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真实的实盘基金投资。

每一年都是魔幻的一年,每一年都是超预期的一年,从年底来看,每一年年初,分析师的十大预言,几乎都是大面积错误的。投资之事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最有逻辑、最言之凿凿的“大咖”可能在收益上并没有表现很突出。

于自己来说,今年的收益大约在10%左右,仓位上半年非常轻,同时也做了很多择时操作,下半年开始寻找机会逐步重仓,9月份之后开始满仓。

和主流走势差异蛮大

1.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者

接触资本市场10年,头五年在股市里追涨杀跌,这五年开始更加深度研究基金。如果用一个标签来衡量自己,1.我是一个低风险偏好的人,在曾经的投资理念中,赚取确定性强的钱,赚取能拿住睡得着觉的钱是最重要的。但自己也在反思,也在对自己的投资风格有更多改进(第四部分提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是,在2020年美股熔断,A股跟跌的行情以及2021春节后白马泡沫破裂的行情中,都完美避过,自己(在今年8月份前)的这几年资产最大的回撤可能也就在5%左右,能睡好觉。但缺点更是明显,没赚到什么钱,不是坐过山车的体验,而是自己的资产净值就没啥波动。。。2.我是一个低估值策略者,持仓多为传统行业产品,银行、地产、基建配置不少,这两年是核心资产、景气赛道的牛市,而是低估值资产的熊市,自己没亏钱已经是万幸。3.自己是一个左侧交易者。

2. 年初,恐高症严重

在年初,其实自己的权益仓位已经不高,只有50%的权益,分布在低估值的金融,综合性的蓝筹以及进攻性还可以的军工等方面。(相关产品:工银金融地产、富国军工、华宝价值发现、中欧价值发现、国富弹性市值等,不作为推荐),因为权益不高、且不是1月的热点,当时那波茅台冲到2600的情况下,对我没有任何益处。

但感觉很可怕的还是,核心资产疯狂高涨,市场上几乎每天都传出新发基金一日售罄的情况,情绪极为火热,因此在2月9日(春节前第二个交易日),几乎把所有的权益资产大部分都卖出,变为纯债。

1-2月份部分交易

年前赎回权益,恐高严重

回顾一季度,避过了风险,但即使3月份下跌后,感觉当时的市场依然很高。毕竟全市场1年内累计获利依然丰厚,美联储继续史无前例大放水,而严峻的债务使得美市场对美十年期国债利率非常敏感。A股也体现在核心资产疯狂上涨,即使调整30%,但依然不便宜,这些因素,让我的投资依然比较保守。(回过头想过去,低估值策略其实非常难受,因为认定一种东西之后,也意味着可能很长很长时间对于一些标的像消费、医药,新能源。没有好的介入机会,认定价格再考虑买入,可能会让自己错过整年甚至数年的行情。)

3. 二季度,相对平淡

二季度对我来说是平淡的,因为生活中有用钱需求,在5-6月份必须要空仓一段时间,在市场经历短期下跌后,依然保持非常谨慎的思路下,选择去做一个短差,选择了短期跌幅最大的几只产品和我想对认可的军工板块,进行半仓以内的加仓,争取博一些短期反弹。

二季度错过了芯片和新能源车的机会。这个确实也属于正常,因为即使保留仓位,可能对于芯片和新能源车的估值水平还是无法容忍,它们那阵子没有在我的核心观测圈。个人与机构最大的劣势也确实在此,当时的情况对于新能源车,龙头估值已经上百倍甚至几百倍,在白酒反弹乏力的情况下,全市场的悲观情绪很浓。但后来芯片由于严重短缺而暴涨,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5%到今年中旬的10%,到目前的接近15%,超预期增长带来的变化,普通投资者很难反应过来。(相关基金:南华瑞盈、广发品牌消费、鹏华成长价值、富国军工等,不作为推荐)。

军工在一月份之后,就挺难受的。投研们都说军工行业迎来基本面变化,我去年的军工基金累计涨幅已经非常高了,但整个上半年,军工板块都在拖累自己的收益,回吐了很多去年的利润。

4. 三季度,对于风险的思考与市场魔幻

进入三季度,自己的资金也回来了。在加仓部分依然难以抉择,低估值为底仓,目前价格不贵。三季度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追买一定被套,二季度比较火的芯片,已经跌下去了,最热的部分当属煤炭板块。但缺煤的热点是接鼓传花的短期热点,市场情绪非常浮躁。虽然煤炭等周期资源股迎来爆发性机会,但因为离自己的能力圈太远,参与的想法都没有。

在投资上,我选择一方面以低估值策略为底仓,一方面逐步加仓核心资产(消费+互联网)、另一方面感觉到经济哪哪都转不动的,我选择布局基建行业,即享有低估值,仍享有政策积极拉动基建的预期。(相关基金:中欧潜力价值、嘉实价值长青、中航军民融合、广发基建工程,不作为推荐)

在全年,自己的投资都保持一个比较克制的状态,因为围绕在所有人头上的依然是美国何时收紧及产生的影响,这个最主要的关注点,从二三季度的市场情况看,美联储和市场在保持充分的沟通。美十年国债的收益率变化保持市场预期之内,所有人看得到的风险,可能就不是一个风险。而三季度开始更大的问题变成了对于内部宏观环境的考量,海外供应链逐渐复苏,国内出口增速开始放缓,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带来的内部涨价,对经济产生了不确定性,地产三条红线、双减、反LD、集采、消费税预期等又带来了一轮打击。当市场状态极度低迷时,往往也是不确定性消失时。

在8月份,进行了第二次加仓,方向上除此之外,多了地产行业(景顺中国回报,不作为推荐),因为看到恒大危机出现,甚至部分城市已经受不了,隐晦的放开房产政策。我感觉地产行业可能从极度悲观转向估值回归,甚至因龙头行业市场份额扩大而产生投资机会。

5. 四季度加至满仓

今年下半年是赚取的主要区间,一是因为有仓位,二是因为看到价值板块,在下半年相对是有些优势的。广发基建工程、中欧价值、中航军民融合、招商白酒等都带来非常不错的收益。(中航军民融合非常有意思,在之前持有的都是消费等核心资产、也是奔着想抄底这部分去的,但结果突然全仓换成军工、科技了,应该是怕风格漂移被监管点名。但这反而在10月份大涨了一波。后来发现他仓位变缓后,自己补了招商白酒,也算是把资产配置齐全了)。四季度不贴图了(加了一些白酒、11月底降低了一些地产、加了一些医药和港股互联)

6. 2021,一些简单的想法

回顾全年,投资收益一般,成功率尚可,自己的这种分散配置,低估值策略,难以短期赚大钱,但睡得安心,也不至于影响日常工作。

未来熟悉更多策略和风格,扩大一些自己的认知范围。自己也不是特别忠实的低估值粉丝(银行、地产、基建这些年已经把真正的忠实粉套死了),选择的初衷只不过是追寻更高的安全边际,重拳出击确定性高的事情,哪怕涨幅很少,但可能也能跑赢不少人。但从长期看,在经济转型大时代,叠加外部矛盾与严峻的疫情,新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只有拥抱未来,拥抱现在最有价值的公司,才能长期赚钱。低估值只是因为过去的估值差过大,无法忍受。而现在更多好资产具有好价格。

注重资产配置的功能,虽然没有亲历,但注定是打破很多人信仰的一年,茅台从2600到1500,又回到2200,很多基金经理都熬不住,说中概股膝盖斩、恒生互联腰斩,放到春节前谁也不信。世界很魔幻,均衡配置要做足,不对某一个单一的方向压上去,不去挣快钱。

7. 2022,怎么做?

有空写一篇2022的投资思路。

目前大体来看,虽然联储转为鹰派,但市场比较接受。美股确实已经非常不便宜,也确实有巨震的可能,但A股的独立性,已经比去年好了很多。从内部上看,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是货币、财政、宏观政策都非常积极的一年,相信会有更大的机会。从风格上,依然会保持低估值策略为主,但会进行更多的改变,前期的地产、基建也部分减仓、券商也减少了一些,密切关注恒生互联、中概互联、医药消费等核心资产的机会。

从投资上,自己同时开展两种思路,其一是前几天一直在说的,选择最优秀的基金经理池子,他们对于行业、产业的认知最为深刻。第二种继续开展自己的多策略投资,关注仓位、行业、估值、政策等多个因素。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