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年的第一周开门绿,亏钱效应明显,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高低切换。

今年的市场应该是艰难的,从市场周期位置(三年结构牛)、盈利和政策节奏、基金发行(目前遇冷)包括海外流动性环境(美加息)等综合看,目前看A股所处整体环境比较难。

今年可能没有跨年躁动行情,务实来说只能是在仓位和结构上都基于保守的基调下找机会争取赚取些小幅收益。大的机会在没出现之前更多是等待环境变化或者优质资产价格更具吸引力再布局。

上周上涨的低位基建、房地产两大产业链炒的是经济稳增长的逻辑,这无非是“防御性上涨”的一个逻辑外衣,对这个外衣我们也不能说不行,毕竟都跌了几年了。

机构其实都明白老基建不存在持续性,增速哪怕今年顶多都是前高后低,不存在高增长这一说,注定是阶段性防御动作,也可以说是交易型行为。

这类机会也不是不可以参与,控制仓位,买在回调,不要预期太高,有赚就跑就行。

展望后市,大的机会需要等待环境变化,A股现在的核心逻辑是经济和政策谁跑得更快,只有后者跑得更快时,市场才敢更乐观。另一方面美加息缩表对A股的影响得承认是利空,尤其是对高估值成长股环境不利。

想想去年春节前后那波大跌,也成为了锂矿和逆变器的起点,这波成长股集体大跌,行业各个细分全部调整无一幸免,这其中肯定有很多细分错杀后带来的是机会。

炒股就是拼认知,然后去下注,最后输赢交给市场。

新老基建

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增长预期持续升温,因此基建加力具备必要性与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去年底密集发行和今年提前批专项债资金有望形成合力,促进上半年基建投资改善。

在2021年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2021年会议对基建领域提出了更积极、更高质以及更明确的工作部署;“地方隐形债务”作为基建投资“硬约束”被再次提及,表明了隐形债务新增在政策层面受到监管愈来愈严;

展望2022年,稳增长的背景下,财政力度要加大,而财政大多是往新老基建方向投资,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此2022年基建需求端项目相比2021年是更充足,资金面在2022年是影响基建投资增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1)2021年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将在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2022年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限额为1.46万亿元,专项债或对基建带来一定增量,需注意的是专项债整体扩容空间有限且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相比2021年有所下滑;

2)土地出让收入受房地产市场走弱影响、城投债、非标、PPP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受到政策严格管控,因此2022年基建投资资金面或较2021年有所改善,但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只能保持低位运行;中央投资大概率取代地方投资成2022年基建投资增量主要来源,而中央投资主要投向有三,分别为铁路、水利以及电力。

理性分析从目前来看我国铁路、水利投资经历了这十年高强度发展后难以再有较大增量,电力投资还是很符合目前“加快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工作规划的。

地方政府投资虽然从增量角度贡献有限,但是从投资方向来看,地方政府投资会跟进国家的“双碳”目标进行工作铺垫,因此我认为地方政府投资从结构性层面来看还是会倾向于绿电资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考虑股价位置,估值等的话,整体上新能源基建在“双碳”大趋势下发展潜力远超老基建。

如果现阶段要先避避高估值成长股调整的锋芒,那么我们只能看看低位资产。老基建上涨我觉得逻辑也成立,今年的稳增长是新型稳增长,结构与过往不同,新基建更有持续性和增速优势,且推进上最多迟到,不会缺席。

相关证券:
  • 新基建(980029)
  • 水利建设(BK0597)
  • 新能源(BK0493)
  • 房地产(93177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