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悲情港股!恒指再创13个月新低,什么信号?年初高调跨香江,年末全都被套牢!"估值洼地"到底靠不靠谱?

港股的“请君入瓮”,超出了许多基金经理的预期。

在年初A股走跌之际,大幅拉升的港股成功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从而引出许多基金经理自信满满的逻辑:A股在2019年、2020年中,沪深300指数累计大涨73.10%,而同期的恒指仅上涨5%,A股相对港股的溢价指数已创新高。因此,2021年港股的吸引力远远大于A股,尤其是当年初两个月的港股大幅走强,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反转的可能。

更有金融机构高呼,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但是,谁也未能料到,这片“估值洼地”反令一批基金经理在今年“马失前蹄”.

港股基金在阴跌中艰难运作

11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数盘中一度触及23503.99点,创出自2020年10月以来的13个月新低。

与此对应的是,重仓港股的内地基金经理在最近一年中损失惨重。Wind数据显示,华南地区一位网红基金经理管理的港股基金,已垫底QDII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排名,截至11月30日收盘,该网红基金经理管理的港股产品今年以来亏损达24%。

此外,另一在2020年成功实现业绩翻倍的港股基金中的顶流产品,亦未能抗住港股的这波杀跌潮,该基金今年年内亏损也达15%。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以港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QDII产品,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中,即便也存在一些幸运儿,但这些幸运的产品今年以来也仅处于刚刚盈利状态。

年初预期画卷被现实跌没

如果说,港股QDII基金的契约明确要求基金经理需将大部分资金主投港股,此类产品因而不得不在2021年接下港股的飞刀,那么,对港股股票可投、可不投的“A股基金”,在港股投资上陷入被动,则更令基金经理颇为尴尬。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最近两年发行的主动权益类A股基金产品,大部分设置了港股仓位,这部分仓位可投可不投,基金契约中一般指出,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投资比例为股票资产的0%-50%。

在可投可不投的情况下,许多基金经理还是将相当比例的仓位,从A股转向了港股,这成为许多顶流基金经理今年业绩踩雷的核心因素。Wind数据显示,国内一位顶流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今年以来亏损约17%。除了该基金重仓A股消费赛道外,其在港股市场的仓位也是一大因素。

根据其披露的季报信息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该产品投资的港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高达30%。但在没有主打港股新能源的背景下,这部分港股投资在今年的市场中受到较大的市场冲击。

港股市场的连续阴跌,与A股市场的持续活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基金在A股赚钱也并非容易,但考虑到今年以来已有超过800只基金(按不同份额)的收益率超过25%,年内A股基金最高收益高达120%,基金经理在港股市场的投资显然大幅逊色于A股市场。

但在今年年初,基金经理们对港股市场的想象又是另一幅画卷,相当数量的基金经理认为,A股在2019年、2020年中沪深300指数累计大涨73.10%,而同期的恒指仅上涨5%,A股相对港股的溢价指数已创新高,港股已是白马的价值洼地,因此,2021年港股的吸引力远远大于A股。

北方一位超大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在年初就强调,从流动性看,南下资金有望持续流入港股。同时,港股盈利有望企稳回升,海外资金也有望持续流入。从市场结构看,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港股自身的行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深圳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年初也认为,“港股的估值洼地,正是布局投资的好时机。”这位基金经理当时指出,港股此前两年来的表现滞后于全球主流市场,呈现出“独立疲软”的情况,判断2021年的港股会逐步走出一波修复行情。

然而,悲剧在于港股在年初的大幅上涨更像是一个“请君入瓮”的钓鱼把戏,年初两个月的大幅上涨成为今年港股的绝唱,在昙花一现的强势行情后,港股市场开启连续阴跌,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恒生指数下跌约1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约22%,恒生科技跌幅约30%,同时期的A股大幅跑赢港股。

阴跌还会持续多久?

在2021年“请君入瓮”的港股,在2022年会否给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还是再一次上演超跌反弹后继续阴跌的把戏?

中金公司认为,港股目前的主要优势在与前期大幅回调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其中新经济明显低于可比市场,而老经济更是处于历史绝对底部。面对诸多宏观和政策变数,港股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没那么直接受损于全球增长回落以及价格压力、同时估值具有比较优势的稳健增长选择。

同时,中国香港经济稳定和发展方向明确,有利于提升港股长期吸引力和整体表现。香港政府在开发北部区域、大湾区融合、改善长期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努力有望明确香港当地的发展方向,也增强市场对于港股的信心。此外,港交所在上市制度改革和互联互通也将从中长期持续增强港股市场活力和对资金驻留的吸引力。因此,判断港股的比较优势和配置价值逐步显现。在上游压力缓解但增长持续回落的背景下,把握那些因为恐慌情绪重挫的修复机会。

而对于在港股已受过伤的基金经理而言,对港股市场的描述更多的使用了长期乐观这样的官方描述。“机会肯定存在,但港股市场可能还需要用时间来消化政策和盈利的不确定性。”华南地区一家基金公司如此表示。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