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与一致目标,新能源产业在近两三年出现了迅猛增长,包括新能源车、锂电池、光伏和风电在内的多个板块,成为机构布局的重点赛道,其高成长性亦使得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2022新年伊始,A股市场出现接连调整。去年的「优等生」新能源,也在今年惨遭开门「滑铁卢」,截止1月21日,Wind新能源指数年初以来累跌超14%。面对近期市场的波动,以及机构资金春节前后,进行全年布局的重要时点,新能源产业及相关子行业后市如何演绎,已成为了当下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01月20日,上投摩根Alpha Talk – 机构客户双周交流会(第25期),邀请基金经理赵隆隆就新能源车和光伏两大新能源主流板块做观点分享与交流,期间他回顾了2021年新能源行情演绎的逻辑,同时对2022年重点布局的赛道与机会做了解读。

赵隆隆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能源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未来新能源车、光伏都会迈入新的增长台阶。如果以更长期的视角和维度来看,现在静态估值相对较贵的一些新能源公司,从动态来看很有可能仍是被低估的资产。

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赵隆隆在直播中的一些「金句」:

Image

以下正文,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Image

2021年的新能源投资过程,可以用「复杂」两个字来加以总结。虽然说最终涨幅很高,但行情演绎过程是复杂的。在上半年就参与的投资者基本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如果在去年三季度或四季度才参与投资新能源,很可能没有收益甚至出现负收益。具体表现为:

1-2月:延续2020年的上涨行情,但春节后,随着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一系列包括新能源车和光伏在内的核心资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5-9月:随着新能源车销量数据的向好,市场信心重新建立,这一阶段量价齐升,也是2021全年中新能源涨幅最好的阶段。

10月下旬:发改委密集出台煤炭价格政策,市场重新做多传统周期和新能源股。 

12月下旬之后:市场出现了锂电池材料价格无法持续上涨的担忧。 

总的来说,2021新能源车上涨的核心逻辑是基本面,主要表现为销量超预期,全年真实销量接近2020年底预期销量的一倍。光伏方面,2021年光伏的全年装机量实际上略低于预期,而板块的上涨逻辑,更多源于对未来增长潜力的看好,以及对国家政策和双碳目标的信心。

其实在经历过去两三年的上涨和基本面反馈后,投资者们并不会对新能源车和光伏这两个板块的长期上涨逻辑有过多质疑。为什么我们常说这两个产业有望会有10年10倍的增长空间呢?

主要因为从渗透率提升的角度来看,行业增长空间非常明显。新能源车目前的全球渗透率大约在7%-8%的水平,光伏的渗透率则更低。从长期渗透率这个角度来看,大家都十分认可两个板块的增长潜力。

但在过去一段时间,新能源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市场究竟在担忧什么?接下来,让我们先来看看新能源车领域。

Image

第一是人们对新能源车行业增速放缓的担忧。2021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大幅超预期,出现了接近一倍的涨幅。2022年这一增速可能放缓至40%,虽然也很高,但较去年的增速有所下降。这样便会出现一些机构博弈,认为增速下降意味着行业景气度有下行趋势。

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

从行业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产业不可能永远处于加速上行的状态中,这是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正视的客观规律。

从策略角度看,历史上当年有超额收益和涨幅靠前的板块,理论上有较强的利润增速,即使下一年板块利润增速放缓,但从全市场行业比较的情况来看,很难在2022年找出比新能源车和光伏增速更快的行业。

第二是对上游碳酸锂等价格上涨的担忧,即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否会导致电池企业盈利变差。电池企业是否会将成本上涨传导给整车厂,进而价格上涨导致下游消费端的需求下降。例如,特斯拉最近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提价,国内的一些车厂有可能也会提价。

但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市场普遍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变缓,钢、铝、铜等商品大概率在2022年呈现下行周期,将利好整车价格下降。另汽车零部件在过去几年,基本都以5%的平均速度在降价。

终端提价一定会影响需求,但要看影响的是有效需求还是无效需求。对于二十万以上车的消费群体,涨价几千到一万元基本都可以接受,二十万以下车压力会有一些。对于车企来说,以前卖燃油车时主要赚的是卖车钱,但很多新能源车公司未来有望提供类似于计算机行业里SaaS服务,比如以月度收费的方式提供智能驾驶,并不是一次性买断服务。

2022年碳酸锂的供应增量基本可以满足今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测,并不会导致2021年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综合来看,碳酸锂价格上涨对整车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整车厂也会以市占率作为重要目标而不是以整车盈利作为核心目标去做。

第三是对竞争格局担忧。由于计划产能较多,市场担忧电池和四大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竞争格局是否会在2022-2023年出现恶化。

但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

目前的四大材料单吨净利,至少从负极和隔膜来说,是处于历史相对低点的,三元正极、电解液可能处于一个相对的盈利高点。

从新增供应角度看,对供需结构造成的影响的来源主要是市场情绪。目前电池厂,尤其是龙头电池厂对供给情况比较乐观。

Image

第一个是对经济稳增长和光伏发展是否会冲突的担忧。2021年光伏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对国家推进双碳政策的信心。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今年经济稳字当头后,大家担忧是否以稳作为最优先的目标,类似双碳这样的目标会往后放缓。

对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

稳增长不仅是在2022年,而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都会作为国家的重要目标去推行,同样,发展新能源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个方向没有太多问题,趋势也不会发生太多变化的发展路径问题。

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政策在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小的,尤其是光伏成本快速降低之后,加之储能和电网的配套,光伏有望成为便宜清洁且稳定的主流能源,未来需求将更多源于市场对便宜好用的能源需求,而不仅是国家对双碳目标的推广。

在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光伏和新能源车发展一定需要依赖这两个产业的自身竞争力,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光伏需要赢得下游电站运营商对内部收益率的认可,他们才会去自主采用这种能源形式;新能源车也需要下游消费者的自发选择。

第二是担忧说煤炭供给量的增加,也会放缓光伏产业的发展。

其实,从能源安全角度来说,在光伏和风电还无法完全替代火电的阶段,火电依然会作为发电主体。重点是,光伏和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占有比例一定会持续上升。

第三是对供需结构的担忧。从这点看,光伏在2022年的投资逻辑实际上比2021年更好。

前面提到,2021年,光伏产业的上涨存在政策和预期双重因素的推动,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问题,实际装机量并没有超预期。

但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硅铁、锰硅等上游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带动硅片和组件价格的下跌,龙头的几家硅料企业已经新增了硅料产能。如果2022年包括硅料、钢和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话,下游电站运营商的内部收益率会比去年更好,并带来更多的装机量。所以2022年可能会出现光伏装机量和股价的量价齐升。

第四是竞争格局,大家担心硅片、硅料、电池片组件格局,包括产能投放是否会对相关企业的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总体来看,2021年光伏产业的整体盈利基本集中在上游,包括多晶硅、工业硅和硅片。但从大逻辑来看,随着上游材料的产能释放,利润一定会传导至下游,绝大部分是可以传到终端消费,即电站运营商。

此外,2021年光伏行业中,成本最低的电池企业基本都是不赚钱的,2022年在上游原材料供应不那么紧张的情况下,电池片环节有可能将迎来小幅的盈利修复。

最后是对新能源是否产能过剩的担忧。其实,新能源车和光伏行业每年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但优秀企业的优质产能也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始终并存。

如果车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上的话,那么光伏企业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履约能力和组件生命周期维护。

例如,一些小型光伏企业可能以较低价格去竞标,拿到标书后,后续如果原材料成本上涨了,很多小企业会毁单,因为它们没有履约能力。

另外,从组件的使用生命周期看,它至少可以用20甚至30年,需要企业进行及时维保,很多央企或者下游客户会担忧提供组件的公司5到10年后是否还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过去几年间,组件企业的龙头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原因。

虽然光伏公司在格局上没有车企那么明确,但对于经历过多轮周期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最需要担心产能过剩的应该是落后产业,或是新能源产业中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企业。

Image

2022年,新能源行业里的很多中游标的估值吸引力逐步显现,股价已经调整到了十分便宜的水平,市盈率处于30-35倍,同时这些公司的基本面都非常不错,有望在利润率有所增长。 

此外,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趋势不会发生转变。但投资者在2022年对选股的严苛程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包括市场份额的提升、盈利能力的问题,不再只讲一个细分行业的逻辑,而是要看在整个竞争过程当中,公司的优势是在加强还是在减弱。

关于2022年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赵隆隆表示自己核心精选产品组合变化不会太大,将会保持一贯的投资风格和配置方向,进一步深挖来自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2022年1月20日,Alpha Talk,上投摩根机构客户双周交流会

Image

Image

Image

上投摩根热搜

基金定投丨一招破解纠结症!

好基推荐丨工资理财就用TA

市场点评丨这轮牛市是否会终结?

绝对收益丨震荡市投资利器

市场点评丨是危还是机?

市场洞察丨美债收益率迈向十年均值

Image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