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

从价格认知角度分享由交易到投资的心路历程:

1. 单纯做价格对比:一方面,拿标的和中债估值或中证估值比较,高的YTM就是好的价格。另一方面,同类资产之间比较扣除税费后的价格。

2. 从策略角度考虑价格:在资金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无法加杠杆的高收益标的不一定优于可以加杠杆的中等收益标的,需要从策略上考虑资产的相对价值。

3. 从组合角度考虑价格:信用债和可转债本身也是内嵌期权特征的合成资产,可以用合成资产与现券比较。理解组合类证券和证券组合的关系,相对价值判断的基准会更加丰富。

-------------------------


本期对话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泰君安资管的胡宇辰总,胡宇辰先生为国泰君安资管多资产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曾任职于嘉实基金、建信理财,历任债券交易员、投资经理、策略组负责人;曾管固收+产品获评中国证券报“银行理财金牛奖”。


Q1

您在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券商资管都有过工作经历,从您的感受来看,不同类型资产管理机构在债市的投资行为特征有哪些不同?

胡宇辰:可以从投资特征风险特征两个方面来考虑。投资特征的差别在于投资业绩的驱动力不同,风险特征的差别来源于约束条件的不同。

关于公募基金的特征,近两年公募基金规模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越净值型银行理财。


投资角度,我认为公募基金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研究驱动投资。公募对研究能力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多数公募产品都是相对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要求能够战胜市场,需要具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能力,或者说可以先人一步捕捉市场边际变化;
第二,由于对公募的监管严格,投资工具运用比较受限,杠杆和衍生品的运用较少,因此更依靠对投资标的深入认知。
第三,公募的客户以专业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为主,客观上要求它的投资端比客户更加专业。


风险约束角度,公募基金的声誉风险较大,固收方面的信用投资受到一定限制。

关于银行理财的特征:


投资角度,银行理财有两个重要驱动力。

第一,资产创设。银行理财往往与母行投行部联系紧密,所以它有一些基于投行资源或信贷资源开展的定制类资产,比如ABS非标,私募可交换债等。通俗来说,银行理财可以和对公客户沟通,争取某类特定风险收益、票息、条款和期限的资产。
第二,负债管理。银行理财与终端客户距离更近,对客户的把控能力较强。举例来说,手机银行场景有不同维度的业绩展示方式,业绩展示-业绩基准-超额收益-客户预期形成了多重映射关系,结合历史数据估计,可以根据映射关系大致特征预测产品未来的申购和赎回量。而基于对客户申赎行为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可以灵活调整组合参数,包括杠杆率、特定资产比例等。

风险约束角度,银行理财通常把最大化达基准率作为第一要务,需要首先保证大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越业绩基准,其次再去追求单个产品的超额收益,这使得银行理财的容错率较低,止盈和止损区间相对较窄。另外,有特定持有周期的产品,其对收益确定性的要求更高。

关于券商资管的特征。我认为券商资管的风格介于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之间

第一,券商资管具有资产创设端和渠道端的优势。券商营业部的角色类似银行分行,可以部分提供理财场景。
第二,券商资管公募业务的监管体系和投研文化等方面,和公募机构比较相似,很多券商资管也有公募牌照。
第三,券商资管产品的约束相对公募少一些,衍生品工具的运用相对灵活。

Q2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对各类资产的冲击分别是怎样的?

胡宇辰:整体上看,银行理财在固收投资风格偏配置,即以持有到期为主。理财净值化转型,对信用债市场的冲击主要有两点。


第一,信用风险定价模式将更有效,从标签化定价转变为依据实际隐含违约率来定价。银行理财表内资金对长久期信用债的持有能力下降。中低等级信用债的收益率曲线会比原来更加陡峭,因为随着期限增长,信用风险往往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增长。

第二,现金管理新规要求各家机构出清掉不合规的老资产,但市场出清节奏或许并不是渐进式,而是在某些时点,容易对市场产生短期冲击。

除了对信用市场的冲击,目前银行理财对可转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一方面,因为私募可交换债本身可以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端的资产创设资源;另一方面,可转债的风险收益特征和结构性存款比较相似。固收打底结合期权的模式,可以提供一个有想象力的向上收益空间和有确定性的向下回撤空间。

A股市场牛市时,可转债在消化溢价率后可以提供折扣弹性收益;A股市场熊市时,可转债大概率也能实现自然年度的盈亏平衡。这种风险收益特征与银行理财的目标比较匹配,因为银行理财不过度追求超额收益,而是追求低容错率。这可能也是近期可转债估值较高的原因之一。

Q3

从交易到投资,您是如何逐渐适应新角色的?


胡宇辰做交易会对价格比较敏感,从交易到投资,我对价格的认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做价格对比。一方面,拿标的和中债估值或中证估值比较,高的YTM就是好的价格。另一方面,同类资产之间也可以比较,比如存单和短融的税费计算方式不同,可以比较扣除税费后的价格。


第二阶段,从策略角度考虑价格。比如在资金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无法加杠杆的高收益标的不一定好于可以加杠杆的中等收益标的,需要从策略上考虑资产的相对价值。


第三阶段,从组合角度考虑价格。许多债券可以通过各种工具来合成,比如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可以合成现券,所以可以用合成资产与现券比较。反过来看信用债和可转债本身也是内嵌期权特征的合成资产,理解组合类证券和证券组合的关系,相对价值判断的基准会更加丰富。

从交易到投资,需要注意避免陷入离市场太近的误区。做交易离市场太近,盯盘比研究员或投资经理更加频繁;做投资不能离市场太远或太近,太远会脱离市场,太近会容易受到市场短期波动噪声的干扰。

我在交易工作中,慢慢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纪律,最受用的有两条。第一,永远不要再情绪波动时做出任何重大决策。我们离噪声很近,情绪占上风时,往往难以用大脑理性思考。第二,不要以结果正确与否倒推行为的合理性。好的结果不一定意味决策依据正确,有时成功源于运气,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反复思考决策依据是否牢靠。

Q4

从交易到投资,您主要做了哪些准备?

胡宇辰我的转型有机会和运气的成分,简单分享几点经验。

第一,独立思考和坚持做研究。做研究是慢功夫,需要把问题想透彻,并且梳理框架并输出,整理输出的过程也会返回来促进思考。


第二,与智者同行。交易工作比较容易在市场上积累同业资源,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找到领域内专家请教,避免走过多弯路。


第三,提炼重要信息。要把学习精力和研究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地方。

第四,勤能补拙。持续提升认知和待在舒适圈的人相比,短期看不出差距,但是长期看前者积累的复利效应会非常明显。在投资道路上要想做好,需要不断鞭策自己,保持好奇心与自我驱动。

Q5

您做固收+主要是采用怎样的资产配置思路?

胡宇辰基于前面提到的相对价值逻辑,我做固收+的核心以股债为主,对其它另类资产配置较少。一方面,股债市场比较大;另一方面,从合同契约角度来说,股债有比较确定性的长期风险溢价。我会以可转债为轴判断股债的相对价值,再结合风险预算去选择具体标的。

偏债型转债可以用于和信用债比较。对于偏债型转债,如果静态价值和信用债相似,刨除YTM和股息率后的剩余期权价值基本为0,说明可转债的价值更高。具体来看,正股的打折股息率加上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可以模糊认定为偏债型转债的静态收益。由于转债下修条款可以化解一部分信用风险,所以需要将转债的静态收益与更高等级信用债比较,如AA转债可以和AA+信用债比较。在静态收益相似的情况下,再比较回撤空间。可以从悲观到乐观设置五档情景,比较不同情景下转债和信用债的盈亏比。另外,还可以再考虑转债的流动性、质押属性等细节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WIND中的债底数据有部分不准确的情况,最好自己用信用折现模型重新计算,判断转债和信用债在隐含评级曲线的多少分位。另外,转债多是按照“4+2”的模式来发行,最后2年有回售权,所以转债剩余期3年相当于1年。

平衡型转债可以用于和股票比较。对于平衡型转债,它的优点在于内嵌的再平衡机制,进可攻退可守。随着正股价格上涨,它与正股相关性变强,随着正股价格下跌,它与正股相关性变弱。但它的弱点在于,正股价格上涨时,平衡型转债会消化一定溢价率。具体看来,先设定底价市值和债底价值的较高者为安全边际,再根据预期设定目标估值,并结合转股溢价率打折,进而算出平衡型转债的盈亏比。

股票盈亏比的计算与之相似,主要有几点不同。

第一,平衡型转债的夏普比率大概率好于股票,所以股票需要多一些风险调整收益弱化的折价补偿。

第二,股票没有平衡型转债的再平衡机制,所以股票还需要补偿期权结构。

第三,转债可以加杠杆,股票不可以,股票持仓也会受到仓位的约束。总体上说,股票相对于平衡型转债,需要更高的预期收益补偿。

组合管理是对不同参数做权衡的过程。不同资产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性,比如债券有凸性、转债有Gamma。不同的组合结构,各有优点和缺点,为了获得某种优势结构,通常也会牺牲掉一些东西。

Q6

资产配置方面,您平常是怎样做仓位调整的?

胡宇辰资产配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战略资产配置。一方面,取决于账户资金属性,最低持有期限制、最短时间正收益限制等可能会框定各类资产敞口的上限。另一方面,取决于价值观和信仰。从一个相对长的周期来看,多配股票可能会获取更好的长期收益,因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在长期一般高于GDP增速,而债券的利率回报可能是低于GDP增速;如果追求中短期风险调整后收益,适用风险评价模型,可能要控制股票的仓位,来获得一个比较好看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第二,战术资产配置。这类配置有许多决策依据,比如相对价值体系、转债中枢比价等。在做偏离上,一方面,要将大类资产观点映射到组合回报分布,再不断回溯验证。另一方面,要不断做股债再平衡,可以结合量化手段做科学偏离。

第三,风格品种配置。要将股票和债券纳入同一类分类标准。我自己会给股票贴上宏观因子分类标签,比如利率敏感型、出口敏感型、信用敏感型、价格通胀敏感型等,确保债券和股票的风险敞口不过于集中,避免只配某几类行业的债券和股票。另外,也需要一些宏观策略研究观点的赋能。

Q7

现阶段您对可转债市场怎么看?

胡宇辰市场学习能力很强,可转债市场在长期可能存在Alpha机会,目前可转债市场的高估值可能常态化。


第一,低利率环境下,持有转债机会成本低,债底价值抬升。

第二,信用环境不乐观,而可转债的下修条款等可以化解一定风险;另外,可转债的研究成本不显著高于信用债,特别是当公司有权益投研支持时,可转债板块不会额外占用过多研究资源。

第三,更多银行理财子进入转债市场。

第四,许多发行人放弃强赎条款,可转债的盈利空间进一步打开。以前溢价率高,一旦强赎就会归零;现在放弃强赎,溢价率可能长期维持高位。现在的价值洼地,可能是认知风险较大、没有卖方覆盖的标所对应的转债,或者在低波动大盘股对应的转债。

我认为和纯债相比,可转债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受限于央行跨周期调节,利率波动区间减小,利率债通过波段交易获利的空间缩小,做可转债波段交易或有更好的投入产出比。但是和优质股票相比,可转债的性价比可能要弱一些。对于很多优质正股标的,市场是以PEG范式进行定价的,如果增速G短期证伪,PE和转股溢价率可能同时压缩,这种情况下高估值转债可能会碰到 “戴维斯三杀”。因此,对于优质公司而言,用正股代替转债可能会更好。并且,现在A股波动逐渐平稳,长线资金变多,夏普比率也逐渐改善。

Q8

您认为如何充分发挥股票在固收+中的收益增强作用?

胡宇辰股票投资首先要确立组合风险约束和收益目标。我自己的框架是,对每一个股票,都会计算它的预期收益和安全边际。我会根据生意特性、卖方给出的一致预期分布,主观估计的远期估值,标记底价市值(最悲观预期)、关注市值(可实现中性盈利)和目标市值(研究员推荐),底价市值作为转债的安全边际,关注市值作为补充提醒(对于转债如果正股到关注市值,且转债期权不贵,我会加一点仓位来观察)。股票仓位比例越高,对认知的要求越高,要不断跟踪标的,和研究员,产业专家保持沟通,并且开展实地调研。

在股票投资上,我会注意保持行业中性,不会纯粹依据估值标准来判断。

第一点,在1-3年的维度上,我计算出股票的预期收益和安全边际。股票的盈亏比至少要比平衡型转债要高一些,以补偿一些其它风险。第二点,我依据预期收益和安全边际形成备选股票池(控制赔率),等触发关注市值时再进一步重点跟踪(提高胜率)。

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债券投资的思维。当股票基本面没有重大变化,股价上涨意味着未来特定持有期隐含回报率下降。当考虑确定性成本后计算出的隐含回报率,接近或低于可选的平衡型转债,此时要把股票减仓。

不同行业的估值方式不同,我们需要了解每个行业估值的逻辑,认清在哪些情况能给到高估值。对于成长股,短期增速较快,按照PEG可以给出高估值;对于渗透率很低,长期市场空间很大,但不一定成为龙头的公司,也可能给到高估值;对于生意属性好的价值股,往往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业绩确定性较高,也可能给到高估值。总体来说,能给到高估值的,要么是确定性高,要么是赔率好。

做固收的人初学股票,第一步要明白该在哪里下功夫,不能太分散精力。需要给不同级别的持仓匹配合适级别的认知,提高投研转化率。

Q9

您对当前阶段大类资产市场的看法?

胡宇辰股票市场方面:

第一,关注地产相关企业。虽然地产行业目前还处在政策底部,尚没有明确改善的机遇,但地产链的弹性很大、特别是经营杠杆很高,宽信用信号会让地产链在景气度底部快速反转。

第二,关注消费行业。明年大家普遍预期PPI高位回落,这对中游食品加工、下游消费板块成本端都比较利好。

第三,关注双碳、节能减排、新基建等热门概念板块。或许有些标的估值已经很高,(可以持续关注,选择在合适的时机介入,长期上还是有比较好的收益空间。

债券市场方面,我个人看法是偏震荡市。


第一,现在市场环境对债券相对友好,但是从价格角度上看,估值已经很高。经济承压和稳增长预期或将构成利率债市场的跷跷板。

第二,地产市场的转型或持续经营,将是债券市场最大的分歧和潜在预期差。

第三,决策层对环保和居民生育的定调比较高,只要失业率不出现问题,经济没有失速下滑,还是可以容忍经济暂时在相对低位的区间运行,政策的目标需求函数还需要逐步探索。

第四,债券供给节奏和明年信贷开门红,叠加美联储Taper举措和外围市场对汇率的影响,都使得利率走势的复杂性会大大增加,目前还难以看清。

访谈时间:2021年12月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