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12月15日,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在广州举行。在游戏出海与传播论坛上,与会专家透露,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实际的销售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海外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在收入提升空间,据机构预测,2024年国内游戏出海的潜在规模将达69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398亿元),是2020年出海收入规模的4.5倍。
国产游戏表现强劲
作为国内游戏行业的两家霸主,腾讯与网易的海外游戏业务增速亮眼。相比于国内市场的个位数增长,腾讯三季度的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0%至113亿元,主要受益于《Valorant》《部落冲突》等游戏表现强劲。11月,网易旗下24 Entertainment工作室开发的武斗竞技端游《永劫无间》全球销量突破600万套,创造了国产买断制游戏的新纪录,在海外160个国家和地区的玩家中掀起了东方文化热潮。
作为后起之秀,A股游戏龙头三七互娱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为20.45亿元,同比增长111.03%,海外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27.12%。在今年10月中国出海游戏厂商的营收排名中,三七互娱已经升至第4名。
根据SensorTower数据,中泰证券对10月各大厂商出海月均流水做了非完全统计,依照规模排名,前四位厂商FunPlus、米哈游、腾讯、三七互娱10月的流水规模较为接近,均在6000万-7000万美元之间。以单公司看,占比低且呈分散化,因此海外市场对国内任何单一游戏公司来说都有较大的潜在收入提升空间。
逐步摸索出海规律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游戏出海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并用“借船出海”“买船出海”“造船出海”形象地概括这段发展历程,即从借助国内其他游戏公司代理自家产品进行海外发行,到采用与海外有经验的游戏平台合作发行自己的产品,再到全权由公司游戏团队进行研发发行。
在出海地区的选择上,国内游戏公司主要遵循文化上亲近疏远的程度,初期集中于东南亚、日韩,近年来开始在欧美市场重点发力。面对海外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文化壁垒。具体到出海的营销环节,DataEye创始人、CEO汪祥斌直言,在营销体验数据的用户研究上,国内游戏公司比较欠缺。
部分公司为此交了不菲的学费。国内某家老牌游戏厂商今年半年报披露,公司调整海外游戏布局,关停部分表现不达预期的海外游戏项目,并优化相关项目人员。相关项目前期研发支出、关停过程中的充值返还、人员优化支出、与相关合作方的协议安排等事项于报告期内产生一次性亏损约2.7亿元。
从2012年的海外发行做起,三七互娱在游戏出海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三七互娱海外运营负责人彭美表示,公司内部据此也调整了发行策略,在产品和发行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打开全球市场。在不同地区重点发行不同类型的游戏,例如在日本,公司重点发行的游戏是SLG和模拟经营,而在欧美主要是SLG为主。在发行端,以《Puzzles&Survival》为例,在欧美地区,素材中使用了大量极具视觉冲击的元素,能令欧美玩家更直观感受游戏的刺激感和紧迫感,从而提升玩家下载游戏的意愿。另外也邀请了当地的KOL(意见领袖)做推广,通过他们对游戏解说,进一步展现游戏的特点,吸引更多欧美玩家。
腾讯则借助并购海外游戏研发商进行补强。7月19日,英国游戏开发商Sumo Group披露,同意腾讯旗下全资子公司Sixjoy(香港)以纯现金方式对公司实现全额收购,腾讯将会以每股513便士的价格进行收购,标的估值达到9.19亿英镑(82亿人民币)。这笔交易是腾讯在英国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
海外市场被看好
海外市场将成为国内游戏公司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
有机构预测,2024年,国内游戏出海的潜在规模将达到69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398亿元),是2020年出海收入规模的4.5倍。2024年,国内游戏出海的流水占海外移动游戏流水总量将会达到44.4%,较2021年提升10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在App Store、Google Play口径下,亚洲玩家贡献了全球收入的55%,日韩仍将长期作为游戏出海的主要目标国。
谈及游戏公司的出海策略,敖然强调一定要从立足文化融合的视角做好本地化。东西方文化虽然有差异,但也有共性,会存在一定相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会。以文化融合的角度为切入点,让外国玩家容易接受游戏内容和设定,才有机会通过游戏潜移默化的传达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同时,游戏出海也要考虑不同外国玩家的文化需求,精准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受众偏好,从语言、玩法、内容、付费方式和社交方式的本地化等多个维度去考虑,有针对性地做好本地化的融入。
第三方机构App Growing在近期的研报中建议,游戏出海在立项上应充分了解如MMO、休闲品类于韩国、美国的高热度,并通过融合品类打造爆款,实现差异化竞争。精细化运营方面,打造游戏产品品牌性,如出海日本并多次展开联动的《荒野行动》等,通过玩家互动,促使产品自然增量。
注:以上观点仅作交流之用,不代表长信基金立场,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法律文件。长信基金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担保和保证。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基金。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在购买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