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林时钟视角看 现阶段为什么适合配置 “固收+”   老人们常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因时制宜去种植 方能五谷丰登、粮仓满满 这是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出的 “农事密码”

Image

万事皆有规律可循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 各类资产的表现和配置价值亦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济周期中把握趋势 匹配出各周期中表现最好的资产 才能率先解锁成功投资的密码     

01

投资领域的“农事密码” 美林时钟模型

说起全球投资领域的“农事密码” 必得提及“美林时钟模型”   美林时钟模型是由国际知名投行美林证券 在研究了美国1973年-2004年30年间的 历史数据之后 于2004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资产配置理论   在具体介绍美林时钟之前 我们需要先认识两个宏观指标——GDP和CPI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之一,它的增速代表了经济增长率。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的同比/环比变化可以衡量通货膨胀率 。

美林时钟就是根据GDP和CPI两个指标的高低变化 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复苏期、过热期、滞胀期、衰退期

在这四个阶段内 对应领跑的资产类别分别为 股票、商品、现金和债券

也就是说,当经济在四个阶段顺序循环时 最佳的投资品种会进行相应的轮动 犹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特定的时间要做特定的事情 各类资产的表现会依次先后占优  

Image

02

具体如何理解美林时钟 各阶段的占优资产?

在进一步理解美林时钟前 我们再来补充一点经济学芝士”

1、GDP和CPI是正相关的,但是CPI的变化通常是滞后于GDP的。举个栗子,GDP上升会引起公司盈利和老百姓收入提升,更强的购买力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推动CPI的上升。但是这其中需要一个传导的时间。

2、控制币值稳定是央行第一要务,也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当CPI过高时,央行可以通过货币紧缩比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进行调控;反之亦然。

3、商品类资产(比如黄金、石油、农产品)和CPI一般正相关,也就是说通胀越严重,商品价格就越高。

4、根据债券定价模型,市场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也就是越“熊”。

5、当其余资产类别都不给力时,现金类资产就是最好的选择。

Image

掌握了这些Tips后,我们便可以轻松理解美林时钟

第一阶段

经济复苏期(GDP↑ CPI↓)

在这一时期 随着经济复苏,企业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此时买入股票,未来收益可期 但是物价下行趋势尚未完全扭转 因此商品价格表现较差 而利率在复苏期仍维持低位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有反向关系 因此债券亦值得配置,不过弱于股票 这一阶段最佳资产配置是股票>债券>现金>商品

  第二阶段

经济过热期(GDP CPI↑)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之前期的货币宽松 此阶段会出现通货膨胀,也就是物价上涨 这一阶段持有商品可以享受到通胀带来的收益 此时央行为了抑制物价会收缩货币政策,比如加息 从而导致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行流动性下降亦会对股市起到压制作用 从而使得股市整体表现弱于商品 这一阶段最佳资产配置是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第三阶段

经济滞胀期(GDP↓ CPI↑)

当经济高速发展到一定程度 增速放缓或停滞不可避免 企业盈利亦出现瓶颈 加息等紧缩政策导致债券市场依旧熊市 大宗商品由于物价上行表现良好 但此时获利了结或许更为合适 配置大额存单货币基金等是较稳妥的选择 这一阶段最佳资产配置是现金>商品>债券>股票     第四阶段

经济衰退期(GDP↓ CPI↓)

这一时期 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变差 股市整体表现一般 央行往往会开启宽松政策 降息导致利率下行,债市走牛 商品由于物价下行表现较差 这一阶段最佳资产配置是债券>现金>股票>商品 BUT 美林时钟模型是根据美国 过去三十年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移植到中国经常出现失效的情况 有两大原因

Image

一是因为美林时钟理论 是建立在经济主导金融的基础上 本质是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映射 如果频繁加入货币政策 就会扰乱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 而我国拥有央行托底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资金的风险偏好   二是因为A股的历史较为短暂 很多制度尚在制定和完善当中 可能宏观指标反馈到股市上的 灵敏度没有美股那么强烈   因此我们通过美林时钟模型 来观察A股市场的投资时 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    

03

现阶段为什么适合配置“固收+”   疫情等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冲击 使得今年上半年宏观环境出现剧烈切换 美林时钟转成了“美林电风扇” 经济周期由复苏演进到过热 再到出现类滞胀端倪   下半年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而PPI 高歌猛进,类滞胀特征愈发显性化 随着部分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市场上“类滞胀”担忧渐少 经济下行的担忧渐多 可以说,经济周期进入“类滞胀”尾声  

类滞胀是啥呢? 

‘类滞涨’不是滞涨,‘类滞涨’也不会演变成长期滞胀,可能很快将会转向衰退。从投资时钟的角度,衰退并不是坏事,是黎明前的黑暗。

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回顾过去的十多年间 典型的经济滞涨期和衰退期 出现在10年、11年和18年 这几年间,中证全债的收益率大概为3-9% 我们回测了一下,在这样的时期 在资产配置中加入债券的价值是非常显著的 我们通过简单的1:9股债的配置 就可以使得自己的资产组合获取 2%-6%左右的正收益 但假如只配股票的话,可能要忍受 一年20%甚至更大的下跌

Image

数据来源:Wind;指数过去表现不预示未来业绩,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回测方法:用沪深300指数代表股市表现,用中证全债指数代表债市表现;统计2008-2020年间沪深300指数与中证全债各年度涨跌幅,用10%*沪深300+90%*中证全债代表1:9股债的配置收益,简单回测模拟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最终计算结果如上。

历史上看 除了2017年金融去杠杆时期外 每一次“类滞胀”之后利率都会有所下行 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走弱的担忧 和对货币宽松的期待 此时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 债券往往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但是股市中依然不乏结构性行情的出现 比如当下时点来看 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成长主线 以及估值相对合理、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 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 都有机会等待挖掘   因此,底仓配置债券 同时匀出部分仓位配置股票的 “固收+”基金 无疑是现阶段的更优投资策略 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周期的趋势 上车“固收+”已是时不我待 

Image

关于“固收+”,挖掘基已经陆续给大家更新了八期,有错过的读者可以翻阅下方的传送门。不知道大家对“固收+”是否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还有什么想知道的、不明白的,都可以给挖掘基留言。希望大家都能够借助这一攻守兼备的投资品种获得理财好收益和好心情,我们下个系列见!

Image

趣话“固收+”系列

第一期:银行理财不保本了之后买点啥 第二期:买“固收+”真能赚钱吗?算算就知道了 第三期:今年买的“固收+”,收益比股基还高? 第四期:都是“固收+”,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第五期:我想买“固收+”,但到底买哪只好?(内附攻略) 第六期:买“固收+”需要择时吗?持有多久合适? 第七期:家庭资产配置有多重要?“固收+”能保本增值?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