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克平。在这一篇中,我们主要分享两点内容,一个是我对两类企业的认知,另一个是学习和反思历史后对我们管理基金组合的一些思考。

一、对于两类不同企业的理解,关注能否适应三个趋势。

具体到方法论上,我们将企业划分为两种,分别是供给型企业和需求型企业。

1)对于供给型企业,我们认为就是具备改造现实世界,实现从原材料到商品消费品供给能力的生产者,是真正的生产力的代表。在原始社会是狩猎,在农耕文明是农业种植,在工业文明时代是制造业,在数字化时代是信息技术。

供给型企业是符合普遍的经济学规律的,也就是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他们的驱动力是企业家精神和技术进步,也就是创新,会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大国模型的主导产业:原材料与农业,工业制造业,数字产业。

这些行业往往遵循最简单和普世的经济学和市场规律:比如规模经济,比如破坏式创造,比如网络效应,比如企业家精神,这其中的核心是判断谁具备真正的“供给能力”,也就是独一无二,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供给能力,而对于这些企业,商业模式往往极其简单,符合广义的摩尔定律,也就是规模效应定律,但是这却是绝大多数经济结构的共同特征。

2)对于需求型企业,就是伴随成长的行业,在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环节里,伴随着主导产业发展的行业。比如旅游业,大部分东南亚岛国都是旅游目的地,他们的经济好坏完全取决于东亚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好坏,是典型的伴随型行业。比如奢侈品,今天我们会把茅台当作奢侈品,是基于中国巨大的财富积累,而把爱马仕当作奢侈品,也是基于西方巨大的财富积累,而我们为什么没有把非洲的圆木当作奢侈品呢?因为非洲没有主导产业,没法伴随成长。比如金融业,本身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存在的,起的是催化剂和润滑油作用,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碳。

可持续的需求(比如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受限的伴生需求(比如奢侈品),是很好的投资选择,但是他们的空间其实取决于社会供给能力多强。

供给型和需求型不是相对立的,对于一部分“新的需求”,尤其是供给创造出来的,往往是同一类别,供需共振的,比如:电动车、创新药,这种往往是我们最希望能够找到的机会。

从更长和更加本质的视角,对于供给型和需求型企业,需要理解他是否站在社会发展趋势上。对于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底层逻辑”,这是万有引力,也是上帝的指引,优秀的企业和伟大的投资只是在上帝的指引下的幸运儿。寻找底层逻辑,往往需要我们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并且考虑如果是“无限重复博弈”的场景,会是什么结果。所以从我们的角度,长期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关注的核心(5-10年甚至20年维度):人口结构变化,社会习惯及偏好变化,技术发展趋势变化,它们三个变化的结果是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此之下,中期宏观视角比如经济周期,货币周期,产业周期,短期视角比如景气度,销量,价格,技术演进,都是我们观察的浅层指标。具体而言,我们想寻找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组织形态,更容易“高景气”,更容易“超预期”,做提前的预判,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去追随景气和趋势。

二、对于我们组合管理实践的一些思考。

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我们在组合管理层面也做了一些反思。马科维茨模型是我们在学校学习投资管理时候的第一节课,是否理解马科维茨模型是是否理解炒股和投资的区别。对于风险和收益的管理构成了组合的管理艺术,他的另一方面当然是科学的。

对于组合投资经理而言,时刻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当你的资金有不断的流入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买入什么,因此“性价比”和“均值回归”这个词,本身在投资中就是不严谨的,从长期维度的历史来看,均值回归和性价比往往是不稳定的,时代趋势和新陈代谢才是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回报是有不对称性的:可以赚10倍100倍甚至1万倍,亏了顶多就亏100%,况且你中间还有认错调整的机会,因此动态的组合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对于中早期机会,可以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更好。

在我们看来,大规模的资金管理,应该是形成可复制的“思想体系”,仅仅会炒股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很难成为大规模资金管理者。会炒股的人,利用的是市场的局部和短期无效性,而组合管理,是需要利用市场的全局和长期有效性。当然如果又会炒股,又会组合管理,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我们希望努力提高的方向(这也是我们认为价值投资与换手率无关的原因)。

基于以上的认知,在我们的大规模投资实践中,我们更加关注“趋势”,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关注结构性变化多于周期性变化。最近看到一篇刘鹤副总理在20年前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演讲,在当时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背景下,他预见性的认识到了泡沫的破灭是周期性的因素,而互联网作为未来人类20年最大的经济增量这一结构性变革不应被周期性的下降所湮灭,呼吁大家重新认识经济结构的变迁。时隔20年,以后视镜的视角来看,当时的洞见依然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我们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性变迁是我们组合长期投资的根本,过去10年我们见证了沪深300指数金融地产行业占比的持续下降,也见证了大量科技,医药,消费和制造类别的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拉长时间看,任何一次周期性的“均值回归”都是我们拥抱结构性“趋势加强”的机会。因此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对于可能因为估值阶段性高估而带来的回撤,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做了个股的精挑细选,我们不认为我们的选股能够超越行业本身波动,但是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在下行过程中积蓄力量,并且在下一次上行过程中率先起跳并且跳的更高。

相关证券:
  • 华夏复兴混合(000031)
  • 华夏科技创新混合C(007350)
  • 华夏创新视野一年持有混合C(0139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