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近两年基金的赚钱效应让许多投资者“跑步入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已超25万亿元。但与此同时,2021年市场震荡加剧,也有不少基民感慨“买基赚钱不易”。(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募基金行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

Image

注:图片来自微博

面对开局似乎进入“困难”模式的2022年,怎么提高基金投资的收益呢?或许从专业的机构投资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可用的“投资姿势”。

机构真的更会投资吗?4组数据告诉你


由于拥有团队、资金、信息的天然优势,机构投资者通常被默认更具专业度。不过,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式是否真的更具亮点?回测长、中、短期的偏股混合型基金(银河分类)表现,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仅看重投资表现,也很关注控制风险,并且时间区间越长,机构的这种投资方式优势就越明显。

(风险提示: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投资策略推荐和收益保证。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长期来看,选取所有成立满10年、规模大于10亿元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按照个人投资者10年平均持有比例从低到高排序并平均分为5组,排名前20%的基金分组为“个人最爱组”,依次类推,排名倒数20%的分组则为“机构最爱组”(下文不同时间区间的分组方法相同)。通过分组分析,我们发现“机构最爱组”的基金单位复权净值平均在2011至2021年间累计增长了360.22%,超出 “个人最爱组”218.66%;波动性方面,“机构最爱组”基金近10年最大回撤均值-45.43%,这一跌幅也小于“个人最爱组”基金的-52.91%。

Image

数据来源:WIND,2011/06/30-2021/06/30;基金分组根据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由低到高排序并平均分组,反映个人偏好和机构偏好;偏股型混合基金采取银河证券分类标准;风险提示: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投资策略推荐和收益保证。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而在中短期的时间区间中,机构投资者似乎也展现出了类似的投资优势。在近5年、近3年、近1年的不同周期,“机构最爱组”的基金累计涨幅分别领先“个人最爱组”38.13%、29.35%、29.62%,最大回撤的幅度则分别小于“个人最爱组”2.55%、3.08%、3.43%。


近10年、5年、3年、1年基金分组累计涨幅(单位:%)

Image

近10年、5年、3年、1年基金分组最大回撤(单位:%)

Image

数据来源:WIND,选取基金规模均超过10亿元(截至2021/06/30),10年区间(2011/06/30-2021/06/30) 选取成立满10年的基金,5年区间(2016/06/30-2021/06/30)选取成立满5年的基金,3年区间(2018/06/30-2021/06/30) 选取成立满3年的基金,1年区间(2020/06/30-2021/06/30) 选取成立满1年的基金;基金分组根据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由低到高排序,反映个人偏好和机构偏好;偏股型混合基金采取银河证券分类标准;风险提示: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投资策略推荐和收益保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个人VS机构,投资行为找不同


那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个人投资者有何不同呢?对比分析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我们发现可能选基、买卖、持有3个方面都有差异。


首先,选基方面,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相对注重波动控制。如上文数据所述,“机构最爱组”在长、中、短期的不同区间,最大回撤幅度均小于“个人最爱组”。即便是在2018年主要指数一路下挫的熊市中,机构偏好的基金也普遍跌幅偏小。(风险提示: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投资策略推荐和收益保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Image

数据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18/01/01-2018/12/31,测算样本同3年区间(成立满3年规模大于10亿元);基金分组根据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由低到高排序,反映个人偏好和机构偏好;偏股型混合基金采取银河证券分类标准;风险提示:测算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投资策略推荐和收益保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其次,买卖时机方面,个人“顺势而为”特点更加明显,机构则更偏左侧。选取一只机构和个人初始持有份额相近的偏股型基金A,我们可以发现,在A基金2011年至2014年的业绩低迷期,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显著下降,同期机构投资者投资份额有所增加;而在2018至2021年间,A基金业绩上扬,个人资金份额同步攀升,呈现较为明显的“追涨”之势。

2011-2021 A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变化与业绩走势整体一致

Image

数据来源:WIND,2011/06/30-2021/06/30,持有份额数据披露时点为各年年中 (06/30)和年末 (12/31);风险提示:单只基金表现不代表所有基金特点,过往业绩也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三,在持有行为上,尽管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对长期投资有所了解,但“拿不住”的问题仍然存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交易过度频繁、持有时间过短是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偏误的一大表现。且相较机构投资者,投资规模偏小的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出现这样的行为偏误,对其投资收益影响往往更大,最终回报率往往也更低。所以,如果在持有过程中可能缺一份耐心,可能选好了,但拿不住,最终也会与好的收益擦肩而过。(参考文献:《中国证券》第4期方强、刘玉珍《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分析在投资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想模仿机构的“投资姿势”?这3招来帮你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规模不同,因此对于大部分基民而言,直接向机构投资者“抄作业”选产品或许并不现实。学习机构的投资思路,这3招也许更加实用:

选基金,不仅看如何攀高,也要看如何控制风险

许多新基民选购基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查看业绩排名,希望能通过近期的收益表现来寻找心仪的基金。而向机构投资者学习,关注最大回撤、波动率等风险分析指标,也能帮助个人投资者提升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力争在长跑中胜出。

“追风”需谨慎,避免“多劳不得”的怪圈

有的基民相对容易跟风操作,追逐前期涨幅较大的基金。买入一只基金觉得涨得不够好就可能 “另觅新欢”,有时转场后发现这边风停了,原来那边又“眼见他高楼起”,只能悔不当初,于是落入“多劳不得”的怪圈。用长期思维、做长期配置,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

既要选的好,也要拿的住,克服短期焦虑

找到一只合适的、值得信赖的基金或许是投资成功的第一步,但也绝非投资成功的保证书。即便是长期业绩领先的基金,在市场波动中也难免起伏。不断学习,克服短期波动带来的焦虑,拉长持有时间,日积月累下来或许更能看见不错的风景。

参考资料:《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分析在投资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证券》第4期,方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玉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Image

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具有时效性。

Image

  • 兴全合润混合(LOF)(163406)

  • 兴全绿色投资混合(LOF)(163409)

  • 兴全有机增长混合(340008)

    相关证券:
    • 兴全合润混合(LOF)(163406)
    • 兴全绿色投资混合(LOF)(163409)
    • 兴全有机增长混合(34000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