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

光刻胶的蝴蝶效应:品质决定性能

光刻胶(Photoresist,简称PR),是一种在光源照射下产生溶解度变化的耐刻蚀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微纳器件的光刻工艺中。光刻技术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显示面板(Flat Panel Display,简称FPD)、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等领域的光刻工艺中。光刻工艺通常处于生产制造流程的前端部分,属于关键步骤,在集成电路产业,根据产品复杂程度不同,制造过程会涉及成百上千的工艺步骤。根据SEMI统计的相关数据,当IC制造工艺从65nm制程升级到5nm先进制程时,刻蚀步骤从20次增加到160次。而每一次的刻蚀、沉积等工艺前都要通过光刻进行材料表面图案化。

图表1:光刻胶广泛应用在光电器件的前端制造节点

图片

资料来源:SEMI,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光刻工艺中,光刻胶经过旋涂、前烘、曝光、后烘、显影等工序后,可以将光掩模板上的微纳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再结合后续工艺,实现目标材料的图案化和阵列化,作为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光刻胶的品质至关重要。2019年台积电因使用的一批光刻胶与过去的规格有误差,出现了不该有的聚合物成分,造成 Fab14生产线上多达10万片的12/16nm晶圆报废,受影响客户包括苹果、高通、NVIDIA、AMD、海思、联发科等,公司一季度营收减少5.5亿美元,毛利率降低2.6%,损失较大。

图表2:光刻工艺流程

图片

资料来源:《Handbook of Silicon Wafer Cleaning Technology》Karen A. Reinhardt & Werner Kern,2008,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IC晶圆制造流程

图片

资料来源:《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Hong Xiao(萧宏), 2013,中金公司研究部

按照下游市场需求,光刻胶可分为PCB光刻胶、FPD光刻胶、IC光刻胶三大类。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光刻胶的品种、组分和市场规模有较大差异。

图表4:按下游应用划分的光刻胶品种、组分和用途

图片

资料来源:庞玉莲,光刻材料的发展及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5,16(1),36-51,许箭 先进光刻胶材料的研究进展[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29(6),417-429,中金公司研究部

PCB光刻胶:印刷线路板的图案化工艺,已经从早期的丝网铜板印刷转变为更为精确和高效的光刻工艺,占比超过90%。PCB光刻胶主要分为干膜光刻胶、湿膜光刻胶、阻焊油墨。

• 干膜光刻胶:由配置好的液态光刻胶均匀涂抹在载体PET薄膜上,经过烘干、冷却后,盖上PE薄膜,收卷而成的薄膜光刻胶。在使用时,将干膜光刻胶压在覆铜板上,经过曝光显影将电路图转移到光刻胶上。通过后续对覆铜板刻蚀加工,形成PCB上的铜线路,主要用于75-100m制程。

• 湿膜光刻胶:又称为感光线路油墨,分为抗电镀油墨和抗蚀刻油墨,与干膜工序相似,液态光刻胶均匀涂抹在覆铜板上,经过曝光、显影、刻蚀等工序形成铜线路,虽然材料成本比干膜要低,但是加工设备成本较高,主要用于25-75m制程。

• 阻焊油墨:用于在线路上形成永久的绝缘保护层,防止在焊锡过程中造成的短路,保证PCB在运输、存放、使用时安全性。进一步可以细分为UV固化阻焊油墨和液态感光阻焊油墨,UV固化油墨可用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PCB上,附着力较差;感光阻焊油墨则精密度较高。

图表5:用于PCB制造的湿膜光刻胶和阻焊油墨的光刻工艺

图片

资料来源:容大感光,中金公司研究部

FPD光刻胶:用于平板显示、显示器、LCD彩色滤波片制作等光刻工艺中,使用的光刻胶品种根据应用工艺不同主要分为TFT-Array光刻胶、彩色和黑色光刻胶等。

• TFT-Array正性光刻胶:主要应用于TFT-LCD或AMOLED制造中的Array段,包括TFT的图案化光刻胶,保护绝缘层光刻胶,ITO图案化光刻胶,OLED Array中平坦层光刻胶,OLED中PDL像素界定层光刻胶和Yocta制程用光刻胶。

• 彩色&黑色负性光刻胶:彩色滤光片由玻璃基板、黑色矩阵、颜色层、保护层、ITO导电层等构成,用于实现LCD面板的彩色显示,彩色光刻胶(RGB)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光刻胶,经过涂抹、曝光、显影等工序组成了颜色层;黑色光刻胶则用于形成黑色矩阵(BM),起到防止漏光的作用,其中彩胶在FPD光刻胶中占比超过50%。

图表6:彩色滤光片的结构和光刻工艺

图片

资料来源:强力新材,中金公司研究部

IC光刻胶:按照光源波长的从大到小,光刻胶可分为紫外宽谱(300-450nm)、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EUV(13.5nm)等6个主要品类;按照在光刻工艺中的显影效果,光刻胶可以分为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两种。正胶在曝光后可以被显影液溶解,留下的光刻胶薄膜的图像与掩模板相同。而负胶经过曝光过程,难以被显影液溶解,所成图像与光掩模板相反。从显影后薄膜阶梯性来看,负胶阶梯覆盖差,可以作为Lift-Off胶应用到沉积工艺中。同时,负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湿法刻蚀能力,适用于线路保护。由于光刻中的光化学反应与曝光波长适配,所以化学反应体系的发展与曝光波长的发展相辅相成。从研发时间上看,化学体系的发展分为光交联、光分解、和化学放大三个主要体系。

图表7:正负性光刻胶对比以及光刻胶化学反应体系的发展

图片

资料来源:Handbook of Silicon Wafer Cleaning Technology,US Patent 2690966,US Patent 2852379,US Patent 3046120,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刻胶研发壁垒主要源于配方的调试及较长的认证

光刻胶作为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核心材料,研发难度较高,其工艺壁垒主要集中在配方的调试及较长的认证时间。

光刻胶的研发模式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进行配方调整的方法学过程,对经验的依赖性较大,且难以通过现有产品反向解构出其配方。厂商按照一定比例将原材料混合后进行光刻实验的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再进行配方调整,不断重复直至达到客户需要的性能指标。原材料比重的微调直接影响到光刻胶的各个性能指标:比如溶剂的多少会影响黏度;增稠剂能提高光刻胶成膜厚度;光引发剂的多少会影响光刻胶的灵敏度;碱性抑制剂的多少会影响光刻胶的线宽粗糙度;增感剂可以调节光刻胶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此外,光刻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使用一些配套辅助材料,如抗反射涂层(BARC、TARC、SOC等)用来吸收光刻过程中的反射光。

光刻胶的性能主要通过灵敏度、对比度、抗刻蚀比、黏度、保质期等指标来衡量。

灵敏度:衡量在曝光过程中,溶解性改变所需要的曝光剂量(Exposure Energy)以及曝光过程中的响应速度,灵敏度太低会影响产出效率,太高可能会牺牲分辨率。

对比度:线宽粗糙度(Line Width Roughness,简称LWR)衡量显影之后,由于边缘粗糙导致光刻胶线宽的偏离程度。

抗刻蚀比:衡量使用光刻胶与刻蚀材料在后续的刻蚀工艺下速率的快慢,耐刻蚀的光刻胶可以用来起到保护作用,确保覆盖区域不被刻蚀。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光刻胶的性能指标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在用作刻蚀保护时,需要光刻胶有一定的粘度和抗刻蚀比;在用于剥离工艺时,要考虑到光刻胶显影后的阶梯性;在先进制程中为了保证关键尺寸和剖面控制,对光刻胶的高刻蚀选择比要求高。因此,生产厂商往往会在一种型号的光刻胶目录下,有十个甚至几十个品种,以满足各方需求。在改进光刻胶性能时,则需要调整光刻胶的组成成分。

图表8:决定光刻胶性能的主要指标

图片

资料来源:崔铮《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2020,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刻胶的生产认证流程包括:原料设计购买、配方工艺研制、客户端验证三个主要环节,认证流程复杂且成本昂贵。光刻胶的品质对光刻工艺和最终电子器件的性能影响很大,下游厂商非常重视光刻胶的质量以及厂商供货能力。光刻胶的客户端验证会经过严格的筛选流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一般PCB、FPD光刻胶验证过程为1-2年,而IC光刻胶则是2-3年。光刻胶客户端验证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离线测试阶段,对标现有产品;第二阶段是小批量产品测试;第三阶段是大批量产品测试阶段,客户通常会测试50个批次以上。在小试之前往往还要经过信息反馈和配方改进等步骤,最终大批量产品测试成功后,才可以获得订单。

此外,光刻胶厂商需购置相关的光刻机来进行内部测试,随着光刻胶产品从低端向高端演进,用于测试配方的光刻机成本也越来越高,根据ASML年报计算,单台ArFi光刻机约需6000万欧元,EUV光刻机则需1.5亿欧元,由于全球仅ASML一家能批量供应EUV光刻机,其造价昂贵且供应数量有限,因此光刻胶供应商难以购买EUV光刻机进行内部验证,使得EUV光刻胶的研发成本及验证难度大幅提升。

图表9:光刻胶生产认证基本流程

图片

资料来源:上海新阳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刻胶的发展:制程进化的助推器

作为光刻工艺的主要应用之一,IC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晶圆加工制程的进化。摩尔定律指出:集成电路上晶体管的数量每18-24个月便会翻倍,相应的单个晶体管的成本则会减半。晶体管数量翻倍在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器件的能耗。通过光刻胶和光刻技术的发展,提高光刻工艺的分辨率,是实现制程进化、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

图表10:提高光刻分辨率的三个因素

图片

资料来源:崔铮《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2020,中金公司研究部

影响分辨率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瑞利准则表征:

图片

公式中k1是光刻工艺因子;是光源波长,单位为纳米(nm);NA(Numerical Aperture)是物镜的数值孔径。由于工艺因子和数值孔径的浮动区间基本都不到1,所以减小波长是提高光刻分辨率最有效的手段。

图表11:IC集成度和光刻胶曝光光源的发展

图片

资料来源:ITRS,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光刻工艺中光源的发展历经了多个技术阶段,由汞灯、准分子激光器、激光等离子体的几个技术阶段。按照光源波长的从大到小,光刻胶可分为紫外宽谱(300-450nm)、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EUV(13.5nm)等6个主要品类。

紫外光刻(UV):主要光源为高压汞灯,其中的g线(436nm)、h线(405nm)、i线(365nm)都是主要线程,i线光刻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并逐渐取代g线光刻胶成为主流。

深紫外光刻(DUV):深紫外光刻因其波长短、衍射小,可以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光源通常采用气体卤化物准分子激光器,如KrF(248nm)、ArF(193nm)、F2(157nm)。

• 1980年代KrF光刻胶最早由IBM提出,于1990年实现商业化,这一时期,JSR、TOK等日系厂商逐渐崛起,TOK在1995年商业化KrF光刻胶,率先打破美系厂商的垄断,而在光刻机市场,尼康和佳能等日系厂商也取代美系厂商成为了龙头。

• 1990年开始由日系厂商主导ArF光刻胶发展,2000年IMEC将JSR的ArF光刻胶用于130nm制程的光刻工艺,2001年TOK实现ArF光刻胶商业化,在光刻工艺上,通过增大物镜数值孔径和降低工艺因子,使ArF光刻的分辨率进一步提升。2002年由台积电和ASML联手发展了ArF浸润式光刻技术,通过改变光传播介质的方法,增大数值孔径,使ArF光刻极限延伸到10nm制程。

• 由于ArF干法无法满足65nm以下制程,F2光刻体系被认为是衔接ArF与下一代光刻体系的桥梁。随着ArF浸没技术可以实现65-14nm制程,并且F2物镜材料的吸收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F2技术的研发被搁置。

极紫外光刻(EUV):采用激光等离子体为光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目前EUV光刻技术已在7nm以下先进制程规模化应用。ASML在EUV光刻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日本的JSR、TOK、Shin-Etsu则在EUV光刻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1月9日已经发布的《半导体材料系列二:国产光刻胶百舸争流,剑指高端》

李学来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30004 SFC CE Ref:BRH417

贾雄伟 SAC 执证编号:S0080518090004 SFC CE Ref:BRF843

江 磊 SAC 执证编号:S0080121100009

相关证券:
  • 中金MSCI质量A(006341)
  • 中金MSCI中国A股红利指数A(006351)
  • 中金消费升级(00119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