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梳理一下动力电池的主要构成部分,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成本占比分别为动力电池四大主材的成本占电芯成本的 70%左右,细分来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分别占电池成本的40%、10%、12%和8%。

正极方面形成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6:4的格局。磷酸铁锂因为三元补贴退坡获得成本优势而逆袭,另外电池新型成组技术(刀片、CTP 和 JTM 等提高能量密度,加上下游车型销售较好,比如比亚迪汉 EV、铁锂版 Model 3/Y 以及宏光 Mini EV 等为代表的爆款车型带动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三元锂电池方面,高镍三元渐成主流,2021 年12月渗透率超 40%。高镍三元主要应用于长续航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如 Model 3 长续航版、蔚来ES6、小鹏P7等,中镍三元电池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800 V 高压快充平台的导入,4680 大圆柱电芯的量产,各车企长续航版车型的推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采用高镍三元电池。

负极方面,石墨类负极是目前最主流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消费类电池多是天然石墨,动力电池多是人工石墨负极,往后技术方向或是硅基负极材料,目前,特斯拉已将硅碳负极应用。

于 Model 3,在人造石墨中加入 10%的硅,负极容量提升至 550mAh/g,单体能量密度达 300 Wh/kg;广汽新型硅负极材料的方壳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75 Wh/kg,将使电动车续航突破 1000km;宁德时代的高镍三元+硅碳负极电芯比能量突破 300 Wh/kg。

隔膜方面湿法隔膜是主流。干法隔膜通常应用于对成本要求更高的储能、低端新能源汽车和低端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但湿法隔膜的生产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因而通常用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和中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目前,三元电池基本使用湿法隔膜,部分磷酸铁锂电池也逐步从干法转向湿法。长期来看,湿法隔膜的综合性能优于干法,叠加湿法隔膜的成本逐渐与干法趋近,未来湿法隔膜仍是主流技术路线。

电解液由电解质锂盐、高纯度有机溶剂、各类添加剂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从成本层面看,电解质锂盐占比约40-50%,有机溶剂占比约 30%,添加剂占比约 10-30%。电解质锂盐决定了电解液的基本理化性能,目前主流锂盐是六氟磷酸锂,价格一路高升达到50万/吨价格,如此高成本一方面增长供给降低价格,另一方面需求新生锂盐替代原有锂盐,。在三元正极高镍化,电池安全性能要求日益提升的趋势下,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有望成为 LiPF6的最佳替代品。

产能过剩情况,锂电池下游需求旺盛,影响产能过剩的环节在供给端。

正极:正极行业的特点是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总产值最高而盈利能力较弱,正极材料行业整体毛利率保持在 18%以下,显著低于负极材料和电解液(30%左右)、隔膜(45%左右)的毛利率。分开来看,磷酸铁锂本身技术壁垒不高,各企业加码扩产,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三元低端落后产能(如普通低镍、中镍三元)将加速出清,高端产能(如单晶、高镍三元)依然较为稀缺。

负极: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人造石墨负极供需偏紧。消费类电池多是天然石墨,动力电池多是人工石墨负极,天然石墨或产能过剩,人工石墨受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影响,部分地区存量石墨化产能受制,新增石墨化产能审批趋严难以落地,成为人造石墨负极产能的限制环节,供需紧平衡状态

隔膜:隔膜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隔膜企业固定资产占比在 40% 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材料企业,高设备壁垒属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隔膜产线的扩张速度,产能供需情况相对良好。

电解液:电解液的扩产壁垒相对较低,锂电产业链中电解液单位 GWh 固定投资额仅为 171 万元,而正极、负极、隔膜(基膜)分别为6033、2029、5625万元。产能出清较快,大概率会是过剩的局面。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 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A(009147)
  • 建信改革红利股票(000592)
  • 建信鑫利灵活配置混合(00185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