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年末拼规模、留续产品的背景下,“帮忙资金”频频现身迷你基金产品。

“帮忙资金”大多来源于基金公司股东以及券商、银行手中的大客户资源,用于帮助新基金达到募集规模,或在迷你基金面临清盘风险时,帮助其维持一定的规模,在机构定制化的公募产品也多有出现。

在公募基金产品清盘逐年递增的背景下,“帮忙资金”对续存基金产品规模至关重要,但“帮忙资金”的成本及其资金安全要求,使得此类资金在基金池中留存时间较短,从而会出现“帮忙资金”大规模撤离后导致基金产品难以为继被迫清盘的现象。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一只数个月前规模高达15亿的基金宣布清盘,该基金在第三季度内曾迎来14亿资金“帮忙”,但上述资金停留的蜜月期大约只有三个月,四季报信息显示,该产品在四季度末有多家机构赎回基金接近15亿资金,使得该基金在1月26日公告基金合同终止。

“帮忙资金”年底最忙

冲刺年底规模排名的背景下,“帮忙资金”对迷你基金产品至关重要,这使得一些在资金渠道上“有路子”的基金公司,纷纷在去年底寻找相关资金助力。

北方一家公募基金披露的四季度报告显示,旗下一只规模5000万的迷你基金产品,在2021年的最后十个交易日内,曾遭到资金大比例赎回,赎回比例达80%以上。但在巨额赎回结束的次日开始,即在最后五个交易日内,这只规模严重缩水的迷你基金,又开始迎来大量资金申购,申购份额高达该基金份额的83%。

上海地区的一家公募旗下迷你基金,也在去年四季度突迎一家机构大额资金申购,申购资金规模约3亿,份额占比高达75%。此外,另一只规模仅2亿的迷你基金产品,在2021年的最后一周内,也获得一家机构投资者数千万资金的申购,份额占比也超过20%。

显而易见的是,年底机构“帮忙资金”的出现,对许多迷你基金的规模至关重要。年底正是资金赎回基金产品的密集期,若无“帮忙资金”的出现,披露季报的迷你基金产品不仅面临存续问题,同时在一年一度的拼规模关键时期也将面临规模缩水的尴尬。

华南地区一只迷你基金产品披露的信息显示,在2021年底有堪称大散的个人投资者一次性赎回基金份额高达5000万份,而几乎与此同时,还有一家机构投资者赎回该基金份额超过9000万份额。因该规模本已迷你的基金在年底未出现“帮忙资金”,在投资者大额赎回后,该基金产品的份额、规模均出现环比腰斩。

“帮忙资金”撤离恐引发清盘

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公募清盘产品分别达132只、173只、249只,清盘现象逐年递增,2021年的公募基金产品清盘数量较前一年增长超4成,刷新了近三年以来的新高记录。

从清盘原因看,249只基金中,有131只基金因资产规模原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被清盘,其余118只基金则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根据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若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而从这些产品的分布情况看,2021年内清盘基金主要分布在中小型公募。

2022开年至今,基金清盘现象继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开年一个月已有超过15只基金清盘,仅在1月26日就有多只基金发布清盘公告。而导致清盘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有部分基金产品因“帮忙资金”撤离,导致基金规模难以为继。

1月26日宣布清盘的华南某基金产品实际上是一只几个月前规模超15亿的中等基金,该基金产品此前发布的四季度报告显示,在去年四季度内有多家机构在去年底集体赎回该基金产品,赎回份额高达15亿份。在15亿份份额赎回后,该基金产品资金规模截止去年底不足2000万。

上述赎回的15亿资金,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大程度上指向了“帮忙资金”。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在去年三季度末,有多个机构申购上述基金产品,申购资金约14亿,使得这只规模长期维持在1亿左右的迷你基,变成一只资金规模超15亿的基金产品。而从这些机构停留的时间看,这些“帮忙资金”在基金池子中只待了大约三个月。

显而易见的是,“帮忙资金”现身机构定制化的公募产品,对普通投资者存在的隐形风险在于,单一持有基金比例过高的投资者连续大量赎回,可能会影响基金投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加变现成本。同时,按照净值计算尾差处理规则可能引起基金份额净值异常上涨或下跌。同时,一旦机构撤离,这些产品将可能出现清盘的结局。基金四季度报告也显示,许多机构定制化的公募基金产品,存在单一投资者占比高达95%以上的现象。

“帮忙资金”不能帮到底

迷你基金的规模问题一直掣肘公募基金的投资运作。

因存在规模焦虑,一些迷你基金产品在投资策略上也很难放开手脚,往往采取低股票仓位的策略,大量资金投向了现金存款。以前述在年底遭大额赎回又迎机构资金帮忙的迷你基金为例,该基金尽管并非固收类产品,但在规模因素下,该产品股票仓位不足10%,高达89%的资金为银行存款。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迷你基金的持续营销和业绩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这是迷你基金规模增长的核心策略,而“帮忙资金”实际上待不上太长时间。

深圳地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对券商中国记者坦言,“帮忙资金”一般出现在年底冲规模的时期,同时,在新基金发行的最后阶段,也会有“帮忙资金”,但此类资金通常要求保证资金安全,且“帮忙资金”也并非义务帮忙,找来的“帮忙资金”往往具有一定的成本,这就使得“帮忙资金”待在基金池子里的时间并不会很长,通常两三个月甚至更短。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华南地区某公募基金旗下曾有一只基金产品截至年末的资金规模高达11亿。但在基金净值并未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三个月后,披露的该基金产品一季报显示,10亿资金撤离,90%的资金被赎回,规模只剩下1亿。业内人士认为,此类现象与年底冲规模有关,10亿资金的来路可能多为机构“帮忙资金”。

此外,亦有新基金发行过程中以“帮忙资金”的方式促成基金合同成立,而在“帮忙资金”大规模撤离后,基金被迫宣布清盘。此前,国内一大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在基金成立第三个月后,规模只剩不足百万,使得该基金最终在距离成立仅五个月时间就宣布清盘。

责编:陈书玉

百万用户都在看 量化平仓导致A股大跌?百亿量化私募紧急回应,更携员工、股东斥资3.5亿自购,多家明星机构也纷纷出手

重磅出炉!基金代销百强格局生变,"宇宙行"居然跌出前三!46家券商霸屏,招行依然"称王" 爆表!万亿赛道迎三大利好,市场人气要回暖?"宁王"净利预增200%,特斯拉赚疯了,这三家车企投1633亿加码 "擅自割肉离场"!这个土豪交易员赔了上市公司5510万,拿到赔偿后公司又出了乌龙…

什么情况?IPO突现"中止潮",逾40家"中招"!事涉这3家中介机构,已有企业提交注册,或与乐视有关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