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再现分化格局,其中上证50指数上涨2.54%,沪深300指数上涨1.11%,中证500指数下跌1.48%,创业板指数下跌2.72%,海外市场中香港市场仍一枝独秀,其他市场出现暴跌走势,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4.58%,标普500指数下跌5.68%,纳斯达克指数下跌7.55%,恒生指数上涨2.39%。
年初以来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0个行业上涨,21个行业下跌,涨跌幅前五名的是煤炭、计算机、银行、食品饮料和建筑装饰,分别上涨5.50%、4.4%、4.32%、3.81%和2.99%,涨跌幅后五名的是医药生物、国防军工、基础化工、美容护理和纺织服饰,分别下跌7.19%、5.61%、4.32%、3.90%和3.41%。
今年以来,市场演绎高低切换的大逻辑,低估值、低股价,尤其是其中机构相对低配置的品种,表现远远好于高估值、高股价位置以及机构高配置的品种,用通俗的话讲是涨得多的跌,跌得多的涨,用专业术语表达是“均值回归”。
进入2022年以来,尽管指数跌幅并不剧烈,但市场已经跌出了浓浓的熊市味道,尤其是持有基金的小伙伴们,主要原因在于领跌的资产都是最近两年表现最突出、基金普遍重配的标的,这也使得近期基金的表现普遍跑输沪深300。无论是基民也好、基金经理也好,不舒服的感受核心来源于风格的突变,多数人能够接受温水煮青蛙的渐变,却受不了突变,如果一直是牛夫人,而不是从小甜甜到牛夫人角色的转换,心理的落差也就不会那么大,近期市场带来的痛苦就如同恋人反目以后因爱成恨的巨大冲击。
那么核心的卖盘来自于何方?看起来似乎并不是机构主力中的公募基金,标志性的指标可以观察医药一姐的基金规模,其基金规模还在扩张。其他几位超大规模基金经理其管理规模至少也是保持稳定的状态,而2021年初热卖的百亿基金们,目前净值也普遍在9毛以下,按照经验值来看,基本也存在大规模赎回的压力,而北上资金这两周都处于持续大规模买入的状态,当然其主要买入的对象仍然以偏价值风格的大龙头为主。
因此对于这两年持续跑赢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和军工板块,更多还是来自于消化估值的压力,其中部分公司的业绩低预期又加重了筹码的抛售压力,在某种意义上A股的表现越来越像港股,就是趋势形成时上行和下行的动能都会很足,不一定有主力资金的持续拉升或者打压,但市场短期一致预期下各方资金形成的合力会加大个股的波动区间。在这个时候,好公司和好股票的差别会体现,基本面研究和艺术性投资的差别也会体现。
当超预期下跌形成时,投资者能做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解释,一个是应对,解释是容易的,应对是不容易的。应对的策略之一是去历史维度找对标,有人担心今年可能会像2018年,2018年初是以工农中建为代表的大行再加中国神华这样的央企单月上涨超过20%,之后迎来大级别的熊市。今年以来煤炭和银行板块的上涨有一定类似,但驱动背景不同,2018年初是延续2017年大盘价值的系统性重估思维,是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重新定价,而今年年初不是延续去年的成长风格,而是纠偏背景的风格切换。也有人说类似于缩微版的2016初,从成长板块下跌的情绪维度来看,有点类似于2016年初的熔断,且2015年年底也是成长股一片向好,但这两个时间段的政策背景差异太大。
我对2022年总的观点仍然维持去年年底时的基调:“分化背景之下的收敛”。分化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行业之间仍然是分化格局,难有系统性、整体性机会,二是景气行业内部也是分化,赛道投资的逻辑在今年将不再可行,而要精选个股阿尔法;收敛的意思也有两个,一是宽基指数之间的表现差异会收敛,二是行业指数之间的表现差异会收敛。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我的年度策略观点不认为今年有大的系统性风险,更加不可能出现2018年的情况,2018年是政策紧缩叠加中美冲突的双重打击,而今年是较为确定性的放松,而在当下已经出现快速下跌的背景下,市场的安全性和潜在上行空间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这和2016年又是类似的。
- 创金合信景雯灵活配置混合C(010598)
- 创金合信鑫祺混合C(009006)
- 创金合信鑫收益混合E(006906)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