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

年度策略报告及展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报告完整版

#1

2022年度投资展望

王彦杰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

Image

2022年的开年,我们从政策面、结构性、周期性三个维度与投资者分享今年市场值得关注的重点。

就政策角度,共同富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与绿色金融的推动将是政策面影响金融市场变化的焦点。共同富裕,有赖于把饼做大,同时做到分配合理;透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把饼做大,是创造社会富裕的主要推力。但由于经济增长正进入缓步下行的通道,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整体财富效应短期内料效果有限。从投资的角度,关注分配的调整可能在2022年蕴含更多的机会。

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则可能存在市场预期差,在寻求经济稳增长、通胀、就业及汇率稳定的综合考虑下,超乎预期的宽松政策可能在下半年看到。而绿色金融在碳中和的政策指导下,虽然投资理念从推行到落地未必看到快速转变,但是对于特定的行业,存在持续享有高估值红利的空间。从政策面的角度,流动性仍然支持市场的投资机会,但是指数层面的普涨概率较小。

再从结构性因素来说,逆全球化和中美关系的反复,将有助于加速国内新兴行业的增长,市场资金及资源的倾斜,流向具有全球(或潜在)竞争力的行业将更具有加速发展空间。

2022年的周期性因素,我们认为首要关注的是通胀和新冠疫情的反复。在2021年初,我们已经提出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的观点。确实,在过去一年,全球股市并未受到疫情反复而出现显著的调整。以标普500为代表,过去一年以来仍延续一路走高,与疫情发展完全脱钩。步入2022年,我们仍然抱持同样的观点。而通胀问题,国内随着PPI逐渐下行,压力可望减缓;美国通胀压力固然较高,但是从就业市场的复苏缓慢以及目前依靠政府过度补贴带来的强劲消费力,随着财政政策缩减,通胀的持续力并不强。综合政策、结构及周期性因素,我们对2022年市场投资机会仍然乐观。

我们建议2022年可以聚焦在以下四个投资方向:

1)受惠于共同富裕政策推升的基础消费,加上PPI下行带来利润率的修复,例如汽车、家电、食品加工及农业,市场的关注度将提高;

2)低碳及新基建,将带来包括清洁能源、新材料及绿色建筑的加速推动;

3)存在周期性供需结构改善的行业,例如新能源材料、设备及部分军工行业,则有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4)最后在国家战略推动的国产替代新兴产业、碳中和及已经逐步完善平台的新能源供链,则毫无疑问是长期投资者不应缺席的投资布局。

债市方面,基于对2022年经济增长走缓的判断,持续性的宽松或可期待,不论是阶段性、结构性或总量的宽松政策都不排除会在年内看到,加上通胀压力在未来几季的减缓,政策面对债市后市有利。

我们认为2022年在流动性宽松的基础上,A股市场仍然有值得期待的投资收益,行业之间的表现也将拉开,类似于2021年的行业轮动可能更加快速。建议投资者在投资配置上,以布局均衡的全市场基金为核心,搭配具有稳定收益特性的二级债基作为主要投资目标,同时在市场行业轮动的机会中,秉持不追高的原则,在前面提到的四个主要投资方向中,逢低参与行业型基金阶段性的投资机会。综上,2022年的资本市场仍可以提供投资者不错的回报机会。

短期而言,由于整体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表现将不如2021年,加上市场对后续通胀的疑虑看法分歧,市场在一季度表现可能相对平淡,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整理过程中,逐步布局下半年的行情。

Image Image

#2

重视结构性机会,成长和价值均衡配置

2022年权益市场投资展望

周奇贤

权益投资总监

Image

2021年A股市场回顾:

回顾2021 年,全球经济在疫情的打击下持续复苏。一方面各国积极接种疫苗并实施适度的隔离措施,另一方面各国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财政措施来支持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经济和消费逐步从底部回升。但同时,经济复苏伴随着的是物价水平的加速上涨,甚至预期将会出现滞涨的可能。在此背景下,2021年的中国经济表现相对良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增长在主要国家中占据首位。202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高开,但在疫情反复以及“双控”、“房住不炒”等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下,二季度后经济内生动能减弱。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带动贸易扩张,外需维持强劲,对GDP的贡献率远高于往年。三季度后,限电停产和恒大违约事件等相对突出,对宏观经济形成的影响,同比增速持续放缓。但整体来看,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明显,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投资增速稳健,经济结构不断改善。

2021年全球主要指数和资产涨跌幅

(其中国债收益率为收益率指数)

Image

资料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估值来看,2021年对于A 股主要权重指数来说,都是杀估值的一年。无论是全年指数涨幅为负的沪深300 指数,还是涨幅收正的创业板指中证500上证指数,21年底估值均较20年底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虽然2022年A股盈利增速会出现下行,但我们认为21年估值的调整已经部分反映了明年盈利增速下行的预期。另一方面,21年结构性处于高估值分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新能源、白酒、汽车、社服等,其他大部分行业估值分位从22年来看依然具备竞争力。

上证指数市盈率TTM

Image

资料来源:Wind

中证500指数市盈率TTM

Image

资料来源:Wind

2022年市场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2022 年国内外的经济和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既有延续性又蕴含着重大的变化,这都将对A 股市场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Omicron变异毒株的蔓延给全球疫情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格局,并在12月下旬全球疫情再次出现上升势头,全球范围的新增病例数在跨年这几天屡创新高,欧亚非美乃至大洋洲单日新增病例均出现显著上行,Omicron变异毒株的快速传播给全球抗疫带来了极大挑战。未来,随着Omicron变异毒株的继续传播,抑或新冠疫情出现新的变化,都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就业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带来明显冲击。

其次,RCEP正式生效,考虑到RCEP覆盖范围的广度与成员国之间未来接近零关税的深度经贸合作程度,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将迎来更为稳健的发展。在关税优惠方面,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其中包括超过65%的我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贸易品,我国与韩国相互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也将达到40-50%,这将给我国的外向型行业显著受益。产业方面,纺织服装、轻工、机电设备、贸易服务、港口、航运等领域将显著受益。

最后,除欧元区和日本外,美英等国预计最早在2022 年上半年,最晚到2023 年初,CPI水平将会高于央行设定的目标。全球对通胀的担忧日益加深,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呼声不断加强,美英等国实施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其中,对于美国通胀的担忧尤为显著。市场对美国在2022年下半年、甚至更早时期对加息的预期不断提升,在全球流动性仍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美联储低位加息可能性持续升温。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2022年保持4.9%的增速。但疫情反复带来的政策挑战和通胀前景的巨大的不确定性仍是明年需要重点解决的。

IMF全球经济预测

Image

资料来源:Bloomberg, 东方证券研究所

各国预期加息水平(%)

Image

资料来源:Bloomberg, 东方证券研究所

2022年A股投资策略:

2010-2021年11年间,上证综指有7年中1-2月累计涨跌幅为正,2011-2021年10年间,创业板指有7年1-2月累计涨跌幅为正,年初市场整体上涨的概率确实更高。但是在板块轮动方面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年初表现较好的行业是否能够贯穿全年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0-2021年间,1-2月表现最好的5个行业与全年收益率最高的5个行业的重合率的波动较大,因此,我们认为行业年初的表现与全年的表现没有明显相关性,年初的结构性行情取决于市场对于行业未来的景气度预期,而全年的表现则取决于年初的预期是否在后续的业绩表现中得到确认。

2022年,我们更重视结构性机会,成长和价值均衡配置。自上而下配置思路来看,一方面,上半年成长和价值均有阶段性机会,但成长更受益于政策确定性;下半年通胀抬升,相对利好蓝筹。另一方面,政策角度,碳中和及支持科技、“专精特新”政策持续,未来有更多的规划出台;地产政策在三道红线、房地产税试点不变前提下,长期处于压制状态;共同富裕政策持续,整体收入仍有望正增长。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来看,我们认为2022年第一季市场向上可期。配置方面,主线之一依然为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行业。主要为电力、基建(机械设备、建材)、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家电、轻工)等。主线之二为大消费板块,主要为食品饮料消费电子医药(消费属性更强的细分板块)、农业等。主线之三为2022年上半年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板块,主要为电新、军工和电子。

Image

#3

经济有望走稳,通胀对政策制约可能性较低

2022年宏观市场投资展望

李达夫

固定收益部总经理

Image

一、宏观基本面回顾及展望

2021年中以来,宏观基本面较上半年明显弱化。生产端受限电限产等扰动因素影响,月度波动较大,整体趋弱;需求端出口与制造业投资是当下较为强劲的支撑力量,但未来走势承压,消费受疫情反复、收入收缩影响较大,房地产继续走弱,基建在财政支持下尚处于蓄力阶段。随着双限双控纠偏的进行,供给约束基本缓解,结构继续分化。展望2022年,经济在宽货币宽财政的支撑下有望走稳,但时点不确定性较大;通胀方面,PPI将逐步走低,而CPI将逐步回升,但总体上通胀因素对政策产生制约的可能性较低。社融增速有望回升;结构方面改善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2021年出口表现最为亮眼,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利好“中国制造”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宗价格传导的终端商品价格上涨亦有影响。展望2022年,若外围经济逐渐回归正常化,海外需求或将从个人防护设备和居家办公产品转向服务;另外,随着国外供应链逐步改善,加上受21年较高基数的影响,国内出口增速放缓概率较大。

Image Image

数据来源:Wind,国投瑞银基金

过去的一年基建增速整体表现一般,不过近期部分领先指标(土木工程PMI、政府财政支出)有抬头迹象,结合决策层表态,2022年一季度基建发力确定性较强。但全年来看增速上行空间有限,约束包括地方政府债务率管控、换届年基建发力动力不足、项目储备不足等。

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新开工自2021年中开始断崖式下跌,11月跌幅略有收窄。政策边际纠偏,但力度有限,购房者和金融机构信心不足,行业仍处于“销售下降,融资困难→企业现金流恶化→无力拿地和投资”的恶性循环。从12月高频数据看销售依然一般,房屋建筑业PMI预示的建安景气度亦较低。决策层多次提及十四五期间加大保障房供给,测算2022年其拉动房地产投资2%-3%。由于房地产产业链较长,从投入产出表分析,当下对GDP的拖累系数(0.11)高于基建(0.09),且波动幅度更大,仅靠基建投资很难完全对冲。目前房地产调控边际出现改善,当前金融端政策限制基本解除,居民房贷规模明显增长,企业开发贷的主要制约也已不是额度限制,而是转向银行风险偏好;行业托底需更多“因城施策”销售端政策出台。

Image Image

数据来源:Wind,国投瑞银基金

制造业投资依然有内生动能不足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与BCI投资前瞻指数在下滑,而且利润、出口增速等一系列先导指标指向也偏负面。政策推动的相关行业投资可能加速,包括基建相关的运输设备、基建上游和一些政策导向领域。

社零方面,在汽车(预估全年汽车销售可能增长6%左右,拉动社零增长1个百分点)和接触式消费(取决于疫情防控)的双重拉动下,表现可能好于2021年。但汽车主机厂商普遍预期芯片供给的恢复是渐进式的;而且多地鼓励“就地过年”,单看一季度,消费很难成为拉动经济的支撑力量。

Image Image

数据来源:Wind,国投瑞银基金

国内供给端的双限双控以及国际能源价格飙涨都是2021年中国PPI大幅上行的重要因素。10月PPI同比涨幅达到13.5%,刷新年内高点。随着高层对供给端的纠偏,11月PPI同比涨幅从10月高位下滑12.9%。2022年随着供给端的持续改善以及高基数影响下,PPI将由高位逐步回落。CPI方面,近期由于食品特别是猪价和菜价的阶段性走高而明显上行,11月份同比2.3%,较前值上行0.8%。展望2022年,中短期由于猪价高基数及疫情对消费的压制,CPI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Image Image

数据来源:Wind,国投瑞银基金

社融信贷方面,11月社融增量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786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2288亿元。社融有企稳迹象,主要因为专项债的错位发行带动影响;贷款结构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乏力、票据冲量的结构特征延续,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尚待改善,要更多稳增长政策发力。

二、利率回顾及展望

2021年除1月份阶段性流动性收紧外,全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宽松。央行多次动用货币政策调节市场资金供给及和利率水平。基本面方面,年内受到疫情再次扰动、双限双控供给冲击以及房地产行业风险蔓延影响,经济增长承受较大压力。年内债市总体呈现震荡下行格局。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8%附近,处于较低历史分位。

Image

数据来源:Wind,国投瑞银基金

展望后市,从流动性角度考虑,12月再次降准并下调1年期LPR利率,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稳增长、保增速的诉求也在进一步增强。可以预期,未来1-2个季度大概率还会有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出台,预计采用结构性的宽松政策为主,但总量性政策的概率也在上升,尤其是考虑到上半年地产和出口可能对经济的拖累,以及财政发力、加快基建投资的需要,更加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就中短期而言,基本面和政策的搭配依然有利于债市表现。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对当下经济问题的认识以及中长期诉求会对市场的影响----正视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设想的结果会对债市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在政策发挥作用,取得成效之前,市场或会产生多次预期差,特别是宽货币背景下,宽信用的扰动,从而导致面临震荡格局。在社融数据(结构)改善、基建明确发力或房地产行业有明显的宽松信号出现之前,我们认为债市转熊风险可控。

策略上,考虑到当下市场的收益率,我们认为中高资质的信用债风险收益特征优于利率债,票息策略优于久期策略;其中得到地方明确表态支持且市场情绪持续好转的地区,其城投债可以适当参与;产业债方面,煤炭、钢铁、有色短期基本面支撑逻辑依然较强,可以继续扩大范围挖掘有性价比的个券。

Image

#4

基本面仍然向好,各类市场互争雄长

2022年全球经济及市场投资展望

李安杰

国际业务部业务总监

Image

一、结论:复苏高峰已过但基本面仍然向好。货币政策转向,各类市场互争雄长。

由宏观经济而言,2021年相较2020年呈现显著复苏。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高峰已经过去,我们认为接下来海外宏观观察重点有:

1.美国财政货币双双减速下对美国及对全球需求的影响。

2.疫情扰动下,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分化情况。

3.全球通胀压力变化。

4.各国货币政策转向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因前期供给受限,部分需求端未被满足,形成经济缓冲垫,整体经济仍有下档支撑。而受制于疫情反覆与较低的疫苗普及率,多数新兴市场仍将面临相对较大的波动性,中国则持续扮演新兴市场中的避风港角色。美股在加息前夕,出现阶段性回调机率高,后市需观察其货币政策、中期选举等因素寻找下一波上涨机会。美债基于加息使然,利率走势偏上扬,但实际幅度可能不及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次数的预测。美元在加息前夕存在边际上扬机会,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面仍利于人民币。港股短期压力仍存,脆弱的市场情绪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修复,但中长期我们对于中国投资机会仍然乐观。中资美元债在美债利率预期上扬下,投资等级债表现空间有限,高收益债级别则将呈现分化,信用选择将是胜负关键。

二、全球经济形势展望:略有降温但仍属稳定,疫情持续扮演著最大不确定因素角色

美国疫情期间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使其在后疫情时期领跑全球需求,但二者都已经开始边际趋弱。从财政政策来看,刺激高点已过,拜登接下来重心在期中选举考验,短期难以出台更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刺激。从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已宣布加速缩减购债规模,货币政策已然转向,流动性环境将由极度宽松慢慢收紧。

美国财政刺激对经济的支撑效用

预期将逐步回落

Image

数据来源:CBO

美国经济预期仍有若干未被满足需求支撑,不致因财政货币双政策收缩而快速下滑。过往多轮财政刺激使美国居民收入大幅高于疫情前水平,但2021年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受到了供应链约束,导致居民消费受到供给限制,这也意味着居民最终需求的释放可能因此被迫平滑。部分超额储蓄预期在2022年形成居民未被满足消费需求,可抵消部分经济下行压力。

变异毒株的扩散传播对全球经济仍具很强的扰动效果,但发达经济体所受冲击将小于新兴市场。2021年Delta与Omicron变异毒株意外地快速传播,打破了人们寄望透过高疫苗接种率回归正常生活的期待。2022年若有新的变异毒株传播,那么疫苗在发达新兴经济体中分配不均的情景将延续,除了使新兴市场面临著明显较大的波动性外,也形成全球通胀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全球通胀形势展望:前高后低,逐渐改善

生产者(新兴市场)和需求者(发达市场)间经济恢复的差异推升了2021年全球通胀高企。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得益于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发达经济体的整体表现强于新兴市场,成为全球需求的主要增量;而得益于前期严格的防疫政策,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成为全球生产的主要提供者。2021年年中以来,在两次变异毒株冲击,及疫苗分配不均与抗疫模式选择的差异下,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经济出现了进一步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由于建立了较高的疫苗屏障及“与病毒共存”的应对模式,其经济活动对疫情出现钝化,需求保持一定的韧性。另一方面,疫苗接种相对滞后的新兴经济体仍受高死亡率困扰,疫情起伏对供应链正常化仍有显著负面影响。这种差异,突出了全球范围的供需矛盾。

除了全球层面因素外,美国自身因素,如需求端消费对海外的高依赖、供给端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加重其通胀压力。从需求端来看,大规模财政刺激推升商品需求,同时在疫情叠加多轮财政刺激的作用下,美国“宅经济”相关消费增多,加重了海外进口需求。此由2021年以来美国港口进港集装箱数量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可见一斑。从供给端来看,美国因多轮财政刺激的发放,使得低收入、低学历人群回归劳动力市场的意愿持续偏低,劳动力回归缓慢,服务行业的劳动力缺口迟迟无法闭合,导致2021年下半年美国通胀整体维持在较高的平台。2022年上半年,美国核心通胀预期将继续维持在3%以上,年中之后预期将回落。美国通胀住所分项预期在2022年全年上升。一方面,通胀的房屋分项是典型的顺周期分项,其拐点整体滞后失业率拐点约2到3个季度,随着劳动力市场在后疫情环境下逐渐恢复,回归上班的居民将支撑租房需求,从而支撑房租价格;另一方面,房价上升对房租有1年半左右的领先效应,考虑当前房价仍在高位,对房租也将在明年继续形成支撑。另外汽车分项至少在2022年1季度继续上升,而供应链影响情况可能使分项上扬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全球缺芯、新兴经济体生产受疫情扰动、美国港口问题等因素都是汽车分项价格上扬的因素。

工资传导的整体通胀预期自我实现路径并未完成。后期通胀在货币政策应对与供应链改善下,无需太过担忧。通胀预期自我实现的一条关键路径是工资传导,即居民通胀预期抬升,要求工资上涨,进而推升企业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并再次刺激居民通胀预期。当前全球化发展中,工资不具备被要求大幅上调的基础,企业也就不会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而提价,工资传导的整体通胀预期自我实现路径并未完成。

美国高通胀压力

将至少持续至2022年2季度

Image

数据来源:CEIC

四、全球货币政策展望:流动性收紧,利率上行趋势相对明确

随着复苏进入中后期、通胀压力上升,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均出现政策转向。美联储12月会议宣布将资产购买缩减的速度由上次会议宣布的每月150亿美元提升至每月300亿美元,按该速度计算,2022年3月美联储将结束QE。英国央行12月会议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0.25%。欧央行9月会议开始温和调低4季度疫后紧急购债计划(PPEP)的购买速度,并预期于2022年3月结束PEPP。此外,截至12月27日,已有俄罗斯、巴西、智利、墨西哥、韩国、挪威等多国的央行宣布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息。 

伴随着美国白宫政策目标从稳经济转向抗通胀,美联储政策偏鹰状况不易改变。2022年美国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选举胜负对拜登在后半任期中能否顺利推行各个政策,进而对其下任总统选举至关重要。纯粹从民生经济的角度来探究美国民众对拜登执政的满意度,通胀可能是拜登政府近期最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inflation”一词在美国谷歌搜索趋势指数达到高位。随拜登政府近期出台调整供应链问题的措施以来,其支持率也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因此由白宫的角度出发,对通胀问题持续表现出更为强硬的应对态度,符合其政治需求。

从实际操作来看,2022年美联储预期加息1至2次。当前,美联储加息点阵图中性预期2022年加息3次。而截至2021年12月27日,市场对2022年3月会议加息的预期达到58.9%。从历史上来看,加息点阵图与实际操作并不能画等号,过去多次出现实际加息次数不及点阵图指引。我们认为实际的操作而言,美联储的加息次数仍可能低于市场当前的预期,主要限制因素有变异毒株的扰动、财政刺激进程偏慢、其它经济意外等。而且考虑到当前的通胀有供应链和供给层面的问题,而这并非是透过货币政策可以调节的。假设货币紧缩压制了需求, 且在通胀见顶回落后才滞后反映,可能会得不偿失。这导致了美联储此前一直在通胀问题上相对偏鸽。后续来看,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仍是基于其就业与中长期通胀双目标逐渐达标,同时争取应对下一次经济危机时的货币政策操作弹性,因此加息机率高,但频率不致因短期通胀压力上扬而过度加速。

2009年之后,市场对联储收紧的预期

明显强于联储的实际操作

Image

数据来源:Bloomberg

市场展望

美股:短期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后市需观察其货币政策、中期选举等因素寻找下一波上涨机会。短期来看,美股处在担忧“滞胀”的敏感阶段。经济因疫情波动、联储收紧及财政缺位加剧需求担忧,叠加通胀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维持高位。预期美股波动维持在较高位。随中期选举确定未来二年美国政治格局,与加息启动,流动性收紧预期逐步被市场消化后,美股或将迎来另一波上涨动能。

美债和美元:全年可能呈现先上后下走势。依历史经验而论,加息预期快速升温往往伴随着一波较快的美债收益率的上升,而加息落地之后,美债长端收益率未必会继续上行。另外加息落地时往往也是美元指数的局部高点。中期来看,明年年初美国居民超额储蓄对美国经济的支撑韧性体现,美债利率和美元预期会边际回升;进入到2022年年中之后,财政支撑余韵减弱,而通胀从高平台下台阶,美债利率和美元可能迎来再次下行。由中美经常帐与资本帐的流动状况而言,人民币兑美元依然具备升值的基本面条件。

新兴市场股市:美元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将给脆弱性较高的新兴市场产生一定冲击,而中国整体来看是避风港。总结来看,新兴市场由贸易与负债结构而言,若美国加息带动美元走强对多数新兴市场都有一定负面冲击,可能进而引发风险资产重定价。但是整体来看,全球资金2022年不会进入全面避险的模式,资金对新兴市场仍有配置的需求。而在这一阶段,偿付能力强,且受美元流动性影响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将反而具备避风港的效应。

港股:短期仍有一定压力,脆弱的市场情绪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修复。长期我们仍然保持乐观,看好中国投资机会,对龙头公司抱有信心,2022年港股的投资价值已逐步显现。港股基本面与中国内地经济更相关,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宏观经济层面仍具有相对优势,且不乏结构性投资机会。近一年港股所面临的政策压力较大,随着政策拐点逐步清晰,前期的低估值形成了良好的买入机会。另外在在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港股市场逐步汇聚了中国新经济优质龙头公司,政策风险也催化中概股加速回归港股,随着港股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其对全球包括大陆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不断提升,形成资金流入的正向循环。

中资美元债:投资等级债在境内基本面稳定下,信用利差压力较小,但伴随美联储加息启动,美债基准利率上扬将限制投资等级债表现空间。预期高收益债券全年表现较好,但个别发行人表现差异将明显分化。信用选择的优劣将决定此投资品项的全年表现。

Image

往期回顾

Image

投基气象站


国投瑞银基金咨询服务

捕捉市场投资风向,分享睿智理财态度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资本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请投资者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定期定额投资不等于零存整取的储蓄品种,有损失本金的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