,例如取消占股50%以上占股的合作条件等等。”“要借着公司创立百年的机会,将现有业务进行一次大的改造重组”,津贺一弘说。
松下公司还计划在2021年退出液晶显示器业务,这也是放弃亏损业务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来自:国际电子商情)
- 松下(PC)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