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跌之后盘整,医疗器械的投资价值还在不在?
近期一阵急跌,持有医疗医药基金的网友有点沉不住气了。
以中证医疗为例,截至2022年2月24日,年内下跌了18.98%,自去年的高点下跌了43%,堪比一轮熊市。医疗器械(H30217)相对抗跌,年内下跌了15.92%,自去年的高点下跌了36%。
很多网友心里打鼓,还有没有盼头?未来还值得投资吗?
下面结合基金的赚钱逻辑,聊聊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大伙参考。
买基金赚钱,主要是赚两份钱:
一是赚个股成长的钱。最典型的就是指数基金,基本一直处于满仓状态,指数基金上涨也主要是行业或主题基金中的个股成长带动。例如医疗器械指数在2019年-2020年期间大涨,对应的头号重仓股迈瑞医疗上涨295%,贡献巨大。该指数本轮调整中下跌较小,也与指数头号重仓股的坚挺密不可分。
二是赚资产配置的钱。资产配置的核心,是重点购买高性价比的资产,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具体操作分为两类,一类择时是在股票估值较高时,多留现金或者多配置债券,二类调仓是对盈利能力高的个股多配权重,实施优胜劣汰。
其中,资产配置的择时主要通过主动型基金经理或投资者个人实施,调仓则可以由主动型基金经理或指数基金按照规则实施。
仍以医疗器械为例,该指数基金近年来,对于盈利增长强劲且持续成长性较好的非集采医疗器械和医美给予较高权重,一定程度改善了指数表现。典型如第二大权重股爱美客为医美龙头,该股上市以来持续大涨,2022年截至2月25日仅下跌10.84%,为指数基金添色不少。
也正是借助个股成长和资产配置的双动力,优质指数普遍有较好的中长期收益。例如医疗器械(H30217)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截至2022年2月25日,指数累计上涨14.2倍,复合年化收益率达到17.17%。
目前医疗医药指数虽然出现了较大的下跌,但是最核心的救治需求实际在不断增加。基少找了一张图验证这个逻辑。
在2013年-2019年期间,卫生总费用增速一直高于GDP,显示整个行业的规模是在持续扩大,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截至2022年2月24日,中证医疗器械的市盈率(TTM)为24.76倍,处于6.37%的分位数,已经显著低于2018年的低点33倍,投资价值凸显。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 取数时间:2022年2月24日
经过前期的快速下跌后,近期医疗器械指数也出现企稳迹象。2022年2月14日至25日期间,指数出现连续两周的盘底整理,并两次出现大涨。2月25日单日大涨3.78%,显示其投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目前跟踪医疗器械指数,且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为医疗器械ETF(159883),对应的永赢中证医疗器械ETF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均值得关注。
按照资产配置的思路,可以在指数的估值偏低,投资价值提升后,适当提高定投金额,未来有望更快回本、更多盈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