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Image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我们说了什么是定投,为什么要定投,以及定投适合什么市场,哪些产品适合定投。

今天我们来说说定投有哪些策略,之前文章有写过,不过随着我认知的提升,对以前的一些方法又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尤其是关于卖出策略。

下面的内容分别从买入策略、卖出策略以及我的实践来展开。

Image

买入策略

买入策略一共有4种,分别是:

定期定额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

价值平均策略;

指数估值策略。

以前文章写过,这里贴出来再复习一下。今天的内容会增加一些关于指数估值策略的一些内容。

另外,定投的介入点也非常重要,大家还记得这张图吗?

Image

如果是(1)和(4)介入,效果会非常好,(2)和(3)的话,会有比较长的难熬的时间。

定期定额策略

定期定额法是最基本的定投策略,适合每一个人。所谓定期定额,即每隔固定的时间投入固定的金额,比如每个月投入1000 元、每周投入600 元等等。

没有定投经验的优先选择定期定额的方法,这个阶段还是应该以简单和确定性为优先条件,定期定额的方法对于资金的要求是固定的,更容易预期,也更容易坚持。

相比之下,后面三种策略,需要较高的计划性和资金弹性。如果规划不周,很容易给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如果前期没有定投经验,盲目选择稍微复杂的定期不定额方法,很容易在亏损时产生怀疑,在执行上打折扣、甚至放弃定投。定期定额法是所有方法中是最容易坚持的。

等到积累了定投经验,确定可以承受更大的本金波动以后,就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进阶的定期不定额方法获得超额收益了。定期不定额的思路很简单,市场存在波动,有跌有涨,可以在市场下跌、便宜的时候多买一点。

均线回归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当前价格总是围绕着过去N 天的平均价格波动,当价格低于均线的时候多买一点,当价格高于均线的时候少买一点,实现低买高卖。

选择均线可以以沪深300为标准。均线回归策略的适用性也很好,和定期定额相差不大。对现金流要求中等,每期投资额在预设值的60~210% 之间,大部分投资者只要做好适度规划,还是应付得来的。

价值平均策略

这个方法由埃德尔在《价值平均策略》一书中首次提出。所谓价值平均,是指每期投入的资金要使得账户的净值按照固定的金额增长。比如:每个月净值增加1000 元,第一个月投入 1000 元,如果:

第二个月下跌 200元,就应该定投 1200 元,使净值增长 1000 元,到达 2000 元。

第二个月上涨 200元,则定投 800 元,使增值增长到 2000 元。

比较极端的情况,第二个月上涨了1200元,净值已经达到了 2200 元,则卖出200 元,使得净值“增长”到 2000 元。

简单来说,价值平均就是越跌越多买,越涨越少买、甚至卖出的定投策略。相比于上面的两种方法要更加激进。如果已投资金比较多,在市场大幅下跌过程中,对于现金流的压力会非常大。假设每月投入1000 元,已经累计投入了 50 万,期间市场下跌 10%,则下个月要投入 51000 元,达到了原计划的 51 倍!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有限价值平均,即每期投入资金最多为计划的5 倍,降低对现金流的压力。

价值平均策略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

新一轮定投的早期,已经投入金额还比较少,对应的潜在波动较低。

手中有大笔闲置资金,需要分批把本金投入市场。

指数估值策略

不论是均线回归还是价值平均策略,都是以相对价格为参考,只能判断过去是涨了还是跌了,但是却不容易判断市场当前的绝对高低。相比之下,指数估值定投以估值为基础,最符合投资的内在逻辑。指数估值投资本质上就是指数版的价值投资。

指数估值策略的操作逻辑如下:

低位定投:寻找那些低估的指数基金定投,越低估投入越多。

Image

正常持有:当指数恢复正常估值后,停止投入,继续持有当前份额。

高位止盈:等到牛市到来、指数高估时,再分批卖出止盈。

相比于其他三种定投方法,目前指数估值定投只能手动进行操作,需要一定的分析和计算,也比较考验投资者的执行力。建议积累了一定投资经验以后,再考虑指数估值法。

当然,对于估值,不同的投资品种不一样,有的看PE,有的看PB,有的看PS,还有的看风险溢价。

我个人觉得各种数据相互验证效果会更好。就像货币信用分析框架,评价信用宽紧的三个指标M2、信贷和社融一致最好评价,但也有可能会出现背离。出现背离的时候,最好M2和社融同比增速互相印证。

而在投资时,有时候多个指标出现背离,就要看你的框架体系里面,以谁为主。

注意事项

定期定额策略、均线回归策略、价值平均策略,这三个策略对于指数基金、主动基金和组合都是适用的。

指数估值策略适用于指数基金或者行业基金的定投。对于均衡类的主动基金和组合的定投不太合适。不过指数估值策略提供了一种定投均衡类主动基金或者组合定投的一个思路。比如按照中证800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市吸引力指数。参考以前的文章:股债性价比适用于中证800吗),来决定是否定投以及定投多少。

Image

卖出策略

对于指数基金的定投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止盈不止损」。

第一种卖出策略是收益率止盈,有很多机构或者平台还会出各种停止定投的条件,比如盈利8%全清仓。我一开始是嗤之以鼻的。

不过很快,我就被市场毒打了。我眼睁睁看着中概互联ETF从盈利80%+到负数。仔细想想,一年多时间盈利80%+,你去哪儿找这样的投资机会?吃饱了还不跑不就等着挨揍么!!!追根究底,还是太贪婪。。。。

所以呢,哪怕按照估值,还没有到止盈位置,如果你确实挣了很多了,像前面那个中概互联ETF,不说清仓吧,跑一部分是可以的撒。

对于权益类产品,8%止盈确实有点低,这个条件可以稍微放宽一些,比如50%,80%这种。

第二种卖出策略是估值止盈。这种方法和前面提到的指数估值策略买入是一致的。估值止盈之前也写过文章:E大长赢指数投资卖出规则的研究。核心是这个表格:

Image

当然,里面的数据大小,自己可以DIY。

第三种卖出策略是不止盈,啥意思呢?就是一直拿着。比如老唐认为对于沪深300来说,当市盈率高于30时卖出,如果按照这个策略,就没有止盈的机会,哈哈。

第四种卖出策略是有更好的标的,换仓。这个策略很好理解,投资的本质是比较。

对于主动基金和组合来说,也是要止盈的。有很多主动基金在回撤是很大的,不说15年,就说2022年以来,回撤高于15%的基金比比皆是。而且很多基金经理在去年都减持了自己。

我认为,对于主动基金和组合来说,也是可以像买入一样,可以结合中证800或者中证全指的估值来止盈的。

Image

我的实践

我从19年开始了我的定投之路,定投的2只基金分别是中证500ETF和招商白酒。

基本上是按照价值平均策略来投的,整个体验下来有几点感受:

1)场外的更容易坚持,因为中证500ETF是场内买的,当时想的是场内手续费便宜嘛,但是有2次没有坚定地执行纪律,人性是多么的难以克服呀。如果让我现在再做选择,我应该会主要考虑场外的500增强,另外培翔跟我说过好几次的500质量,最近做了一些研究,改天找时间写写500质量为啥比500ETF好。

2)招商白酒是场外买的,基本都是按照原计划进行的买入卖出。而且看到账户是亏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欣喜的,而看到账户盈利的时候,反而有点不开心,因为定投又要买贵了。这个状态如果不是定投,应该不会有这种体验。

3)定投会钝化,或者说当定投期数变多以后,跌很多,需要有更多的钱去补仓,如果钱不够,心里还是蛮忧伤的。而如果按照每期固定投入,那一点投入,对于总体的影响非常小。

4)21年年初,由于白酒涨的过于夸张,我卖出了大部分的招商白酒,只留了一小部分利润在基金里。而500ETF由于一直没达到卖出阈值,所以一直拿着,嗯哼,从去年到现在做了一轮过山车。不过我的投资策略就是这么设计的,过山车的后果需要自己承受。可以看看后续如何改进。

5)标的不宜过多,我其实来零零散散买过一些其他基金,但是买了就放那儿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也没法坚持定投下来,要定投还有资金问题,毕竟家里没矿,开的定投越多,对现金要求也就越高,反而容易失败。

6)定投前,制定好交易计划,具体细化到哪一天买什么买多少,或者触发了什么条件可以买入,买多少;卖出也是一样的。为了避免自己忘记,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提醒自己,比如日历、腾讯自选股微信版公众号、各券商的微信公众号,省得自己再盯盘或者耗费多余的精力去想这件事。

以上。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你有哪些投资策略或者定投经历也可以分享啊~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提及的标的仅做展示,据此进行买入卖出的,盈亏自负。切记切记。

更多理财投资内容,欢迎关注我哦~

@天天精华君

# 如何投资ETF,长期定投还是一次梭哈?#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