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外围市场不佳的背景下,A股开盘快速走低,很多投资者做好了再次“挨揍”的准备。
没想到,午后大盘跌幅收窄,尾盘逆势翻红,代表整体市场走势的万得全A上涨0.52%,这其中医疗医药板块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同花顺细分指数中,当日涨幅前五有四只属于医疗医药板块,其中新冠检测以6.89%的涨幅高居第一。该板块连续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幅靠前,累计上涨了13.75%。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多地爆发了零星疫情,群体检测需求旺盛;二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印发,后期新冠抗原家用自检有望凭借方便、快捷、减少人群聚集和传播等,刺激需求放量,相关的企业会从中收益。
这里简单介绍下两种主流的检测方式。
目前国内主要采取核酸检测方式进行排查,不含组织和排队时间,一般2-6小时出结果,如果是自费,大概单次是30-60元。采用的通常是鼻咽拭子(捅鼻子)或口咽拭子(捅嗓子),体验比较差,尤其是前者。核酸检测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专门的监测中心出局结果。
海外主要采用抗原监测,主要由自己或家人协助完成,一般的检测时间前后不超过20分钟。检测人自购检测盒,使用鼻腔拭子采样,将拭子一侧插入鼻腔1-1.5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4圈(停留时间不少于15秒)即可,体验相对好不少。双鼻腔采样后,将拭子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30秒,并隔采样管外壁挤压5次,即可查看结果。
目前国内的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出厂单价大约1-1.5美金,折合人民币6.3-9.5元,大幅低于核酸检测费用。有机构预测,放开自检后,对应的单月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以上,引发了市场资金的追逐。
基少认为,上述信息只是一个刺激因素,更为关键的是,经过持续的下跌后,医疗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在逐步凸显。
以成长性较好、反弹领涨的医疗器械(H30217)为例,截至2022年3月11日,指数的市盈率为25.18倍,处于6.37%的分位数,即已经在历史底部区域,具备较好的吸引力。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
之前市场的一大顾虑是,集采政策、创新药监管等会打击行业利润,降低行业的成长性。但从海外数据看,上述结论站不住脚。
例如美国和日本,均采取多种方式对医药费用进行管制,美国还设置了专利悬崖和专利挑战等限制医药的垄断定价,但是两国过去几十年的卫生消费额依旧快速增长,相关的行业和龙头企业,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数据来源:wind
目前配置新冠检测龙头股较多,同时受集采影响较小的医疗医药指数为医疗器械指数。该成分股涵盖医疗设备(权重31%)、医美(权重15.7%)、医疗耗材(权重30.3%)、IVD(体外诊断产品,权重23%)等细分行业,囊括抗疫、养老、医美三大热门概念龙头。
跟踪医疗器械指数且流动性较好的的ETF为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159883),在3月11日医疗器械ETF(159883)大涨了5.24%,领涨医疗医药基金。
从长期角度看,医疗器械指数也体现了良好的成长性,200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该指数16年间上涨了约25倍,属于典型的长牛指数之一。
看好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场内可以关注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可以关注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