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年,全市场90%以上的“固收+”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约6%,其中,有30多只“固收+”产品年收益率超20%,成了市场上稳健理财选择的“香饽饽”。

2022年,随着可转债下跌、热门赛道遇冷,策略高度趋同的“固收+”产品在获取超额收益的路上略显疲惫。有投资者调侃,明明是“固收”,怎么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固收”。如何选择“固收+”产品,这类灵魂拷问也被反复问个不休。

 提高收益  大“+”都不同

2021年“固收+”产品总体发行数量和规模创历年新高,分别达 396 只和5295.19 亿份。(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在这300多只产品中,“固收+”种类繁多,很多投资者只知道“固收+”是加一点,却并不知道,“+”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这一期就来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根据基金季报中披露的股票和转债持仓比例,依次按照由多至少的顺序,可以将“固收+”基金分类为:

可转债基金

股票增强型

激进转债增强型

温和转债增强型

一、持有可转债的产品可以在转换期内将债券转换为股票,或者直接在市场上出售可转债变现,也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这一类是可转债基金。

二、把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大于20%的基金剔除,在剩下的基金中,选择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在1-20%之间的,这一类是股票增强型基金。

三、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小于1%的基金中,对持有可转债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进行判断,若占比超过20%,这一类为激进转债增强型基金。

四、若持有可转债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占比在 1%-20%之间,则是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

这其中分类的大原则是:根据股票和可转债的资产投资比例,将泛固收类基金分为投资股票和转债的“固收+”基金和不投股票和转债的纯债类基金;再在“固收+”和纯债类基金中,根据股票投资比例、转债投资比例、配置期限等数据进行细分。

Image

可以看出, 不同的“固收+”产品,对应着不同的持股、持债的比例。“固收+”,加的不仅是收益,还有风险。无数新的变量,在“+”中产生。

不追短期 但求长期稳健

事实上,这也为投资者提了个醒,选择“固收+”产品更需要排兵布阵,按照“+”的内容不同,注重多元资产配置,匹配自己的风险需求,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固收+”基金产品。

什么是真正好的“固收+”产品?

长时间维度来看,是给投资人带来绝对收益。短时间维度,是提升投资人持有基金的体验感。

优秀的“固收+”产品,既要控制好回撤,也要争取超额收益,努力追求一条平稳向上的净值曲线。

因此选择“固收+”产品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参考:

一、最大回撤。最大回撤通常是指“买入产品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的指标。“固收+”产品的历史最大回撤应尽量控制在5%-8%的范围内,如回撤过大,可能就不符合投资者期待的“稳稳幸福”。

二、正收益比率。可以计算“固收+”产品的年正回报率、季度正回报率、月度正回报率等,持有不同时间长度,获得正收益的情况越多,投资体验感越好。

三、极端市场的收益率和回撤率。可以结合过往的经验,来看整体的投资能力。可以参考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2016年底债灾、2018年熊市等,对验证“固收+”产品的“抗压能力”是否够强。

对待“固收+”品种时,不用刻意择时,以长期配置的心态持有优秀的“固收+”品种即可。

最重要的是,无论选择什么“固收+”产品,基金管理者的核心要义都是:力求为客户提供风险调整后的绝对收益。而投资者追求的,则是在回撤可控下的收益增强。

这或许也道出了投资者对购买“固收+”产品的核心: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