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投资风格的投资者们应该都知道,我的个人风格擅长自上而下去挖掘行业机会,通过行业轮动获得超额收益并且尽量规避可能的潜在风险。本期周报还是谈一下我对行业周期轮动的看法,内容可能较为晦涩难懂。

我们几乎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同时听到有说中国经济进入通胀、滞涨、衰退等各种周期的论调,从而容易得到“美林投资时钟”已经变成投资风扇的结论,这也出现了很多人以“鄙视”的态度看待基于周期轮动的方法论,随之出现了对宏观经济研究和决策发表的各种较为夸张的观点,这也带来了市场常常有经济周期变来变去的幻觉。

就比如前一阵子很多人开始看到国内PPI飙升或者美国CPI上升,就提出全球进入滞涨周期,先不论中美经济是否存在步调一致的问题,也不论决策层的博弈逻辑,我们首先要有个基本评判标准,究竟怎样算滞涨,以及这种滞涨的认定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如果忽略了对这两者的基本认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个结论对股票投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判断是否是滞涨,滞胀在经济学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出现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概念,首先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有几组衡量物价的指标,其中又以CPI作为最重要衡量居民消费者物价的民生指标,这个指标最新的读数为2.3%,剔除了食品能源等干扰性指标后的核心CPI则持续在1.2%附近,这无论如何在历史上都只能算是一个中性偏低的读数。所以何来通胀?其次,经济停滞和失业,最新一个月的PMI(49.2到50.1)、工业增加值(3.2%到3.5%)和失业率(5.1%到4.9%)都是环比出现了改善的情况。最后滞涨的定义还强调了“持续”这个说法,比如我们过去每一轮经济周期末端都会发现经济开始见顶回落,物价却还处于高位,这种现象我认为只是短暂而不可持续的。所以其实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滞涨的经济阶段其实并不多,但都伴随着股债大熊市,比较典型的就是70年代第一和第二次石油危机阶段,但在中国改革开放过去二十年以来其实真正称得上滞涨的阶段其实几乎没有,每一轮通胀都有伴随着经济的阶段性繁荣。

其次,很多不严谨的研究报告容易犯一个通病,就是只能告诉你中国将步入滞涨,但其实缺乏严谨的具体时间点。在我们做投资的过程中也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认定中国即将进入“滞涨”、“复苏”等等阶段,然后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投资决策。殊不知,这个判断可能最后是对的,就像四季更迭、阴晴圆缺,只要你有耐心等待,终究你的判断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没能准确把握确切时间,我们的投资组合容易坐过山车,而且很大概率在过程中因为无法承担市场的波动被甩出来了。每一次黎明前都是最黑暗的,每一次衰退前都是最疯狂的,如果你判断即将“天亮”“衰退”了,去买卖股票,但没有把握好周期的节奏,那你可能比谁都要惨。

给大家解释那么多,其实不是为了别的,我是想说投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真正要通过研究做好投资,持续给持有人创造收益必须做到非常严谨,极需要我们长年累月的框架构建和数据分析研究,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提倡的投资观所希望做到的。投资只有做到足够科学严谨,才能够做到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够获得稳定且持续的超额收益。共勉。

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杨晓斌

风险提示: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研究人员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本基金的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