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刘强)

1、“政策+技术”双重支撑,2022年光伏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1.1、 光伏发电助力双碳政策,完全平价开启高增长阶段

双碳大背景下,光伏成为能源新主力。全球各国陆续颁布光伏利好政策,支持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P)预计 2022 年美国国内“公营事业级别”的 光伏新增装机将达 44GW。根据 IHS Markit 数据,截至 2021H1,印度光伏累计装机 容量约为 44GW,在印度制定的 2022 年光伏装机容量达 100GW 的目标指引下, 2021H2-2022 年,印度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超 56GW。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装机增长迅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增光 伏装机量约 210GW,新增风电装机量达 136GW,新增光伏和风电装机量共 346GW。 2020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 48.2GW,同比增加 60%。2010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 机量为 0.486GW。2010-2020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CAGR 达 58.36%。2021Q3, 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 12.55GW,同比增长 75%。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2022 年光伏装机有望进一步增长。根据 CPIA 数据,乐 观情况下,2021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望达 170GW,同比增长 31%;2022 年全 球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望达 225GW,同比增长 32%;预计 2030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 量将超 350GW。根据 IRENA 预测,到 2050 年,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将超过 8500GW,风电装机规模超 6000GW,二者合计占全球电力装机的 72.5%。

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2022 年静待光伏行业佳绩。国家能源局统计 2021 年 1-9 月 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25.56GW,下游装机需求推后,2022 年或将迎来光伏装机的较 快增长。根据 CPIA 预测,乐观情况下,2022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望超 70GW, 若 2021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 50GW,2022 年相较于 2021 年增长 40%。

1.2、 硅料:硅料新产能释放,价格有望边际好转

2021 年硅料价格不断上涨,硅料环节盈利留存较多。2021 年硅料由于供应紧张,价 格持续上涨,单晶硅致密料价格由年初的 83 元/kg 上升至 268 元/kg,上涨幅度达 223%。硅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下游环节,组件企业下调开工率,终端客户密切关 注硅料价格,集中式电站部分项目停滞。

按照 1:1.2 的容配比,若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225GW,对应硅料需求约 82 万 吨。根据 Wind、各公司公告、索比光伏网,2022 年国内主要企业硅料产能有望超过 69 万吨,对应支撑硅片 231GW,但由于国内各地“能耗双控”政策及项目开工率影 响,实际产能预计仍不满足相应需求,硅料供应紧张状况仍将持续。此外,根据硅料 企业已公布的投产计划,2022 年后投产的硅料产能达 204.5 万吨,对应支撑硅片约 682GW。2022 年硅料价格预计不会出现大幅下跌趋势,但相对 2021 年的价格高位 将有所回落,均价有望维持在 170 元/kg 左右。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1.3、 硅片:格局短期分散,长期仍看好

2021-2022 年,硅片环节新进入者较多,市场格局短期较为分散,但长期仍看好。根 据北极星光伏网、各公司公告、索比光伏网,2022 年,拥有扩产产能的硅片厂商预 计至少有 12 家,扩产产能或达 299GW。展望 2022 年,硅片环节产能相对硅料过剩, 我们认为,硅片环节真正释放有效产能的企业将在这一轮硅片扩产中获得真实盈利, 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1.4、 电池:产业链格局改善,盈利从低谷修复

电池片格局有待改善,盈利有望修复。上游硅料价格上涨,硅片价格上升,电池片价 格从 2021 年初至 2021 年 11 月 4 日上涨 29.67%,但由于下游组件行业集中度提高, 议价能力增强,电池片环节留存盈利较少,盈利能力较差。展望 2022 年,上游供给 释放,价格有所下滑,电池环节落后产能出清,叠加 N 型电池新技术路线突破机会, 市场格局有望重塑。各家企业不断加大对 HJT、TOPCon 等新电池技术路线的研发投 入,电池转换效率不断突破,电池环节优化空间较大。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1.5、 胶膜:EVA 粒子供需紧平衡持续,保障原材料供应凸显重要性

光伏胶膜包括 EVA 材质胶膜、POE 材质胶膜以及其他高分子胶膜等。EVA 胶膜分 为透明 EVA 胶膜、白色 EVA 胶膜等。POE 胶膜有交联型、共挤等多个种类。透明 EVA 用于光伏组件封装,具有高抗 PID、高透光率、抗紫外湿热黄变性、抗蜗牛纹、 与玻璃和背板的粘结性好等特点。POE 胶膜与 EVA 胶膜相比,具有更高的水汽阻隔 率、更优秀的耐候性能和更强的抗 PID 性能。使用 POE 胶膜进行封装可以有效地 避免 PID 现象,提升组件长期可靠性,在单晶 PERC 双面发电电池的双玻组件中 应用前景较好。

光伏级 EVA 粒子生产的技术壁垒较高,对配方、改性技术、关键生产设备等的要求 复杂。此外,EVA 项目建设周期长。生产 EVA 粒子的设备和技术大部分来自国外, 设备定制、技术协助等时间较长,项目从开工到投产需要 2.5-3 年。光伏级 EVA 粒 子又对 VA 含量有较高要求。若无技术基础,企业从生产 EVA 到稳定生产光伏级 EVA 至少需要 1 年时间。整体来讲,光伏级 EVA 粒子扩产周期至少需要 4 年。

根据卓创资讯,预计我国光伏级 EVA 粒子 2021、2022 年供应量分别约 29、34 万吨, 对应组件产能 67.4GW、78.6GW。预计 2022 年全球光伏级 EVA 粒子产能超 74 万吨, 对应组件产能超 173GW。EVA 粒子实际供给恐无法支撑组件企业对光伏级 EVA 粒 子的需求。2022 年,我们预计光伏级 EVA 粒子供应仍较为紧张,拥有稳定原材料供 给的胶膜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1.6、 逆变器:国内逆变器出口替代加速,微型逆变器市占率有望提升

光伏逆变器作为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将光伏组件 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电网传输和用户使用的交流电,以实现电能形式转换。根据 Wood Mackenzie 统计,2020 年全球逆变器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合计达 185GW, 同比增长 46%。我们预计未来逆变器市场增速与光伏装机增速持平,假设保持 23% 的市场增长,2022 年全球逆变器出货将达 280GW 左右。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2019 年国内光伏市场进入平价时代,海外装机需求逐步复苏。由于海外客户更注重 产品性能等,价格敏感性偏弱,国内逆变器企业的海外产品毛利率远高于国内毛利 率,以阳光电源为例,2020 年其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约 19pct,国内逆变器企业出口 持续增长,全球化步伐加快,2021 年前三季度国内逆变器出口规模达 3015 万台,同 比增长 52%,出口金额达 3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我们预计 2021 年全年逆变 器出货量将达 4400 万台左右,出口金额或超 57 亿美元。未来随着国内逆变器企业 出口增长及全球市占率的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将有显著提升,2022 年逆变器出口数 据有望再创新高。

根据 Wood Mackenzie 数据显示,2020 年,华为、阳光电源位居全球出货量前二,合 计市场份额超 40%,此外国内逆变器企业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固德威 均进入前十行列,上述六家逆变器企业出货量的全球市场份额约 61%。高盈利激励 着国内逆变器企业海外出货加速增长,未来随着国内逆变器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品 牌优势提升及销售渠道建设,前瞻研究院预计 2025 年国内逆变器企业全球市占率有 望达 75%。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目前光伏逆变器按照技术路线及功率水平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模 块化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四种。其中微型逆变器一般只对应少数光伏组件,单体容 量一般在 5kW 以下,可实现每块光伏组件单独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转换效率相 对高于集中式、组串式,可以达到 90%以上。

目前由于组件级别的微型逆变器成本相对高于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其市 场分额相对较小,但未来随着下游客户对安全性能的重视以及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 展,微型逆变器的小功率,高安全系数、长寿命等指标将助力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提 升,我们预计 2022 年微型逆变器市场有望超 54 亿美元。目前禾迈股份、昱能科技 等国内微型逆变器企业在产品、渠道、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推进,盈利能力呈现稳步 上升趋势,未来两家企业市占率有望持续增加。(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2、地面电站装机有望回暖,分布式光伏未来可期

2.1、 分布式光伏景气度上行,地面电站装机有望好转

得益于分布式光伏的成本降低、经济性显现,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中国分布式光伏发 展迅速,2020 年,我国新增分布式装机量达 15.52GW,同比增长 27%;2021 年前三 季度,我国新增分布式装机量达 16.41GW,同比增长 89%。

2021 年硅料价格上涨以来,大型地面电站的开工建设受产业链价格影响较大,部分 地面电站项目延期。2020 年我国新增地面电站装机量为 32.68GW,同比增长 82%。 2021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地面电站装机量为 9.15GW。2020 年,我国新增地面电 站装机占我国新增光伏装机的 69%;2021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地面电站装机占比 仅 35.8%。

根据 CPIA 数据,2020 年,大型地面电站占光伏应用市场 68%左右,分布式 32%, 户用占分布式市场 65.2%。受到光伏供应链价格持续高位的影响,国内光伏电站新增 装机速度延缓。2021 年 H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 13.01GW,集中式光伏新增装 机占新增装机总量的 38%,户用占比 42%,工商业占比 20%。根据 CPIA 预测,未 来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比例将继续上升,乐观预计 2025 年分布式光伏电站占比将达50%。“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能源结构升级将在宏观层面推动光 伏行业进一步发展。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集中式光伏不可或缺,静待大型项目落地。2021H1,我国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新 增装机总量的 38%,户用占 42%,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占比 20%。相比于分布式光伏, 集中式光伏受产业链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1 年产业链价格持续高位,地面电站项 目开工困难。分布式光伏单个项目体量较小,分布式光伏发展态势良好,有利于清洁 能源渗透率提高,但基于我国十四五光伏装机目标,集中式光伏市场也是光伏产业 发展主力。展望 2022 年,光伏产业链价格相对改善,叠加大基地开发,地面电站或 将迎来新一轮装机热潮。

2.2、 限电政策波及工商业生产,分布式光伏或将迎来机遇

2021 年下半年,国家对“能耗双控”政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力度, 严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2021 年 9 月以来,各地陆续颁布限电政策,高耗能高 排放企业成为重点管控对象。云南省政府加强对工业硅行业的生产管控,确保工业 硅企业 9-12 月月均产量不高于 8 月产量的 10%(即削减 90%产量)。

能耗双控政策下,为保证工商业生产正常,分布式光伏有望受到企业青睐。2021 年 5 月,鸿星尔克与天合蓝天达成合作,于福建工厂建设 1.2MW 光伏电 站,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 126 万度。根据福建当地商业电价 测算,预计年均收益可达 90 万元。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3、新政策助力光储一体化+分布式整县推进

3.1、 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降碳产业发展

碳减排支持工具初期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2021 年 11 月 8 日,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节能环保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的金 融支持。据央行介绍,初期支持范围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 领域。具体来看,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大型风电光伏源 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等。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望刺激光伏下 游光储一体化、分布式整县推进等项目的推进与落地。

3.2、 中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

绿电交易从“0”到“1”,推动清洁能源发展。2021 年 9 月 7 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 能源局指导,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办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 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绿电交易特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 期交易,用以满足电力用户购买、消费绿色电力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绿色电力消费认 证。

绿色电力获环境溢价。和煤电不同,绿色电力除了电力属性外,还具有环境属性。降 碳目标的提出让电力的环境属性愈发凸显,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则在供给侧充分展示 了绿色电力的生态价值。从需求侧考虑,越来越多的高产能、高产值以及高科技企业 开始注意到电力绿色属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了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较强意愿,还 愿意为此支付额外费用。随着国内绿电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预计 2022 年光 伏发电占比有望进一步增长。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3.3、 “风光+储能”渐成趋势,助力新能源消纳

新能源背景下电力系统对储能配备需求加大。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 等特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会对传统电网带来挑战。储能配置可以助力新能源消纳, 并有效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预计未来随着新能源应用规模加大,储能将迎来高速 发展。 地方储能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目前多个省份发布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要求储能容 量配比在 10%-20%、储能时长在 2 小时及以上。各省对于储能政策落实将进一步加 大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光伏+储能”也将成为未来光伏电站开发的主流模式。

3.4、 政策出台,分布式光伏市场广阔

我国近年出台的分布式光伏相关政策将推进分布式光伏市场迅速扩张。近年来,政 策端在加大对分布式光伏的扶持力度,2021 年 7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 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分时电价机制的优化,从而降低了用电企业 使用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相结合的用电成本。

分布式大势下,BIPV 成本和性能优势凸显。分布式光伏主要有 BAPV 和 BIPV 两 种。BAPV 是指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承担建筑物的功能;与 BAPV 不同,BIPV 是一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其同时兼顾了建筑与发 电的功能。 光伏行业龙头纷纷进军 BIPV 市场,未来市场前景广阔。隆基股份森特股份强强 联手,共同开拓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晶澳科技东方雨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 推动 BIPV 与 BAPV 光伏发电项目。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3.5、 整县推进项目推动国内分布式光伏进一步整合

整县试点名单公布,各省光伏规模快速扩大。2021 年 9 月 14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1〕84 号》,全国共 676 个县(市、区)列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整体规模或将达 200GW。国家能源局依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按月调度机制,按季度公布 相关信息,加快整县推进速度,预计该批整县推进项目将早于 2025 年完成。

整县开发新模式下,光伏民营企业与央国企开启深度合作。央国企负责政府相关资 源开发、统筹资金;民营企业则提供开发相关的解决方案,负责后期运维等工作。整 县推进模式之后,分布式光伏市场开发权将集中于几家央国企电力公司,民营企业 原有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销售模式将迎来新的挑战,分销模式将逐渐转变为大客户销 售模式,因此进入央国企集中采购的名单显得至关重要。

4、光伏各环节技术持续创新,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

4.1、 颗粒硅:硅烷流化床法下的耗、低成本优势

目前多晶硅环节存在两种技术路线:改良西门子法(产物为棒状硅)和硅烷流化床法 (产物为颗粒硅)。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在 1100℃左右的高纯硅芯上用高纯氢还原高纯 三氯氢硅,生成多晶硅沉积在硅芯上。而硅烷流化床法一般是以硅烷或氯硅烷作为 硅源气、以氢气作为载气,在添加四氯化硅的基础上,将工业硅在硅烷流化床内转化 为颗粒多晶硅。 因此硅烷流化床法生产工艺与改良西门子法相比流程更短,项目固 定单位投资将有所下降,且具备生产效率高、可连续生产、含碳量少等优势。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目前硅烷流化床法相对于改良西门子法有一定优势:精馏、尾气处理工序简单,能耗 和单体投资都能大大降低,反应转化率接近 100%,2020 年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综合 电耗较三氯氢硅西门子法棒状硅低 70%左右,且由于反应彻底,副反应少,整个反 应体系能够做到完全闭路循环,可连续生产。在考虑了电耗、人工、水耗、氢气消耗 等因素后,若不考虑硅成本,综合生产成本下降幅度约 30%。此外,颗粒硅的氧含 量对比棒状硅有明显下降,外加其金属杂质少,无需粉碎,因此在 N 型电池片应用 中有较大优势。

由于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目前仍为主流多晶硅生产路线,未来随着保 利协鑫和天宏瑞科等企业持续推进颗粒硅技术,伴随颗粒硅低成本、低碳化等性能 指标提升,硅烷流化床法市场份额或将持续提升。2020 年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 硅约占全国硅料总产量的 97.2%,我们预计到 2030 年硅烷流化床法生产的颗粒硅市 场份额可超 10%。

目前保利协鑫作为国内颗粒硅技术的领先企业,伴随 2021 年 11 月份徐州新增 2 万 吨颗粒硅产能正式投产,现生产产能超 3 万吨,公司产品已经获得下游客户的高度 认可,已与晶澳科技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签订含颗粒硅在内的长期硅料订单近 60 万吨。同时公司包括徐州、乐山、包头等在内的新建项目也在全面落实,积极推动颗 粒硅大规模产业化,预计 2025 年之前颗粒硅产能规划或超 50 万吨。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4.2、 硅片:大尺寸化趋势加快,2022 年 182 和 210 硅片合计市占率有望超 70%

太阳能级硅片从 1981 年的 100mm 增大到 2019 年的 210mm。大尺寸硅片的转换效 率更高,同时可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光伏发电效率。自 2019 年下半年开始,以隆基 股份、中环股份为代表的硅片企业相继推出 166mm、210mm、182mm 大尺寸硅片。 叠加 PERC、MBB、高密度封装等电池组件高校技术,光伏组件功率不断突破。东方 日升推出 N 型牛顿系列产品 700W+组件,高功率组件有效降低 LCOE、BOS 成本

2021 年各尺寸硅片受硅料价格影响,均有所上涨。由于大尺寸硅片可以降低单位投 资和能耗,摊薄非硅成本,提升组件效率。2020 年 182mm 和 210mm 尺寸合计占比 仅 4.5%左右,但目前包括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东 方日升等均加入到大尺寸行列,且随着大尺寸在大型地面电站中的快速推进,2021 年各厂商大尺寸硅片扩产节奏加快,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根据 PV infoLink 统计, 仅 2021H1 大尺寸市长率已升至 30%,预计全年占比将达 50%左右,但目前考虑到 技术成熟度、良率控制、市场询单等情况,M10 市占率扩张速度较 G12 快,但长期 来看,G12 或将成为主流,我们预测 2022 年 182 和 210 硅片合计市占率有望超 70%。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4.3、 N 型电池片:电池效率持续提升,各厂商加速布局

N 型电池迎来发展机遇,有望重塑行业格局。根据 CPIA,PERC 电池理论上的转化 率最高 24.5%,目前行业平均转化效率达到 23%左右,PERC 电池的优化潜力即将见 顶,这给 N 型电池的新技术带来机遇。行业内 TOPCON 和 HJT 技术的转换率已经 可以达到 24%左右,新技术的开发也已进入中试阶段为量产做准备,虽然目前 N 型 电池与 PERC 电池相比还存在 15%-20%的成本差距,但随着未来电池设备、银浆等 原材料进一步国产化以及 N 型电池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N 型电池制造成本、转 换效率和产品良率有望进一步改善,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

较 P 型电池而言,N 型理论上可实现更高转化率,降低光衰减率,且具有寿命高、 弱光效应好、温度系数小等优点,是晶硅太阳电池迈向理论最高效率的希望。目前 N 型电池片技术主要包括 TOPCon、HJT、IBC 三种。

(1)TOPCon:是在 N 型电池工艺的基础上研发出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可 大幅度提升 N 型电池的 VOC 和转换效率,但是 TOPCon 电池背面收光较差,量产 难度很高,目前有布局的企业包括:天合光能、LG、REC、中来股份等。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2)IBC:将正负电极都置于电池背面以降低阴影损失,电池效率最高,量产平均 效率可达 23%,但由于工序复杂、成本与技术壁垒高,短期难有发展,国内尚未实 现量产,目前布局的企业包括 sunpower、中来股份天合光能

(3)HJT:是通过增加一层非晶硅异质结来提高 VOC 开路电压,从而提高电池片的 转换效率。HJT 工艺流程更简化,降本空间更大,光致衰减更低(HJT 电池 10 年衰 减率小于 3%,25 年发电量下降仅为 8%),低温系数、稳定性高,双面率更高。

目前 N 型电池(包括 TOPCon、HJT 等)转换效率高于 PERC 电池,外加低衰减和 更低 LCOE 潜力等优势,在良率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的推动下,未来将取代 PERC 成为新一代电池主流技术。预计未来 3 年内 TOPCon、HJT 将持续保持产能、产量扩 张趋势,但由于 TOPCon 能较多的接轨原有的 PERC 产能,在扩产进展上相比 HJT 有优势,短期内 TOPCon 产能、产量发展速度优于 HJT。中来股份作为最早对 N 型 TOPCon 电池进行布局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具备 2.1GW 的 TOPCon 电池产能,并计 划在未来 2-3 年将电池产能升至 20GW 左右,经测算,2022 年 N 型电池中仅 TOPCon 产能将达 42.3GW,占比约为 69%,到 2025 年 N 型电池全产能将升至 153GW 左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4.4、 银浆: 伴随 N 型电池发展,国产替代加速,2022 年市场份额有望超 65%

目前电池银浆分为高温银浆和低温银浆两种。P 型电池和 TOPCon 电池使用高温银 浆,异质结电池使用低温银浆。光伏银浆是电池片的核心辅材,成本占比约 10%, 而新一代的 N 型 HJT 电池光伏银浆成本占比高达 24%,目前主要通过多主栅技术以 及减小细栅宽度来减少正银消耗量。2020 年,N 型电池银浆消耗量显著高于 P 型电 池,其中 HJT 单片银浆用量约是 P 型电池的 2.1 倍。银浆用量大、价格贵是 N 型电 池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随着 N 型电池市占率持续提升,银浆市场将迎来快速发 展机遇。

目前除 N 型电池中的 HJT 电池以外,其余主要类型的电池片仍主要使用高温银浆, 占光伏银浆供应总量的 98%以上。但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2019 年银浆市场仍主 要被国外厂商(贺利氏、杜邦、三星 SDI 等)占据,国内四大银浆企业(帝科股份、苏 州固锝、匡宇科技、常州聚合)高温银浆市场份额合计不足 35%。我们预计,随着国 内各厂商产能提升、创新研发投入以及销售渠道建设等,2022 年国产替代节奏将有 所加快,国内企业银浆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5、光伏产业长足发展,优质公司有望受益

5.1、 隆基股份:产业波动彰显龙一实力,新业务丰富应用场景

公司非硅成本优势持续,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达 562.06 亿元,同比增长 66%;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75.56 亿元,同比增长 19%。公司位 于硅片和组件企业第一梯队,业绩凸显龙头地位,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展望 2022 年, 公司有望凭借规模效应、优异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等降本增效,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HJT、BIPV 叠加制氢设备,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实现战略化布局。2021 年 10 月, 公司先后宣布 HJT 电池效率突破 25.82%、26.30%;公司首台碱性水电解槽于 10 月 正式下线,制氢设备业务正式落地。此外,公司推出“隆顶”产品,打造 BIPV 业务。 展望 2022 年,公司新业务有望取得突破,带来业绩新增量。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5.2、 通威股份:高价硅料贡献业绩,电池新技术静待验证

高价硅料贡献业绩,2022 年硅料或将维持高位。2021 年,硅料价格一路上涨,支撑 公司增量。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67 亿元,同比增长 47%。2021 年底, 公司乐山二期和保山一期高纯晶硅项目共 10 万吨产能预计完成投产。若投产顺利, 公司 2021 年高纯晶硅产能预计将达 18 万吨,硅料紧缺局面或将缓解。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电池新技术静待验证。技术创新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公司重视科 研实力,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 13.8 亿元,同比增 加 87%。若 2021 年年底 1GW TOPCon 中试线成功建成,电池新技术验证顺利,公 司电池技术领先地位有望继续保持。

5.3、 阳光电源:逆变器龙头地位稳固,看好储能业务发力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制造企业,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市场优势明显。 2020 年,公司逆变器出货量的全球市占率约 27%,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达 153.74 亿元,同比增长 29%;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15.05 亿元,同比增长 26%。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公司布局储能业务已久,未来看好储能业务发力。2020 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 11.69 亿元营收,同比 115%。展望 2022 年,风光储市场将逐步打开,公司储能业务有望在国内市场获得更多增量。

5.4、 美畅股份:金刚线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细线化助力企业市占率提 升

晶硅金刚线龙头,全球市场份额近 60%。美畅股份是全球领先的金刚线生产企业, 是隆基股份、保利协鑫、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硅片龙头企业的主要供 应商。公司 2021 年前三季度实现电镀金刚线销售量达 3085.68 万公里,预计公司 2021 年金刚线全年销量约 4200 万公里,全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 60%。此外截至 2021 年 9 月,公司硅切片用电镀金刚线年产能超 7000 万公里,较 2021H1 增长超 32%,2022 年金刚线产能有望达 1 亿公里,规模优势持续领先。

成本控制优秀,毛利率水平显著优于同业。金刚线产品售价差异化程度较低,得益于公司上游产业链延伸、设备自主研发和“单机九线”生产工艺,美畅股份生产成本和 毛利率均优于同业。同时,目前硅料价格居高,硅片向簿片化发展,金刚线细线化需 求持续高涨,目前公司金刚线线径已突破 36m,细线化技术优势显著优于同业, 有助于巩固公司的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5.5、 天合光能:光伏组件龙头,光伏系统乘势发展

天合光能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 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光伏组件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销往全球 100 多个国家及地区,高效组件产品功率涵盖了 410W、510W、555W、600W、670W 等。 目前,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跟踪算法匹配 210 系列双面组件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 是全球 210 大尺寸组件龙头。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光伏组件为主要收入来源,智慧能源业务毛利率高。公司组件等光伏产品 2020 年实 现营收 220.53 亿元,同比增长 34.5%,占全年营收的 75%;光伏系统 2020 年实现营 收 60.96 亿元,其中系统产品部分同比增长 241.3%,随着分布式电站经济性提升, 其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智慧能源业务毛利率总体呈 上升态势,2020 年已达到 60.8%,显著高于另两项主营业务。

5.6、 晶科科技:领先清洁能源服务商,电站业务稳健发展

公司专注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及 EPC 业务,致力于打造领先清洁能源服务商。顺应行 业变化,公司积极开拓购售电、绿证业务,探索储能、BIPV 等新兴业务。截至 2021年 6 月底,公司持有光伏电站 330 座,总装机容量约 2.96GW,集中式光伏电站约 2.14GW,分布式光伏电站 0.82GW。2021H1,公司完成发电量达 1708GWh。公司运 维电站数量达 401 座,运维总规模接近 5GW。此外,2021H1,公司 EPC 业务完成 合同签约规模 228.9MW。

公司有序推进电站业务和新兴业务,经营状况稳健。2020 年,公司营收 35.88 亿元, 同比减少 33%,归母净利润达 4.76 亿元,同比减少 35%;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 收 27.64 亿元,同比增长 4.72%,归母净利润 3.54 亿元,同比下滑 11.48%。2021H1, 公司 EPC 业务营收 4.08 亿元,同比增长 33.28%。

光伏行业投资策略:政策与技术双支撑,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6、投资分析

光伏已经进入全面平价发展大时代,在碳中和大背景下,行业涌现发展新模式、新技 术不断取得突破。展望 2022 年,我们建议重视长期成长的环节和龙头的布局机会, 主要看好三个方面:

(1)短期看好分布式大市场、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后周期机会,尤其是屋顶分布式和 储能。光伏天然适合分布式,目前 BIPV、风光储配套政策已出台,整县推进第一批 名单已落地,后续静待相关企业业绩增量释放;

(2)中期看好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量机会。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成本下降,进一步打开 行业空间、优化竞争格局,颗粒硅、HJT、大尺寸组件、低温银浆等均存在技术突破 空间;

(3)长期看好核心成长的环节。首先是终端品牌、渠道能力强的组件、逆变器等环 节,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次是壁垒高的硅料、胶膜等环节,未来较长时间 内供需都将比较紧张。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