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药的“创新”之路
在国际上,创新药一般指新的化学实体或者生物制品中新的物质。就国内而言,创新药是指在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
创新药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创新药医药原材料生产商、中游创新药生产及销售企业、下游医疗机构等创新药销售终端组成。自 2018 年香港交易所发布新的《上市规则》,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后,近年来已有超过25 家 Biotech 公司接连上市融资。
2.科普时间:作为创新药领域两个耳熟能详的商业模式——Biotech和Biopharma的异同
总的来说,从规模、总人数、总收入、产品数量等多个方面来看,两者有相当大的区别。Biotech是以研发为主的公司,而Biopharma是集研发、生产、商业化为一体的公司,拥有更丰富的产品管线,而且管线分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具备相对比较全面、平衡的组织能力。
现阶段,国内已成立的Biotech有90%都希望能够转型成为Biopharma。
但从Biotech到Biopharma,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研产销”一体化经验的缺失和规模效应的差距。
以生物药全流程“研产销”为例:
在研发上,Biotech受限于多方因素影响,很难做到多线程同时推进,在研发效率上低于Pharma。在临床阶段,由于缺乏较大的临床团队,临床试验主要依赖CRO,在试验进度的把控上逊色于Biopharma;在上市注册阶段,与监管部门沟通经验匮乏。这些因素均会导致Biotech整体研发效率和速度可能落后于Biopharma。
在生产方面,对biotech而言,GMP厂房建设、质量控制和产能合理预估都是从0到1的学习过程。在销售方面,商业化团队建设关乎创新成果兑现能力,和Biopharma相比,Biotech在医院资源、进院能力、销售人数和覆盖力度上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也没有足够的产品线配合推广联合用药,短时间很难通过加大投入追赶。
那么现阶段归属于Biotech和Biopharma的公司有哪些呢?据统计,仅5家中国药企上榜,分别是云南白药、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和石药集团。基于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未来有希望跻身Biopharma榜单。
基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Biotech阶段,且Biotech企业专注于研发,而研发又是企业创收的重要来源,本文小编将带着大家重点关注创新药潜力股-Biotech
自2021 年以来,在大盘震荡不断的大环境下,18A 公司的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纵观全年,仅有 10 家 Biotech 股价获得正幅度上涨。但看整体市场情况,18A 港股 Biotech 拟合指数总体保持跑赢恒生指数。由此可见,18A 生物科技公司仍是医疗保健乃至整个港股市场行业中的优质标的。在市场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个股标的难免受到波及股价下跌,但结合公司基本面表现来看,产品收入的爆发性增长,创新产品出海兑现,研发平台不断建设拓展,无不体现了以研发为核心的创新企业的巨大潜力。
下面小编将从4个维度讨论Biotech作为创新药的新兴力量,是否值得投资:
(1) 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药药企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
Biotech 研发费用平均增长率达 35.77%,国内药企创新进入加速阶段。综合 25 家 18A 港股 biotech 的研发费用情况来看,其中 21 家在 2021 年研发费用支出增长,平均增长率达 35.77%。其中,百济神州年度研发费用投入超过 93 亿元。从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不难看出,国内创新药企已进入了加速阶段。
(2) 创新产品出海步伐加速,内生循环合作促生创新
据统计,2021 年港股创新药企产品出海屡创佳绩,创新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本土创新已经成为国内药企新焦点,中国新药企业产品正在缩小与国际 First-in-class 开发速度的差距。 License-out 背后体现是中国创新药生态的建立,中国本土创新型企业也在加快创新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差异化开发,提高新药开发效率,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年度 license-out 企业榜首当属百济神州。两次与诺华达成合作(PD-1、TIGIT),交易总额超过 50 亿美元,两度创造国内单品授权合作金额最高纪录。在研发实力的支撑下,国内创新药企对于海外市场的挖掘逐步深入。
(3) 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创新管线持续丰富
传统药企技术布局范围广,Biotech 专注前沿领域开拓。从整体布局情况来看,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以强大研发能力为优势的企业,在技术平台的布局范围上与传统药企不相上下; 近年来新生的 Biotech 力量,如荣昌生物、康方生物也通过聚焦技术平台建设,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对比传统药企多领域、多管线同步推进,Biotech集中力量差异化发展。
(4) Biotech 年报成绩亮眼,创新结果开始逐步兑现
据统计,相较 2020 年,2021 年 18A 营收总量增速超过 170%,随着核心产品商业化的实现,Biotech 营收情况明显改善。
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细看跟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的香港医药ETF(513700)前十大重仓股中几家具有代表性的Biotech龙头企业
【信达生物】
营业收入:存量产品持续增长,新产品获批加速管线兑现。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4.67亿元人民币,达伯舒销售额占比产品总收入70%,实现收入约28亿元。
聚焦七大研发领域的自研项目,打造全球重磅药物:信达生物研发水平始终位于国内创新药企业前列,近年来核心产品的成功商业化也为研发平台的拓展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为实现推出具高潜力的全球重磅药物的目标,信达国清院已成立80+个聚焦七大研发领域的临床前研究项目,每年持续推动多款创新候选药物进入 IND 阶段;Proprietary 技术平台覆盖 ADC、多抗等多种产品;上海研发中心目前正在规划中,未来将为公司提供额外创新动力。
【百济神州】
营业收入:百济神州出海交易金额刷新记录,营收成绩一骑绝尘。公司2021 年实现营收超70亿元,在众多港股Biotech中一骑绝尘。
公司创新研究能力实现规模突破,朝Biopharma 迈进步伐日益稳健:百济神州发展历程呈两阶段发展,随着的PD-1和BTK等小分子已经陆续上市,其他免疫检验点和小分子新药研发亦如火如荼跟进,新一波的创新产品包括更多大小分子药物以及新的药物形式(modality),如 CDAC(PROTAC)、双抗/三抗等。由此建立了丰富的研发管线,且不断有更多新产品快速推进临床阶段。目前百济神州作为龙头 Biotech 代表,早期研发的全面发力与布局,新靶点、新药物形式广泛覆盖,并且能以工业届大规模、高效率的方式推动。双抗、三抗、ADC等正从少而精的项目研发模式转向大规模研发出一系列新产品的全新模式。
综上四点论述,相信家人们心里都有答案了~ 把握此时港股低估值优势吧~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