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

专栏

国泰君安资管基金投资部总经理,

兼任投资研究院院长

国泰君安君得益三个月持有混合基金经理、

国泰君安善融稳健一年持有混合(FOF)基金经理

图片


年初以来,似乎所有的板块都跌了一遍,无论大小、成长还是价值。于此阶段,很多人紧盯着一个“似是而非”的关系:政策底先于市场底,市场底先于经济底。回顾历史,这三个底的关系似乎可以找到相似的迹象,例如2013年的1849、2016年的2664,和2018年的2440。此外,也有人在讨论,2022年更像2011年、2012年还是2013年?

这些讨论,无疑都在用后视镜的视角。这种视角,忽视了三个不同,也正是这三个不同,使得以后视镜来展望2022年,可能产生误导,从而错误的“着急抄底”和迟疑的“被迫踏空”。

三个不同:

“盈利和市场”不同

“盈利和盈利”不同

以及“独立和相关”不同

首先,盈利和市场不同。顾名思义,盈利指基本面,盈利和市场之间,还差了估值。基本面,于经济、于行业、于公司,均有其各自的内在规律可循。但估值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曾听一位著名基金经理坦言 “XX公司,昨天跌停,今天又跌停,基本面(和基本面预期)根本没变”——投资者的情绪太不可测了。由此,盈利没见底,市场也可以见底(如2018年);反之,盈利见底,市场也可以不见底(如2012/13年)。这一点应该对宽基(大势研判)更有意义。

其次,盈利和盈利不同。这句话有点拗口,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个是,“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不同——同一个行业,历史上同样的盈利增速,但是能够享受的估值却不同(简单的例子是“五朵金花”时代和 “三去一降一补”时代的周期品);

另一个是,“今天的你和今天的他”不同——不同的行业,相同的盈利增速,能给出的估值却不同(简单的例子是,同样的新能车,同样的盈利增速,其上、中、下游能给出的估值完全不同)。这一点,应该对结构性差异(行业、风格比较)更有意义。

第三,独立和相关不同。影响市场的因素,大多数是相关的,如经济和政策、经济内部各行业、同一行业的上下游;影响市场的因素,还有少部分是独立的(或者说外生的),如俄乌冲突与A股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与大众消费品行业、镍价暴涨暴跌与银行板块。基本面分析能部分解决相关因素影响,却很难分析后者。即使绞尽脑汁,能够找出来的似乎也只是情绪(注意,不是基本面)。

讲了三个不同,我们还是要回到月报的本职:预测市场。围绕前述三对不同,我们至少可以归纳当前几点客观的一致预期:

  • 首先,经济的底部大体上在今年二三季度,即使彼时经济的复苏仍然可能是斜率很低,但结束探底,实现筑底,应是一致预期,或者说大部分人的预期。

  • 其次,政策的底部,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经逐渐显现,只不过政策的调整和发力,向来需要一个过程,从货币、到信用,从基建、到地产,从投资、到消费,如此种种。

  • 最后,独立的风险事件,或者叫小概率事件,往往是小概率的——直至他发生之前。金融市场的肥尾特征,无数次的提醒我们,小概率事件在风平浪静的环境,和在波涛汹涌的环境,往往发生的几率并不一样,后者会更大。数学上,一个叫无条件概率,一个叫条件概率;简单点,俗话说 “福不双至”,黑天鹅不单飞。

综上,演绎的结论似乎也清晰了,政策底和盈利底决定了未来大势的机会;盈利和盈利决定了未来机会的结构。风险事件,更多的在时点上给我们启发。当然,如果你再追问,风险事件什么时候结束?可测者,非风险也。向前看,紧密跟踪、仔细确认。

题外之话,借用后视镜,我们反倒可以看到应对风险的“两难”:风险到来后盲目悲观而大幅减仓易踏空 (如2020年3月、2021年2月),风险来临后过分自信而急于抄底易被埋(如2015年下半年和2018年)。

相关证券:
  • 国泰君安君得益三个月持有混合(FO(952313)
  • 国泰君安君得益三个月持有混合(FO(952013)
  • 国泰君安善融稳健一年持有混合(FO(01456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