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楠

4月初,一则“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63.6%,创下近三年来同期最高”的消息引来各界高度关注。这在揭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现状的同时,也昭示了中国车市“小阳春”的再度爽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3月份疫情在多地反扑,汽车生产、销售、消费及出行均受到较大影响,致使整体市场处于不景气区间。调查显示,3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3.6%,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7.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库存预警指数的大幅上涨,意味着经销商滞销情况严重。由此导致汽车销量下滑、盈利空间受限且短期内难以恢复。就此,市场上弥漫着浓烈的悲观情绪,认为类似境遇会延续至今年4月,且如果疫情防控形势未能真正好转,汽车市场的低迷情绪仍会延续。

消费者日渐明显的观望态度以及经销商们趋向保守的销售取向正共同构成2022年一季度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底色”。

如何让汽车市场重拾信心,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事关汽车产业能否平稳度过此轮冲击,重回发展正轨,更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汽车产业承载着巨大的国民消费力释放,对税收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巨大。维持汽车产业的平稳健康对念好宏观经济“稳”字诀必不可少。此外,汽车产业链条长,对吸收和消纳就业作用巨大,对稳就业大有裨益。汽车行业就业链条到底有多长?有人曾这样比喻:向上至院士、科学家,向下则可延伸到洗车的、看车的。

可见,从汽车产业以及全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角度理解,也不能允许汽车行业就此“躺平”。因此,重拾发展信心成为摆在汽车行业面前的唯一选项。

精准施策是防止市场信心进一步下滑的关键所在。

针对疫情反复对汽车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可积极拓展汽车销售模式的创新,如向线上引流,维持必要的销售渠道对接消费需求;针对车管部门、银行暂停营业等影响金融服务提供的,可优先采取远程服务对接,确保需求及时回应,利好汽车消费。

针对疫情因素之外,如大宗商品铜铝铁、动力电池原材料镍钴锂价格上涨,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油价大幅上涨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车市低迷。可从国家层面坚定做好保供稳价、延续补贴政策维持购车意愿提升等角度加以谋划。

毕竟,真正左右汽车市场消费意愿的仍在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政策面可触及的多在于刺激消费需求释放,让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而这些都是以一个健康、稳定、开放、和谐的经济社会秩序为前提的,否则,一味通过政策加码按照促消费“快进键”也未必会得到市场的有效回应,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前提是,汽车市场能够提供契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政策可为之处,唯有提供更为稳定的市场环境和相关服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确保汽车市场重拾发展信心,还需要国家政策、汽车产业及全行业,乃至社会舆论和消费者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方可见效。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转载不代表本公司观点或本公司同意该等观点,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通资管对本材料所载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任何担保或保证,财通资管可发出其他与本资料所载信息不一致或不同结论的研究资料和报告。

相关证券:
  • 财通资管新能源汽车混合发起式C(013877)
  • 财通资管新能源汽车混合发起式A(013876)
  • 财通资管鸿安30天滚动中短债C(01258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