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为何价值优于成长?
除了高估值的降温,当前的结构性行情更反映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足。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有可能对一季度经济带来持续负面影响。1月份房屋销售和土地购置都大幅萎缩,意味着即便房企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市场整体仍可能向下“寻底”,尤其是一些面临债务危机的房企风险仍在持续发酵,市场仍处于“出清”过程。总之,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中小微企业压力难以缓解,疫情持续的情况下,2022年国内经济增长仍会承压,“稳增长”的必要性更加突出。正因于此,发改委等部门“适度超前”进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方的基建投资也都在“跨周期调节”的情况下提前发力,这都为大基建、大金融等价值蓝筹提供了机遇。
当前价值优于成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2021年的年报业绩预告情况。截止2月7日,4644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2565家发布了去年业绩预告,绩优股与绩差股的表现天差地别。周期板块业绩增长普遍表现好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市场看到,最能赚钱的依然是几家央企巨无霸,中石油和中国移动分别预计2021年扣除一次性损益以后的净利润将至少达1219亿元和1072亿元。中远海控、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的预盈规模也均在500亿元以上。这与开年头两天油气和央企大基建的受宠不无关系。
考虑到3月初的“两会”将对年内“稳增长”提出具体目标,而中长期来看,“碳中和”长远政策目标不变,生物医药、芯片、新材料等“科技战略”又是大国间必争之地,因此2月份的A股市场很可能在价值蓝筹和成长的此消彼长中度过,其中价值蓝筹相对占优。
对于整体指数而言,谨慎情绪难以大幅扭转,除非“宽信用”真正见效
事实上, “宽信用”的供给意愿一直存在,货币当局从去年7月开始降准,一直到不久前的降息,“逆周期调节”一直在发力。而真正阻碍“宽信用”的是来自企业端的需求疲弱。换言之,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条件下,企业不愿盲目扩大投资,白白背负债务。
不久前公布的2022年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9.1,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回落1.7个百分点至51.4,这些先导指标表明国内经济需求仍存在问题。考虑到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权重地位,广泛涉及到的金融、建筑、建材、家电等多个领域。地产行业的“惯性”向下可能仍会使得家电、装修等“地产后周期”企业在加杠杆的问题上更加谨慎。
好消息是,即将公布的1月社融数据和新增贷款有望见到“开门红”
社融数据故不用说,在“适度超前基建”的政策督促下,政府发展将成为当期社融的重要支撑。而对于新增人民币信贷而言,除了政策督促以外,票据贴现利率也反映出了当前信贷需求的回暖。
根据以往经验,历年1月确实为票据贴现大月。春节前资金面通常相对紧张,票据市场利率通常上行。今年春节前两周,票据市场出现异动,票据利率大幅上行,且超过以往。不仅表现为票据贴现额同比多增近4300亿元;票据转贴现利率更是超一般季节性上行。
如此“量价齐升”的特征,背后反映出商业银行信贷需求回暖的因素。可以观察到,在1月20日LPR下调后,票据利率出现了明显上行。同一时期由于资金面的宽松,同业存单利率反而下行,票据与同业存单之间的利差快速拉大。利差增厚,反映出商业银行信贷需求现在回暖。
2月配置建议
乐观预期下,当1月社融及信贷数据公布以后,A股情绪面有望迎来修复。当然,对于2月内投资策略,我们仍然坚持以防御为主。毕竟短期不论是外围因素还是前期的估值因素,过于拥挤的成长赛道仍然存在“瘦身”压力。料想在3月初“两会”之前,与“稳经济”相关的低估值蓝筹仍可作为投资主线,而成长股则表现为往复震荡过程。
行业选择上,除了“稳增长”相关的大基建、大金融,还建议关注有业绩或产品价格支撑的油气、化工、黑色及工业有色等领域。
- 泰达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混合C(014808)
- 泰达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混合A(014807)
- 泰达转型机遇股票A(000828)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