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延续昨日红火态势,大市值核心资产再度起舞,白酒、免税、医药、电子、家电等行业“各种茅”齐齐大涨,茅指数上涨2.5%。休闲服务板块大涨4.86%,医药生物板块上涨2.09%,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板块分别涨1.94%、1.92%,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大幅拉升。另一边国防军工、电气设备板块下跌,新能源概念出现一定调整。


(截至2021.12.09收盘,数据来源:Wind)

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16.56亿元,单日净买入额为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历史第二高,本周累计净买入额已达到396.85亿元。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673.04点,上涨0.98%;深证成指报15147.87点,上涨1.23%;创业板指报3459.32点,上涨1.01%。两市成交逾1.26万亿元,涨跌比例2654:1748。

(截至2021.12.09收盘,数据来源:Wind)

港股表现也不甘人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收涨1.08%、2.23%、1.58%。(截至2021.12.09收盘,数据来源:Wind)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日前发布2022年度经济展望和投资策略,预计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一轮结构宽松周期开启,明年二、三季度盈利探底后有望逐步企稳,判断市场整体估值平稳或小幅扩张。方向上看好PPI-CPI剪刀差收敛带来的中下游盈利能力修复,转型经济下科技制造与大消费的长期超额收益,以及港股长期底部配置价值等。


2022整体估值平稳或小幅提升

宏观环境上,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认为,展望明年,国内外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外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也均是在相机抉择、对冲博弈之间。国内,不确定性来自经济增速的下滑、信用扩张与拖底政策的力度、地产排雷的进程等;国外,不确定性来自疫情反复下全球供需格局的恢复、美国通胀与加息的进程等。加之,全球主要权益市场估值均已上涨至历史高位,当前波动放大不可避免。配置上,我们在挑选性价比资产的同时,也需做好一定的风险防范准备。

展望市场,盈利方面,预计22Q2-Q3见到本轮盈利增速低点,下半年在宽信用传导下盈利有望逐步企稳,但全年增速预期不宜过高。估值方面,从过往信用周期与估值走势来看,信用扩张时,估值向上;信用收缩时,估值向下。总体上,我们预计2022年A股整体盈利探底后逐步企稳、估值水平平稳或小幅抬升,作用于指数层面,意味着较难有指数级别的行情,但大幅下跌的概率也不大,市场大概率延续今年的结构性行情,而宏观信用结构扩张的方向也将带来更多的阿尔法机会。

食品饮料等中下游行业盈利能力望修复

2022年,PPI-CPI剪刀差的收敛,将驱动产业链利润将重新分配。一方面,随着PPI的回落,中游制造的成本压力回落,盈利也将得到修复。另一方面,涨价周期的开启将带来下游消费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下半年以来,大众品迎来提价潮,调味品、啤酒、烘焙、休闲食品等行业的细分龙头均陆续开启提价周期。

另外,在以往比较典型的两次CPI向PPI收敛的过程中:

第一次:2010.06-2012.08。期间涨幅居前的行业: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家电、建筑装饰、有色等。

第二次:2017.02-2020.04。期间涨幅居前的行业:食品饮料、家电、电子、医药、建材、农业等。

历史规律也显示:PPI向CPI传导的过程,毛利率改善弹性较大的行业主要也是偏向于中下游,比如:建筑装饰、传媒、家电、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商业贸易等;而毛利率受损的行业主要是上游周期品,比如:有色、钢铁等。

但是,客观上讲,以往两次PPI向CPI的传导均体现出较强的地产后周期属性(2010-2012年、2017-2020年),对应的是地产扩张周期之后的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零售水平的明显提升。

当前的消费受制于疫情以及地产严控,预计2022年消费较今年会有边际改善,但疫情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持续存在,消费整体回升的斜率也会较弱。预计全年来看,大消费板块会有相对收益,重点关注行业格局好、成本传导能力强、具备提价空间的消费品。

看好科技制造与大消费长期超额收益

回顾海外发达市场过去50年,在经济进入“L型”下台阶,开启向服务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转型过程中,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均是来自科技制造与消费产业。

中国经济2010年代进入“L型”下台阶,在当前转型经济的大环境下,结构性的信用扩张,支撑新兴产业(新能源、半导体、专精特新、医疗设备)的产业趋势与市场行情进一步深化。而大消费行业则受益于人均GDP过万美元之后,消费升级开启的时代红利。

自上而下看,“双碳”主线是明年“宽信用”最重要的结构性方向,预计明年央行将加快推出与碳减排支持相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以新能源车、风电、光伏、储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以及汽车电子、汽车芯片、能源基建等核心环节,也将是明年A股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重视港股长期底部的配置价值

港股市场的成份权重较多暴露在互联网科技、金融地产、消费品等板块,而这些权重板块在今年的产业整顿政策下持续受压,在全球主要权益市场中收益率垫底。

当前时点来看,相关板块的不利因素已发酵了近1年甚至更长时间,从投资角度,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一是利空因素的边际变化对资本市场来说,政策风险因素反应已充分,甚至是过度定价了,预期上已有所缓和。

二是核心资产的估值安全垫。不管是从A/H比价,还是全球主要权益指数的盈利与估值预期来看,当前港股都具备较明显的安全边际。此外,港股一些优质公司(如核心消费、医药、互联网科技等)具备稀缺性,目前估值已消化至历史低位水平,若后续在海外流动性收紧的冲击下,还有调整的话,那么中长线资金将获得更好的配置时机。

量化及固收+策略或受益

今年以来,市场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赚钱效应显著扩散,选股范围广泛的量化策略更占优。此外,在市场波动较大,贝塔收益有限的市场环境里,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固收+产品也是较好选择



@天天精华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