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马小姐

天寒地冻,卡在最后一秒抵达会议室。

刘晓已经坐在那里,笑意盈盈,气质恬淡如一缕微风。这可能是我近期感受最愉快的一次访谈。海量信息,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过去了。

对新能源、科技,我一向重度感兴趣。刘晓又恰好是老牌的大制造业研究员出身覆盖范围从新能源、机械设备、环保、甚至到能源、煤炭。

她特别逗,“当年进公司,这些行业还是冷门。出差总是去艰苦的地方,比如沙漠,草原,下过乌漆麻黑的煤炭矿井,看过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的味道,你真的一个礼拜都不想吃饭。每次出差大家都投来同情的目光。”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谁能想到这些行业忽而摇身一变,成为这两年市场的最强音。亦或是未来几年最受瞩目的。而此刻的刘晓,早已在起跑线比同行们领先了半个身位。无论研究广度,还是深度,都让人印象深刻。

2017年接手国富深化价值(混合型基金)以来,刘晓实际上已跻身同期最优秀基金经理之列。根据wind数据,截止11月19日,刘晓任职至今回报241.09%,年化回报达到了29.43%

她管理的另外三只基金,是偏债型基金。刘晓负责其中的股票仓位部分。这三只债基在同类中亦是业绩不俗。

广度与深度的平衡,杂糅成为刘晓的奇趣风格。

市场上这样做的基金经理并不多,她的组合极为均衡和分散——行业分散,个股分散,加上超低换手率。绝大多数时候第一大重仓股的比例也不会超过5%。

也就是说,对她而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未来2-3年里能翻倍,甚至翻几倍的股票。而且要找到一大批(40-50只)这样的股票。这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无疑是极高的。

“在各个行业里,挑到有成长性公司”

“我的个股配置和行业配置,集中度都非常低。主要考虑是,首先,我希望能够在各个行业里面挑到有成长性的公司。每个行业,我觉得都不能主观去给它一个判断,说一定没机会。在很多传统行业里面,也依然有很多优秀的公司,而且恰恰是因为大家不关注,反而有很多左侧买入的机会。”刘晓说。

这种行业和个股的分散风格,也和她的研究员经历有关。

“我是大制造业的研究员背景,看很多很多行业。机械设备行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应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经济体方方面面,都要用到相关设备。也就是说,对于设备研究员而言,视野要足够广而杂,这可能跟很多行业不太一样。我需要找到哪些行业会有持续2-3年的机会,才能够找到相对应设备类公司的机会。”

“设备是个二阶导数,只有这个行业有足够景气度的时候,才能带动设备投资的增长。所以我对景气度持续性要求很高,景气度要足够长,爆发性也要有。对我来说,保持现在这样的一个均衡分散程度是合适的,也是和自己的研究背景高度相关的。

在这样的配置风格下,刘晓选股最核心的考虑还是“成长性”

“公司的成长有很多原因。有时候是因为这个公司一种新的技术方向,正好是一个产业迭代的大趋势。有时候是因为它的成本壁垒特别高,确实比其它同行要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或者,从一个环节,切入到了多个环节,带来了某个单品,或者是单位价值量的提升。这些都可能是考量的因素。”

刘晓说,每个成长股的驱动因素不同,投资最终就是要“寻找成长”。

“只有成长才能穿越一些周期,或者是一些估值的压力。成长会弥补掉很多估值问题。对投资者来说,带来真正的收益,和超额的。”

“总体上,我不去主观舍弃掉一些行业,每个行业都看。个股,我也希望不要配得太重,我不希望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重重押注在某个行业,或是某种风格上,或某一两只个股上。所以我的前十大其实很分散,最多就是四五个点,甚至平均都在两个点左右。”

这也是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人的研究是有边界的,哪怕我做了几倍于现在的研究,对于个股来说,也不能确保它没有风险。有些风险当前看不到,也未必是这个公司本身的问题,可能是国际市场的问题,也可能是产业政策的问题等等。”

同时,刘晓的换手率极低。尽管从季报上看,国富深化价值这只基金几乎每个季度的重仓股都是不同的。但刘晓解释说,实际上因为她的个股配置大都在2%左右,一个季度里,有些涨,有些跌,进入十大重仓的股票因而会经常变化。

“换手率低,其实是我们整体公司都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大家的理念是很一致的,目标就是去寻找未来2-3年能够翻倍增长的个股。”

新能源:“平价”催生的革命

从定期报告披露的过往持仓看,刘晓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当早。比如从2020年下半年底部区域进入阳光电源,2017年上半年开始小幅试仓直到2020年成为重仓的隆基股份。体现了一位新能源研究员的素养。

三季度末,她的持仓新增了电力运营商。

刘晓解释说,“我在研究新能源的时候,发现新能源里面大部分环节扩产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整个产业链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企业。国内企业的扩产竞争压力很大。比如光伏组件,除了今年因为上游原材料的原因,其实每年成本都在下降。风电也是这样,风电今年的报价较去年大幅下滑了50%。”

所以,对电站运营公司来说,面临的是越来越低廉的装机成本

“国内目前已经平价了,现在新能源的运营成本,包括光伏,风电,它的成本已经低于火电了。如果再考虑到它的技术变革速度没有放慢,成本还在不断下移。实际上对于运营企业来说,它的好处是,量在高速的增长,效率维持,甚至提高。”

目前,国内纯做新能源电站运营的公司并不多,大部分是传统的电力能源公司在积极转型。有些电力公司,新能源利润占比已经远超火电了,且未来新能源业务可能快速增长。

“整体来说,十四五期间,都是一个几倍增长的规划。老的业务,虽然盈利一般,但是至少能提供给公司比较充足的现金流,能帮助到公司积极转型新能源。”刘晓说。

另外,市场大热的储能,在刘晓看来,也是一个与平价有关的故事。

“以前大家不知道储能什么时候会平价,怎么算都还是很贵。但是今年为什么愿意给储能比较高的估值,就是因为眼看着美国和欧洲需求在爆发,让大家联想到了当年的光伏。

刘晓认为,实际上,大部分的平价都是在美国和欧洲先发生的,因为那边的电价高,他们的承受能力更强。然而去年开始,光+储的成本在全球很多国家开始平价了。也就意味着,将来储能可能会重走光伏的这条道路。

“这对逆变器带来的单瓦利润,其实比光伏还要大。对于逆变器来讲,它面对的市场,也是一个比光伏还要大的市场。所以,大家愿意给它一个很高的市值的空间。”

“到十四五末那个时候,对储能来说可能还不是终局。但阶段性来讲,如果从市盈率角度看,它短期的估值是有点超涨了。但如果去看5年的终局来说,还有发展空间的,只是它的性价比在下降。”

明年的两条主线:

制造业升级+消费升级

明年的机会,刘晓认为主线可能还是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今年,制造业升级行情已是四处开花。从新能源,一部分传统的化工,材料,到机械设备,关键零部件,都可以统称为制造业升级,其中也涵盖“专精特新”领域。

“大的逻辑是中国十几年积累的工程师红利,再加上产业链的完善配套,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明显地体现出了全球制造工厂的能力。”

“疫情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即使没有疫情,我们都能看到很多领域国产公司在进行进口替代。还有一些领域,进口替代已经完成了,开始往海外去打市占率,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提升份额。”

“作为制造业研究员来说,是很有感触的”,刘晓说,小到轴承,齿轮,大到工程机械,包括整个光伏产业链,许多产业里面都能够看到这种迹象。这就是制造业升级的逻辑,不再像以前,简单重复低效、或是低附加值的竞争。

同时,制造业里的中下游,明年或许有修复盈利的机会。

刘晓认为,制造业今年上游赚到很多钱。但是现在上游涨价逻辑已经非常弱了,甚至有些价格已经在迅速地下降。主要大家开始担心全球流动性收缩,并且,确实也涨到中游和下游无法承受的地步了。如果上游涨价缓解,可以看到很多今年受压制的中游制造业,明年有机会实现盈利的修复,和量的提升。

“比如轮胎之类的,今年因为海运费太贵,运不出去。现在货代的价格下来很多,那这些都有望修复。”

第二条主线,是消费的升级。

今年消费行业普遍表现不佳,但刘晓认为,就消费意愿来说,大家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还是每年在快速增长。中国又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只要公司的产品足够吸引人,就有机会,因为市场足够大。

“我2017年买一些医药股,过去两年买的金融股,都是围绕消费升级。金融股里面主要买的是个人财富管理这个赛道,其实也是消费升级,或者说人们对投资、金融服务的这种需求的升级。”

刘晓表示,明年上半年经济压力可能会大一点,或将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消费行业有望修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