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已达24.4万亿元,较去年末尚不足20万亿元的规模而言,增幅高达22.7%。不难发现,2021年整体公募基金行业还是保持较高的增速。
进一步来看,各类型基金规模较年初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包括混合型和股票型在内的权益类基金,10月末总规模达到了8.01万亿元,依然是公募市场的中坚力量。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
业绩方面,以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其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近10%,虽落后于中证500指数同期表现,但较沪深300指数而言,超额收益较为明显。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1.1.1-2021.11.30
尽管如此,与前两年可谓“躺赚”的行情相比,相信不少基民都已切身感受到了,年内养基难度陡然增加。单就偏股型基金年内表现来看,不仅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数量有所下滑,平均收益率更是出现了明显回落。
注:偏股型基金包括Wind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及灵活配置型基金,仅统计A类份额
数据来源:Wind;统计周期:2019.1.1-2021.11.30
止盈赎回or坚定持有?
如果牢牢抓住了新能源、有色等热门板块的机会,年内回报或许依然可观;但对大部分抱有较高收益预期的基民来说,今年大概率可能会有些失望。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里,究竟是该止盈赎回还是坚定持有呢?
都说基金投资贵在长远,不得不说,坚定长期投资有着诸多好处,比如可以有效提高获利概率。据《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调查显示,坚持持有一只基金5年以上,获得正收益的概率高达八成以上。
但是,浮盈毕竟只是账面数字,只有落袋为安才是真正的收益。长期持有并不代表“无脑”拿住,选择坚定持有还是止盈赎回,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长期业绩优异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就比较适合继续持有。因为,优秀的长跑型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节奏,即使短期业绩遭遇“滑铁卢”,长期来看或许也不过是小小的波澜而已。
那么,出现哪些情况时,大家可以考虑止盈赎回呢?
1)急需用钱,可以选择止盈
如果出现临时急需资金进行采购或周转等活动,实在着急等钱用,自然可以选择赎回基金。
2)达到既定止盈目标
投资基金之前,如果已经设定了止盈目标,如20%、30%,那么在达到目标收益率后,也可以考虑进行赎回。
3)基金经理或投资策略发生重大变更
买基金,往往就是选择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变了,那么产品的风格特点可能会发生转变。此外,投资策略的改变,可能也会让产品“大变样”,是否继续持有就得好好想一想了。
整体而言,坚定持有与止盈赎回虽然看似矛盾,但二者其实相辅相成,在以长期持有心态坚持投资的同时,适当落袋为安往往有助更好积累收获。
新的一年,如何更科学地养基?
当然,计划打“持久战”的朋友,不妨可以看看以下三种投资理念,助力大家在新的一年更科学地养基。
1)坚持长期定投
基金定投是进行长期投资、平摊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特别是在市场趋势并不明朗的时候,定投能帮助我们规避选择入场时机的难题。
一旦遇上市场持续下跌,坚持定投有利于不断积累更廉价的筹码,在持续摊薄成本的同时为把握后续止跌反弹行情做准备。但要注意,如果在此过程中半途而废,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2)选择合适的加仓方法
方法一:分批加仓法
在加仓出现阶段性下跌趋势的基金之前,我们可以先将加仓资金平均分成几份,再预设一个下跌幅度,净值每达到一个跌幅,就加一份仓。
举个例子,若将跌幅预设为5%,并假设加仓资金一共有10000元,平均分成4份,那么第一次下跌5%时,便加仓2500元;后续若再跌5%,则继续加仓2500元;以此类推,一直到用完补仓资金。
至于预设跌幅的幅度设置,则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方法二:金字塔补仓法
与分批加仓法不同,金字塔补仓法的关键在于低位多买,以争取尽量摊低持仓成本。
假设基金持仓成本大于2元时,当净值跌到2元便可买入1000份、跌到1.5元可买入2000份、跌到1元可买入4000份,实现低位多买。对现金流充沛的基民来说,该方法能较大程度降低持仓成本。
3)分散投资,构建投资组合
这里推荐一种名为“核心+卫星”的配置方法,指的是将个人资产划分为“核心”、“卫星”两大部分,并分别对应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卫星”资产侧重追求更高收益,因此波动和风险也会更大,这就需要提前预设好止盈、止损点。而对于“核心”资产,更多注重的是长期投资,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定期检视基金质量即可。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今年的养基收益如何呢?如果不够理想,新的一年,不妨一起学习科学养基吧~
- 长江新能源产业混合发起A(011446)
- 长江收益增强债券(003336)
- 长江添利混合A(00970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