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萎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前几天,更是跌破了近一年的最低点。

其实,恒生指数08年至今,表现都不算太好,整体就是宽幅震荡。如果看国企指数,就更明显了,非常标准的震荡。

国企指数.jpg

为什么恒生指数近10年原地踏步,没有走出长期慢牛呢?为什么今年熊冠全球,连续大跌呢?

实际上,这主要跟成份股有关。

今年以前,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成份股,主要就是银行、保险、地产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在十年前,日子过得非常好。但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高端制造、医药和互联网变成了牛股的摇篮,传统行业表现一直不佳。

简单说,就是成份股业绩成长性不好。

为什么今年港股表现差?

下图是恒生ETF的十大重仓股,2020年中报还都是银行、保险、石油等传统行业;但到了2021年中报,美团,阿里巴巴,小米等都进来了。

大背景是中概股回归,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来到港股上市。

持仓1.jpg

持仓2.jpg

好处是,以后恒生指数就不完全是传统行业了,它会越来越代表新经济,长期看,业绩成长性会更好,有望改变过去原地踏步的窘境。

但是,这些互联网巨头被调入时,刚好赶上互联网科技火热,估值不便宜,转头又碰到了政策打压,导致今年股价持续大跌,反而拖累了恒生指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此一遭,港股变得真便宜。

下图是恒生指数的市盈率走势,很明显,现在处于低位。

PE.jpg

其实,这个市盈率还不是真相,因为近一年调入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的估值更高,所以一定程度拔高了整体估值。

试想,如果互联网巨头没有来港股,还是原来那些传统行业的成份股,当前的市盈率应该会更低。

前几天看到有投资者发帖说,建设银行港股价格5.1港币,折合人民币4.18元,预计2021年每股净资产是10元,每股净利润是1.2元。也就是说,建行港股的市净率是0.4倍,市盈率是3.5倍,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也能感受到,港股整体估值是多么便宜。

8月份,港股跌得最惨的时候,恒生指数竟然破净了,即市净率小于1倍。(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这种极端情况很少发生,1990年以来,恒生指数破净值发生过四次。分别为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次贷机、2016 年初A 股熔断,以及2020年3月疫情期间。每次破净,都是历史性的低位。

这次港股第五次破净,是个不错的机会,最起码说明跌得足够多了,属于“一眼就能看出胖瘦”的低估。

有个指数叫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该指数是衡量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市值大且成交最活跃的那波公司,A股相对H股的溢价率。

指数越高,表示H股相对A股越便宜。

由于A股打新红利以及税收优惠等因素,2015年以来AH股溢价指数大致以125为中枢波动,而近一年多以来一直在140左右的高位波动,提示港股相对A股的大幅折价。

中长期来看, A股国际化进程加快, 机构占比不断上升, 大陆资金在港话语权增强, 同时AH两地上市制度趋同,未来AH价差或将趋于收敛。

总体来说,当下的港股,就像19年1月的A股,都属于难得的便宜,但又不知道何时会上涨。

该怎么投资港股呢?

这里分享一个基金:港股通ETF。

它跟踪的是港股通50,该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大市值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港股通是指内地投资者可以委托内地证券公司,通过上交所/深交所各自在香港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股票。对比非港股通标的,港股通标的流动性更好。

港股通50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均为港股通范围内大市值龙头, 总市值全部在4500亿以上, 覆盖板块包括金融、 互联网、 医药生物。 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比合计达61.86%。

不同于A股散户为主的结构, 港股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偏爱大蓝筹。在港股中,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就占据了7成左右的交易额。 不同于A股市场中小创的活跃程度, 在港股市场中, 小盘股基本上没有交易量。

所以从长期看,港股通50的流动性更大,更容易有超额收益。

目前,港股通ETF的认购代码是159711,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

基金的管理公司是华夏基金,曾连续五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它于2004年推出国内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是境内首家权益ETF产品突破2000亿的基金公司,管理经验丰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